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标题 图文
    • 武乡:脱贫后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2016年以来,武乡县共建成乡村电商服务站233个,发展农村物流配送点260个,发展微店村100个、微店5500个(其中贫困户1824个),淘宝店1062个、扶贫创客小院33个,全县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达到2.8亿元,直接带动2318户贫困户6954人增收347.7万元。

      2020-10-14    来源:山西晚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望仙村:山货变成致富宝

        茶叶种植合作社立足“南茶北移”发展了150亩绿茶基地,已试种成功……目前,这个村除了400多个青壮年外出务工外,还有300个留守老人和妇女在这些合作社里打工,每天每人可以挣60元到80元。去年冬天,合作社建起了木耳、香菇培育基地,在栎木上打眼、种菌,培育木耳1.7万根、香菇1.2万根、“猴头”3000根。

      2020-10-14    来源:山西日报
    • 戴上“第一书记”的帽子 一刻不敢懈怠

        扶贫这一年,它帮我拉了上万斤的东西,我用它给村民卖了2900多斤核桃, 3000多斤的玉露香梨, 400多斤的黄米面,还有苹果、黄米、小杂粮……”近日,阳泉郊区旧街乡虎峪村第一书记王劲升在给山西晚报记者讲述近一年的扶贫经历时说,自打他当了“第一书记”。

      2020-10-12    来源:山西晚报
    • 圪台村:搬进新建小区 过上幸福生活

        “圪台村扶贫工作队的住宿办公条件,可能是高平扶贫工作队中最好的了!至此,圪台山区不仅形成景观种植带,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益,还将助推乡村旅游的发展。

      2020-10-10    来源:山西晚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西流南村:乡村巨变展画卷

        根据西流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村民确定的分配方案,合作社向村民每人每年保底分红630元,对于合作社土地净利润,西流南村集体保留30%发展公益事业,剩余70%按村民股份分红,村民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获得每天50元至60元的收入,这一模式有力促进了脱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0-10-13    来源:山西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共享古城之美

        近年来,平遥县坚持古城与新区齐飞,生活和文明相伴,取得了文物有效保护、文脉良好传承、城市品质大幅提升的多赢效果,千年古城日益迸发出新活力,让广大市民、游客共享古城之美。

      2020-10-13    来源:山西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果榛子富了山窝窝

        10月8日,记者走进群山环绕的古交市常安乡龙庄沟村, 300亩大果榛子基地葱茏繁茂、绿波荡漾,采摘下来的果实铺满田间,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美景。

      2020-10-09    来源:山西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松庙村:昔日穷山沟 如今客盈门

        “对不起,住满了……”“不好意思,下周都约满了……”两节期间,陵川县松庙村游客中心里,接待人员不厌其烦地回复着一位位前来咨询入住民宿的游客。

      2020-10-08    来源:山西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幸福之水”滋润美好生活

        实践中,我省出台《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工作的实施意见》《山西省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制度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持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0-10-08    来源:山西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一个基地带富一方

        “我今年种植尖椒17亩、青椒26亩、架豆5亩和小辣椒12亩,共种植蔬菜60亩,都是无公害蔬菜,到现在已经收入32万元,青椒、尖椒还能收入2万多元,还有12亩小辣椒再过一个多月也能卖了。

      2020-10-04    来源:山西日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行】文旅兴 槐乡旺

        ”大槐树作为洪洞县文旅产业的“龙头”企业,设立了“老家味道”土特产品馆,开发了300多种文创产品和《大槐树移民史》《铁锅记》等20多部情景剧,引进红皮小米、剪纸、山西药茶等优质扶贫产品和农特产品,蹚出了景区特色产业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2020-09-24    来源:山西日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行】东平原村:奋斗擦亮幸福底色

        党员张林秀带头创办绣梦阁刺绣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直接带动村内外350户贫困户增收……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干部干事有目标、有方向,村民对村干部和党员的认可度逐渐提升,全村党员增加至39人,还有不少年轻人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

      2020-09-23    来源:山西日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行】绿水青山见证东四义人美好生活

        从“全国卫生模范村”“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到“国家森林乡村”,这个村庄挂满“绿色”勋章。一把扫帚扫出美好家园时近中午,绿树成荫的东四义村大街上, 64岁的村民原锁莲正头顶草帽,手执扫帚,专注清扫。

      2020-09-21    来源:山西日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行】涵养文明乡风 绘就富裕图景

        走进吉县屯里镇太度村,只见黛瓦白墙的小院、古朴别致的茅屋错落有致,青山、流水、戏庙、楼阁相映成趣,民风淳朴,游客熙攘,乡村旅游让这个千年古村焕发出新魅力。9月11日,太度村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周吉祥告诉记者,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推选他和张允进等5名有威信、责任心强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

      2020-09-17    来源:山西日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行】平定 文旅融合激发千年古县活力

        三年来,平定县相继出台《平定县关于扶持紫砂产业发展的办法》《平定县紫砂产业专项扶持基金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明确了设立紫砂产业专项扶持基金、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加强紫砂专业人才培训、大力推动紫砂文化研究等10项措施。

      2020-09-16    来源:山西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土特产触网 咱农家乐和

        “建电商村,走小康路”“脱贫达小康,一起做电商”……走进平顺县龙溪镇东彰村,青山灰瓦之间,发展电商的标语随处可见。“那边试验田里竖的蓝色牌子,是不同药剂对党参根腐病防治的标牌,根据药剂的防治效果,我们筛选药剂品种,控制党参根腐病,这样产出的党参品质更好。

      2020-09-14    来源:山西日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行】宋家沟村:有了精气神 生活更滋润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岢岚县视察,在宋家沟村对周围乡亲们深情地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来宋家沟旅游的人,很多都是城市里来的游客,他们对农村生活充满好奇,晒干豆角就是宋家沟人秋天家家户户要做的营生, “把我们真实的生活展示出来,这样的乡村游更有魅力”。

      2020-09-14    来源:山西日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行】临县:幸福之花开满地

        今年以来,临县补短板、强弱项,将脱贫攻坚与农业产业深度整合,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巩固提升传统农业,积极培育新型产业,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发展格局。

      2020-09-14    来源:山西日报
    •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团结职工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建功立业

        本报讯9月8日至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率队在山西省,就各级工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重点工作落实进行调研。全总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阎京华,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罗清宇,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高卫东分别陪同调研。

      2020-09-11    来源:山西日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行】“穷窝窝”变成了“金窝窝”

        这“绿色银行”带来了广阔的经济前景,依托山林经济发展起来的村办企业,目前生产的核桃露、沙棘汁饮料畅销全国各地, 4个造林专业合作社(公司),吸纳劳动力180多人,人均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

      2020-09-11    来源:山西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老居民乐享新生活

        “作为全省首个‘5 G+’智慧社区,我们社区现在已经形成了集智慧养老、智慧停车、智慧充电、智慧云广播等功能于一身的智慧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和‘智慧’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2020-09-10    来源:山西日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行】右玉 好生态铺就致富路

        初秋时节,行走在右玉大地,满眼的绿色丛林是别样的风景。离右卫镇不远的杀虎口风景名胜区境内的马营河村,东西走向的马营河与南北走向的苍头河交汇于此,曲折回环的长城和一代雄关杀虎口,构成这里独有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景观。

      2020-09-08    来源:山西日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行】产业扶贫托起贫困群众小康梦

        全市黄芪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开发了黄芪叶茶、黄芪羊肉、黄芪鸡蛋等一批衍生产品,开展了黄芪现代科学药理研究,恒山黄芪远销日本、韩国、加拿大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0-09-07    来源:山西日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行】河东大地盛开乡村文明之花

        在“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中,运城市通过榜样引领、乡贤推动,把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根植到乡风民风之中,让“五星级文明户”成为村民身边的明星。

      2020-09-07    来源:山西日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行】捧得金山来 留得青山在

        作为朔城区近年来着力推进的生态治理工程,朔城区南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总治理面积50万亩,据朔城区林业部门负责人介绍,朔城区南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成后,将与已经建成的西山50万亩生态工程相连接,形成“双百工程”,即朔州市区西南部百万亩绿色屏障和百公里生态走廊。

      2020-09-07    来源:山西日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行】三分薄地 七万产出

        就是两年一茬油松苗,市场行情波动,价格跳水,考验着段家湾,能不能守住育树苗这个宝。到了2013年,两年生的油松苗6毛钱一株,四年生的营养袋里的油松苗4.5元一株。总结了苗木市场波动的经验,刘桂珍在全村推广营养袋育大苗的技术,同时发展云杉、国槐、白皮松、樟子松、丁香等多种树苗,来适应市场需求。

      2020-09-07    来源:山西日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行】步子铿锵有力 日子蒸蒸日上

        近日,该村举办的第四届86358电影周落下帷幕之际,转型产业中的两大项目同时扬帆起航,贾家庄观宇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正式点火投产,山西令才腾飞实验学校迎来首批入学新生。如今,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在抖音平台与大家见面,创作者却换为新生代年轻人,他们大多都是腾飞旅游公司的90后员工,青春靓丽,思维超前。

      2020-09-07    来源:山西日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行】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太原路径

        山西综改示范区全力打造“2+9”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聚发展新动能新势能。至此,总长229.5公里的东西山旅游公路闭合成环,串起了近百处景点,路在景中、景在路中,美不胜收。

      2020-09-07    来源:山西日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行】晋源区描绘全面小康多彩画卷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太原市晋阳湖景区的庆典广场上, 16万株黑心菊正在盛放,宛若一片金色的海洋。

      2020-09-07    来源:山西日报
    • 吴家堡“城中村”的小康行进报告

        8月18日上午,阳光晴好,天蓝云淡,太原市南中环街上,晋源区义井街道吴家堡社区, 7幢30多层高楼巍然耸立,村民老刘家在28层,从窗外东望,风光无限,远处长风商务区尽收眼底,汾水荡漾泛着金光,南中环街银龙一般交织蜿蜒,配上近处的绿地红楼,相衬如画。

      2020-08-29    来源:山西晚报
    • 太原义井:城乡接合地蝶变繁华新都市

        水街项目北起晋阳湖公园,南至长风商务区和园谐园,与园区汾水交汇,全程预计1.5公里,建成后将是太原独一无二的水景商业街,水街两岸灯火相映建筑错落,宜商宜旅,一幅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华美画卷正在义井徐徐展开……山西晚报记者赵晋燕。

      2020-08-29    来源:山西晚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新绛泽掌镇:金灿灿的菊花 金灿灿的日子

        采摘菊花的年轻女子们说着、笑着,有的还唱着欢快的歌曲,歌声翻过山顶,在山谷里飘得很远很远……8月25日下午,村民范建荣开着蹦蹦车,拉着刚采摘的30公斤菊花来到惠泽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销售,很快就拿到了222元的现款。

      2020-08-29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花卉园让山区农民走上致富路

        贫困山区土地贫瘠、干旱,农民收入少,如何能让农民在土地上获得更多收益?8月26日,记者在大宁县曲峨镇道教村的“山西大宁现代农业花卉双创示范园区”,采访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土地流转后,有了双份收入,土地流转费用、流转土地上务工工资,农民脱贫走上致富路。

      2020-08-29    来源:山西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九河”城中绕 岸绿景美人舒畅

        8月24日,家住太原市滨西花园的辛女士吃过早饭照例带着小孙女到小东流河附近遛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为提升汾河水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太原市开展了“九河”综合治理工程,并于2018年全面完工,不仅完善了城市路网结构,提高了河道防洪标准,还基本消除了河道内的黑臭水体。

      2020-08-27    来源:山西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广西北海:疍家小镇的幸福新生活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广西北海有这样一群水上人家,他们常年以船为家、以海为生,被叫作疍家人。几十年前,疍家人陆续“洗脚上岸”定居。

      2020-08-25    来源:央视网
    • 荒沟变身“网红”景区

        【走笔囊谦】 每逢周末节假日,囊谦县大桥村的旦荣沟内人头攒动,成百上千的游客涌来,目睹这个新落成景区的风采。 顺着潺潺溪流进沟,沿着木质栈道拾级而上,溪流两边的草地上,鲜艳的格桑花竞相开放,一个个转经筒在水流的驱动下转动不息,俨然一幅赏心悦目的康巴风情图。

      2020-08-25    来源:光明日报
    • 陕西安康:搬进新社区 展开新生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康士利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女工张运弟说起生活的改变,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我们住的村子叫万福村,名字虽好,但实际是山上不长树,河里不出沙,人硬石头爬,种啥不长啥。”受自然条件限制,万福村并没有给张运弟一家带来幸福的生活。

      2020-08-25    来源:光明日报
    • 双桥河清引蟹来

        暑热渐渐散去,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镇西官房村广阔的稻田中,绿油油的水稻正茂盛生长。细看田地里,不少小螃蟹探出头来,在水稻间悠闲地吐出串串气泡。

      2020-08-25    来源:新华社
    • 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广西百色靖西市大莫村,“九分石头一分土”,村民1200多人,到2015年全村贫困发生率仍高达82.8%。 近些年,广西持续加大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力度。

      2020-08-25    来源:人民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拆旧复垦开启幸福日子

        拆旧复垦,拆掉了村中不安全的老旧危房,重新优化配置了土地这一生产要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同时,既可满足生态保护的需要,也可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破解城镇发展新增用地不足的困局,村民还可通过旧房腾退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2020-08-25    来源:山西日报
    •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完成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意义重大。本报记者张琦整理。

      2020-08-24    来源:山西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新房子 新日子 新希望

        老房子里,锄头、铁锨各色农具一应俱全,久不使唤,有了锈斑。易地搬迁,从老房子搬到新房子,平定县岔口乡大前村王满小当时有点发愁:从平房搬到楼房,那些农具将来往哪儿摆?

      2020-08-24    来源:山西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文化惠民 百姓乐享

        据了解,晋中市下大力气打造了“十台大戏闹新春”、“广场文化月”、“文艺轻骑兵”下基层、送戏下乡、“书香晋中”等一批新型文化品牌,并与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中国年”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2020-08-20    来源:山西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数字”让生活更美好

        图为晋城市大数据会客厅,集中展示了大数据智能应用,市民正在驻足观看访问信息。

      2020-08-19    来源:山西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手上忙,心不慌

        李军(中)在工作台前指导党玉玉(左)组装灯具。一想自己广东的厂子就是做灯具加工销售的,有些简单的工作,是这些老人完全能胜任的,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场地。”在车间,和这些老人们交流的过程中,老人们对这份工作的珍惜和喜悦令人印象深刻。

      2020-08-18    来源:山西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种粮大户的致富“三级跳”

        2015年,越来越多的农户给予了晁贞良信任,找他托管土地的人越来越多,晁贞良就建立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建设了服务大厅、粮食贮藏库,安装了粮食烘干设备,购置了无人植保机、喷药机等设备,和乡亲们签订《土地托管协议》。

      2020-08-18    来源:山西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郭家庄村里话“三新”

        初秋时节,阳光灿烂,在岚县郭家庄村的田间地头,洁白的土豆花扮靓了乡村绿野。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李慧军主动上门,给贫困户讲吕梁山护工品牌,让村民们了解参加护工培训的好处,懂得“一技在手,生计不愁”的道理,同时让已经走出去的护工现身说法,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转变理念走出大山。

      2020-08-14    来源:山西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棚里飞出幸福的歌

        顺着红白相间、宛如游龙的中国农业公园绿道,来到阳城县次营镇的赛村,扑入眼帘的是一片茂密的桑园和镶嵌在田野里的银色大棚。

      2020-08-13    来源:山西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猫铺村驶上新“高速”

        ”村党支部书记史保成说,猫铺村整合各种资源,成立了盂县得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注册“老正经”商标,通过盂县鑫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电商平台,本地特产核桃、花椒、柿子等农产品,成了网络主播口中的“深山俊鸟”。

      2020-08-12    来源:山西日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电商党支部“串起”脱贫增收链

        “说花椒,道花椒。曲亭镇党委书记樊玎介绍,曲亭镇电商服务站及34个村级服务站成立了电商联合党支部,配备两名党建指导员,并在曲亭、师村、董庄等农村电商试点村设立6个示范党小组,吸收骨干党员32名,构建起“镇党委+电商党支部+示范村党小组+骨干党员”的四级架构。

      2020-08-11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