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郊区旧街乡虎峪村第一书记王劲升
戴上“第一书记”的帽子 一刻不敢懈怠
阳泉郊区旧街乡虎峪村第一书记王劲升
戴上“第一书记”的帽子 一刻不敢懈怠
“别看我这车小,它可是跟着我立下汗马功劳了。扶贫这一年,它帮我拉了上万斤的东西,我用它给村民卖了2900多斤核桃,3000多斤的玉露香梨,400多斤的黄米面,还有苹果、黄米、小杂粮……”近日,阳泉郊区旧街乡虎峪村第一书记王劲升在给山西晚报记者讲述近一年的扶贫经历时说,自打他当了“第一书记”,自己的这辆两厢雪铁龙小轿车就“充公”了,一年的时间,深山沟沟里转,山圪梁梁上跑,硬生生地跑了15000多公里。说起自己这一年多的扶贫生活,王劲升感慨万千:真是太不容易了。
机关大院的运动健将变身灰头土脸的村民头头
记者刚见到王劲升,被他的一条在大腿上破个大口子的牛仔裤给整懵圈了,心想:这是什么造型呀?记者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光伏电站采集器“闯的祸”,把他的裤子划了个大口子。光伏发电站是虎峪村的一个扶贫项目,现在已给当地村民带来相当可观的收益。这个口子,就是王劲升在安装采集器时不小心划破的,不仅裤子破了洞,安装的时候还磕到了脑门,留下了伤疤。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用王劲升的话讲,他已然满满的“乡土气息”,然而他根本顾不得这些外在形象,怎么帮助老百姓脱贫才是他心头最在意的事。
王劲升是从阳泉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选派过来的,原来在机关大院工作,虽然工作也忙,但总能兼顾到家,作为运动健将的他在闲暇时间还能打个羽毛球、篮球,有时间还踢踢足球。然而从他任职“第一书记”的那一刻起,自己的整个生活都发生了改变。原来白净的皮肤,由于经常在田间地头转悠,被太阳晒成了现在的“古铜色”;原先的业余爱好全部停档,为了帮助村民卖些土特产增加收入,变身搬运工、推销员、销售员、拉货司机、送货员;原先的模范老公、模范老爸,到现在总是不着家……王劲升说:心里也苦呀,接送孩子、给孩子做饭这样的事都托给了自己的哥哥、弟弟。
记者翻看了王劲升的工作日志,已经写了满满两本子。日志的第一页写着这么一句:“我表态:第一,一定要沿着谈书记(王劲升的上一任第一书记谈永刚)铺下的路认真走下去;第二,自己一定会尽力为村里扶贫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王劲升在2019年7月9日第一天上任时写下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
来这里的第一个月就走遍了全村28户贫困户
浇树要浇根,扶贫要扶“心”。自打王劲升来了虎峪村,和村民“交心”就成了他天天要做的事情,他说作为“第一书记”只有深入了解村民的境况,才能真正地了解问题,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刚来村里时,王劲升是东家出来西家进去,没事就在村里转悠,白天田间地头、走户串巷调研走访,晚上回到办公室还要记录整理资料、填写贫困户档案。来虎峪的第一个月,王劲升就走遍了全村28户贫困户。谁家有几口人、家里都有啥困难,王劲升摸了个门儿清。
村里有个村民叫杜贵生,五十来岁,在2018年时突发脑出血,造成语言一级残疾,身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家中只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母亲照料他。王劲升在了解到他家的实际情况后,决定出把力帮帮这一家子。杜贵生也成了王劲升上任以来的第一个帮扶对象。2019年8月,王劲升上任一个月,他先是托人找到阳泉二院的院长,派专人来给杜贵生做了残疾鉴定,帮着他领到了民政部门拨付的临时救助款。然后,通过民政部门近4个月的审核流程,终于在2019年年底,为他申请到了低保。这一年来,王劲升想着法子去帮助每一个贫困户。
有一次,王劲升为了帮助一个村民卖黄米面增加点收入,托关系找到一个酒店。他用自己的小车拉了几百斤黄米面来到酒店,酒店的一个接待人员以为他是送货员,对他呼来喝去:“你先把货卸下来。”王劲升刚把几百斤面卸下来,接待员又告诉他:“你把面搬到库房吧。”王劲升只好把面一袋袋搬到了库房,刚搬到库房,接待员又让他把货搬到货架。这一番折腾下来,王劲升早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当酒店把村民的黄米面照单全收给了他钱时,他还是心满意足地笑了。王劲升说:“能帮上咱村民们的忙,我这‘第一书记’才没白当。”
此类的帮扶事件不胜枚举。帮着这个村民买米买面,帮着那个种植户搞销售……王劲升可谓煞费苦心。
扶心扶智扶志让穷山沟走上“致富路”
“把村子当成自己的家乡,把乡亲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王劲升说要当好第一书记、当好这个村民头头,必须念懂这个“经”。一年多来,为整个村子谋求发展都是他工作的第一要务。王劲升表示他会和村支“两委”班子一道,通过扶心、扶志、扶智,鼓励贫困户增强脱贫信心,用心找到新的突破口,带领村民走好走稳脱贫致富路。
随着脱贫攻坚行动的深入推进,虎峪村的村容村貌以及村民的思想都在发生着变化。王劲升虽然只有一年多的扶贫生活,但是这些变化,他都实实在在看在眼里。原来村子里杂草丛生、蜿蜒曲折的土路,变成了现在平展展的柏油马路;原先的荒地变成了绿油油的梯田;村民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我要脱贫”已经转变为“我要致富”。王劲升说,扶贫是个大工程,在他心里,只要戴着这顶“第一书记”的帽子,他就一刻也不敢懈怠,他的心里装的都是虎峪村。
虎峪村有300余亩玉露香梨树,分布在小型梯田和缓坡上,是近几年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近几年收成越来越好,去年已经达到6万斤的产量,今年虽然遇了霜冻要减产,但是王劲升说,还是要为未来布局,遇到好年景,产量至少要上10万斤,为此,他未雨绸缪正在谋划建一个容量10万斤梨的冷库。他说:“干工作不能只顾眼前,必须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不仅如此,在玉露香梨的产业发展方面,他早已开始做谋划了:如何继续扩大玉露香梨的种植面积;提升产品的品牌力和知名度;如何提质增产;如何进一步打开销路……这些问题早已慢慢融入他的日常工作中。王劲升说,为了打开梨的销路,自己在北京的妹妹、班长,也被他发展成为虎峪村玉露香梨的代言人和推销员。
与此同时,为了方便梨园灌溉、管护,王劲升考虑再给村里修一条机耕路,为了这事他已经往郊区跑了不知道多少趟,到处化缘。跑了区农机中心跑区农委,农委出来跑到扶贫办,还要找区领导,只为能筹到这条机耕路的费用……“这条路预算35万元,现在筹到大概30万元,再跑跑,应该就差不多了。”王劲升开心地说道,只是不知道为了这个“缺口”,他还得跑多少趟。
采访中,记者和王劲升一起走访贫困户,一起走访村里的在建工程、项目,他已然把自己视为这个村子里的一份子,成为一个在乡亲们眼里有担当的村民头头。他对乡亲们嘘寒问暖,给他们一字一句讲解扶贫政策,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努力为他们争取每一笔补助。他的一举一动里,装着的都是虎峪村,还有这里的老百姓。驻村一年多,他和这里的村民、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心里还装着若干件事,都与虎峪村发展息息相关。他说,“驻”不仅仅是停留,而是深深扎根,能看得出,他的心早已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
山西晚报记者 温丽芳
链接
虎峪村脱贫概述
虎峪村位于阳泉市郊区西南部,海拔1204米,重峦叠嶂,山高沟深,全村面积7718亩,土地贫瘠,耕地面积480亩,退耕还林260亩,属于典型的纯农业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村民主要收入靠种植谷子杂粮、梨和核桃等。全村79户156人,常住人口30多人,多为老年人,目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经动态调整,现为28户43人,在2017年已实现全部脱贫。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及村支两委因地制宜选择脱贫产业,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依托自然资源优势,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形式,通过加大推广玉露香梨种植面积,举办认养香梨树和梨果采摘节等活动,大力发展香梨产业。让梨树种植这项“老产业”焕发了新生机,使虎峪群众在较短的时间内摆脱了贫困,走上了依靠科技治穷致富的路子。
通过硬化户户通道路,建设扶贫光伏电站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承包荒芜的梨园,化解邻里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等等,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暖热了群众的心。
通过组织群众学习中央扶贫精神和扶贫政策,让群众明白了自己是脱贫的主体,必须抛弃“等靠要”的思想,只有苦干实干,才能脱贫致富,聚拢了群众的心。如今,贫困群众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坚定了脱贫的信心,自觉投入到了脱贫致富的攻坚战中。
1.王劲升为村民讲述相关政策。
2.王劲升蹲着记录相关信息,裤子上的破洞很是显眼。
3.王劲升的工作笔记。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