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行】东平原村:奋斗擦亮幸福底色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0>>脱贫攻坚>>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九月的太行山区依然满目苍翠,生机盎然。
  走进群山环抱的昔阳县赵壁乡东平原村,一层层梯田从山脚盘绕而上,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连接着村庄和山间农田,文化广场上不时传来村民的欢声笑语,一幅和谐温馨的新农村画卷尽现眼前。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村“两委”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带头修公路、兴水利、引资金、上项目,因地制宜制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这个昔日集体年收入不足5万元的典型山区农村,不仅实现了集体脱贫目标,还成为十里八乡的“明星村”。

凝心聚力抓党建队伍强起来

  “村北果园蓄水池底板浇筑已完工,现在主要是蓄水养护,大家多和电力、水利部门沟通。早一天通水、通电,咱的果园就早一天受益,对不?”
  “过两天俺就把村里旋耕机、播种机使用记录、收费明细提交村委会并公示,请大家监督!”
  9月14日一早,东平原村党支部书记韩云维便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全体党员在党群活动中心召开每周一次的党员干部议事会议。
  东平原村有248户535口人,多年来,人们一直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人均2亩多的耕地广种薄收,虽然养活了一方人,但并没有让群众钱袋鼓起来。近些年,青壮年劳动力纷纷离开故土进城务工,土地日趋荒芜,村子也逐渐空心化。
  “过去,村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在大家心中没有威信,干部们想干点事也没号召力。”回忆起从前,韩云维面色沉重,“好在脱贫攻坚战的打响,为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动员令,我们‘两委’班子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韩云维告诉记者,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指引下,村党支部制定了党建工作计划,每月定时召开党员会,定期开展集中学习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干部的素质提高了,干劲也更足了。
  为激发全体村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村党支部实行了“两委”主干包片包贫困户脱贫工作责任制,并主动开展环境整治和脱贫攻坚双示范活动。近年来,村“两委”牵头填沟整地1200亩,实现了耕地翻番;支委韩卫忠带头发展双孢菇种植产业,带动村内外60余名贫困户增收;党员张林秀带头创办绣梦阁刺绣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直接带动村内外350户贫困户增收……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干部干事有目标、有方向,村民对村干部和党员的认可度逐渐提升,全村党员增加至39人,还有不少年轻人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2017年,全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县优秀基层党组织和红旗支部。
  “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51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现在村干部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主心骨,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村委会主任韩守仁笑着说。

立足区位兴产业群众富起来

  眼下正值双孢菇收菇季节,村里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在韩守仁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村东头的双孢菇产业园,园里27个蓝顶白墙的双孢菇大棚排列有序,南来北往的订货商络绎不绝。
  “后口庄和西横山的几个贫困户已经上岗了,今年菇市行情好,我这4个棚供不应求,正缺人手。”刚进园区,种植户韩守红便拦住我们的去路。
  “好啊,富了也有责任带动乡亲。”韩守仁上前边打招呼边向我们介绍,“他曾是村里的贫困户,种了双孢菇后,现在是村里致富带头人!”
  走进韩守红的菇棚内,一个个戴着“帽子”的小白菇从菇床上悄悄地探出了头,煞是惹人喜爱。
  “不紧不慢,一年几万!”韩守红风趣地接过话茬,“以前就靠几亩玉米地,日子过得紧巴巴。2014年,依托国家扶贫政策,我筹钱建了一个双孢菇大棚,真没想到当年秋菇下架,1000平方米的棚,我就挣了7万。”在大棚外,韩守红边说边用石子在地上写写画画,给记者算他这几年种双孢菇的收入。
  “每天棚里起码工作十个小时,可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现在4个棚,年均纯收入15万元,我干得带劲儿!”说话间,韩守红的手机响了,电话是温州客商打来的,“一万斤菇,明天上门提货,太好了!”挂断电话的韩守红嘴角依然忍不住上扬。
  对现有基础产业进行提升,扶持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14年,东平原村立足村情,打造了“菇、果、地、绣”四大脱贫主导产业。目前,全村双孢菇种植已达2.9万平方米,同时,村里还着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经济林500亩,预计挂果后,村集体收入将增加三四百万元;其次,以绣梦阁刺绣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主打剪纸、刺绣两大类手工产品,2017年又开展了仿真花的制作与培训,直接带动贫困户31人就业。此外,还联建光伏扶贫电站,组建了农机合作社,建起了蔬菜加工基地,形成了村北苹果园,村南米粮田,村东蘑菇园,人人有事干,户户都挣钱的良好局面。

真金白银强基础村庄靓起来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文化广场上的村民多了起来,随着《祝福祖国》优美旋律的响起,广场中央音乐喷泉十多条水柱“闻乐起舞”,为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奉上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你们猜猜这里以前是个啥样子?”指着音乐喷泉韩云维骄傲地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个臭水沟,村民们每次经过都要捂住口鼻,快步跑开,严重影响着村容村貌。2018年8月,村里决定将这条臭水沟改为音乐喷泉。改造后,直径24米带音乐灯光的清水喷泉成了全村人气最高的地方,也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来此观光。
  “现在我们的日子才叫好,路上干净了,上下水方便了,在卫生间安装马桶,还能装个太阳能洗热水澡,和城里人的生活没两样。”说到村里的变化,村民赵利清赞不绝口。
  近年来,东平原村以“五抓五提升”为契机,积极配合昔阳县拆违治乱提质增效工作,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建设工作,先后投资60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楼;投资5.7万元柏油硬化入村东街500多米;投资10万元新建文体活动场所;投资24万元新建入村牌楼2处;投资160万元改造下水管6000米;投资10万元为每户建了小水窑,解决了村民用水困难。特别是结合乡村振兴“三大革命”,新建公厕2个,完成改厕52户,建起4000立方米蓄水池1个,铺设下水管道2200米,硬化街道4200平方米,全村基本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基础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
  人居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足。东平原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也开启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本报记者张谦 裴云锋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