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县校合作的首批20名焊工赴青岛上岗就业,是该县南星职业培训学校与山东大焊服务外包有限公司签订“焊工培训基地合作协议”,每年向该公司培训输出学员至少200人的一部分,此举是该县建设高标准的焊工培训基地的具体行动,更是深化该县县校合作的重要表现。
“范教授您看,今年的夏黑和阳光玫瑰收成都挺好。目前,该合作社已通过直销点向山西大学供应葡萄、苹果、梨、冬枣和桃等名优水果365吨。
本报讯(记者高桦)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董玥,近日正为参加阳泉市城区社区“两委”班子储备人选公开招聘积极做准备。——社区工作岗位特别锻炼人,城区南煤社区工作人员说,他们社区简直就是公务员锻炼岗,有不少工作人员从社区考出去,发展都不错, “正好磨练磨练”……家人最终认可了董玥的选择。”城区民...
本报讯9月1日,平陆县举行兰州大学智库合作基地揭牌暨智库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标志着该县与兰州大学的智库合作基地正式成立,此举标志着平陆县深化县校合作实现再突破。
本报讯自深化县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万荣县始终围绕“四个一批”工作目标,联高校、请专家、搭平台、建智库,推动“三产融合”。积极做好乡村资源的“搬运工”,搭建优质通道,将乡村农产品与技能人才输送到各大高校,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积极盘活县内文化资源,打造文旅融合“人才高地”。
今年以来,右玉县充分利用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深度拓展西口文化、古堡文化、边塞文化、民族融合文化,以右卫古镇为基地,建成一座集写生、创作、旅游、实习、研学、游学、展览、住宿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园区。
本报讯9月1日,由省自然资源厅、省地质勘查局共创共建的“省校合作智库示范基地——山西地学智库”揭牌。贯通政产学研用,形成一批支撑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带动全省地勘行业技术能力整体升级、产生重大社会效益的标志性、突破性、引领性项目成果,为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地学智力支撑。
针对本县实际,成立了县域经济综合、绿色蔬菜产业、黄芪药茶研发等七大实习实训项目,确定了木塔、陶瓷、学校等领域实习实训岗位150个、医药类专业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10个、为陶瓷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岗位10个等。
芮城县首个特色农产品直供直销专柜在太原理工大学明向西区超市的建立,不仅为师生购买和消费芮城特色农产品提供了方便,也为在该高校宣传芮城、推介芮城搭建了平台。
闻喜紧抓校地合作契机,按照基地“点单”、校企“联单”、服务“保单”模式,持续推进人才智力支撑,实现引才规模质量大幅提升,带动全县创新动能不断激发、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本报讯8月25日,垣曲县组织部分垣曲籍实习实训离岗返校大学生参加“县校合作‘垣’来有你”主题活动,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实习实训服务工作,拓展县校合作成果。大学生们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聪明才智,当好垣曲经济社会发展的宣传员、联络员、招引员、信息员、促进员,为推进垣曲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本报讯自深化省校市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晋城市多措并举加强与高校对接合作,全力推进智库合作基地建设, “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聘请200名高校智库人才开展决策咨询、课题研究、规划设计等活动,在全市营造“有问题找智库、有项目用智库”的良好氛围。
与中国农业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该区作为中国农大技术研发、科技示范、成果推广基地。
新绛县以“122”机制为抓手,深化校企合作,共建“12大基地”,扎实开展深化县校合作工作。目前已引进高层次人才18人、高素质人才56人, 100余名大学生到新绛开展实践学习。
本报讯自深化县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平陆县积极行动,通过打好四字组合拳,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引进人才为抓手,促推“12大基地”建设平衡发展。通过与各大高校合作建立“12大基地”,把合作成果用到平陆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面提升平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整合资源,主动对接, 136名山阴籍高校学子,根据实习实训需求,分别被安排到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等机关单位,熟悉了解全县基本情况和所在科室业务,全方位参与科室基础工作,助力全县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在基地建设全面铺开方面,该区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聚焦人才发展需求,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设立实习实训岗位,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北大学等25所高校54名大学生入岗实训,并主动对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苏州大学等的专家学者,建立智库合作基地...
本报讯8月18日,记者了解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与中晋冶金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将共同成立氢基竖炉还原铁产业创新联盟,建设氢基竖炉还原铁研究院。新世纪农业科技公司与山西农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产教研科技创新实验基地”。
本报讯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战略,晋城市聚焦优势企业、支柱产业,强化政策、资金支持,积极与全国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全力推进市校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吉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晋城市绿野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山西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山西康立生药业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7月16日,西北大学与怀仁一中正式签署优质生源基地协议,怀仁一中已成为清华、北京航空航天、兰州大学等25所“双一流”学校的优质生源基地。
忻州将以项目为牵引,进一步立足实际,开阔视野,持续深化与各个高校的省校战略合作,寻求更多的具体项目和研究课题,构建充满生机的省校合作新生态,推动双方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形成“1+1>2”的互利共赢效应。
8月20日, ,兰州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日前在晋城一中挂牌。至此,晋城一中凭借突出的办学成绩已成为36所双一流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按照计划,到今年底,晋城将打造50所以上双一流大学优质生源基地, “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100所双一流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目标。
朔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麻祥表示,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与更多高校的交流合作,以更务实的态度吸纳人才,确保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不断强化政策供给,为全区各项事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激发新的活力。
圆梦学子名校之路,确定运城中学为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33所高校优质生源基地,通过建立本土人才数据库、设立奖学金等,引导高校大学生“归巢”回报家乡、反哺桑梓,为盐湖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本报讯8月18日,天津科技大学授予稷山县稷王中学优质生源基地,这仅是该县深化校地合作取得的一项成果。组织稷山螺钿漆器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借助国内一流高校平台,展现稷山螺钿漆器的艺术魅力。
为加快院县合作项目早日落地生根,该县与中国农业大学达成一致意见,灵丘县政府每年提供100万元用于运转教授工作站和筹建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所),尽快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首个项目——有机旱作农业关键技术及技术体系研发。
本报讯三大智库多面覆盖、研学基地倒屣相迎、县校合作决胜千里、部门联动众志成城……8月17日, ,该县认真落实省市关于深化校地合作的工作部署,推动人才兴县战略,催生出芮城县县校合作新生态。全县18家技能职业培训学校已培训家政服务技能型人员440人、厨师技能服务人才980人,为各高校储备了技能服务型...
运城市不但充分发挥农产品供应、技能服务人才输出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也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招商引资上推动与全国高校全方位合作,努力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批创新平台,落地一批产业项目。
蒲县借助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政策东风,以科技成果转化、学生实习实训、优质产品供应为突破口,量身定制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服务一揽子政策,力争形成“引进一所高校、共建一个基地、发展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本报讯8月12日, ,今年以来,朔州市充分发掘利用红色资源和地方特色资源,积极与高校合作共建红色教育与国情教育基地,推动省校合作战略在朔州市落细落实、见实见效。高校师生表示,在研学之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右玉精神,进一步明晰了右玉精神的时代意义。
8月3日, “和顺·清控创新基地(太原)推进省校合作飞地共享平台”挂牌成立,开启了资源互补、引才引智、共赢共利、孵化创新的双创模式。通过开发旅游项目、完善课程体系等将和顺县石拐会议纪念馆打造为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吸引高校师生了解和顺、扎根和顺。
三等奖及入围奖,评选成果将于9月下旬对外公示, 9月底举行颁奖典礼,并在小河古村打造文创产业孵化基地,获奖产品将在孵化基地、景区示范点和文化馆等处展示展销,优秀参赛者还有机会进入文创行业优秀公司实习就业。
今年6月以来,临汾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省校合作的战略部署,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积极与全国高校对接,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本报讯大学是培育人才的摇篮,产业是集聚人才的沃土。下一步,该市还将把深化市校合作各项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创新深化市校合作机制,真正让人才成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日前,阳泉市城区政协领导带队赴京,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5所高校相关部门开展省校合作对接洽谈。下一步,校地双方将共同推进省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促进人才共享、互利共赢,为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本报讯永济市将深化省校合作作为厚植发展优势、积蓄发展动能、实现振兴崛起的战略举措,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持续深化校产、校地、校企融合,通过深耕人才项目沃土, “智”撑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完成7个前沿科技项目的合作对接工作,真正为全方位推动永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提供了“高能”引擎。
山西在区位、资源、环境等方面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比如丰富的红色资源、优质多样的农产品、特色劳务品牌以及优质生源等,可以为全国高校提供高质量服务。
本报讯为推动省校全方位合作,高质量地完成大学生实习实训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8月4日,省卫生健康委召开深化省校合作大学生实习实训工作部署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日常管理,创新方式方法,切实做好省校合作大学生实习实训工作。
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晋城市把吸引和集聚高校人才和创新资源作为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以“12大基地”建设为载体,与全国高校不断创新合作模式,细化合作项目,完善合作机制,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本报讯近日,昔阳县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举行县校合作“云洽谈”活动。县校合作以来,昔阳县已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签订优质生源基地,即将与一批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县校合作呈现广度上不断延伸、深度上不断拓展的强劲势头。
省委、省政府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放眼全球,出台《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实施方案》,以共建“12大基地”为载体,将科技创新的“触角”向全国高校延伸,形成人才资源、创新要素、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平台和机制,吸引各类创新创造要素资源集聚山西。
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长治市依托高校人才资源、科技成果富集等优势,大力推动政校企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
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实施方案》,把合作的“橄榄枝”抛向高校,就是要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放眼全球,依托高校人才资源、科技成果富集等优势,充分发挥我省区位、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优势。
由东华大学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领衔的团队,携手华阳集团在煤基新材料技术上开展科技攻关,围绕功能性纤维新材料产业,延伸锦纶、涤纶、氨纶3条产业链,把原料优势转变成材料优势,建设全国最大的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新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
7月15日,晋中市祁县与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就科研转化、产业升级进行洽谈。与此同时,农高区内的禾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田森杜氏番茄科技有限公司、中药材集团有限公司、沁州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携手,让科技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本报讯7月30日,记者从祁县了解到,近日,祁县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达成定期开设玻璃工匠技能提升班协议。走出去、引进来、留下来,从招商引资扩展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输送,祁县正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钉钉子”精神,在全面盘活本地优势资源加大项目建设的同时,为全县高质量转型发展谋求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7月27日至29日,清华大学党委组织部、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组织部分教师和有意向到山西工作的学生,在太原和长治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她说, “山西充分发挥了资源要素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等比较优势,我们深深感受到正值创新转型发展历史机遇期的山西,对新兴产业和创新人才的重视。
开辟路子,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王继平回到忻州家乡研发代县黄酒高端产品,清华博士后吕霄携专利组建锂离子电池产业链, “引进一名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落地一个特色项目、催生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领军人才效应在忻州持续发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省校合作战略部署,连日来,长治市潞城区主要负责人带队赴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就深化省校合作开展洽谈。”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谷岩松在听取了潞城区的相关介绍后说道。
,作为推进省校合作成果之一,南京大学博士团日前在阳泉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在晋期间,博士团的师生们通过知识学习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实地走访与档案查询相交叉、座谈交流与史料梳理相交错的方式,走进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百团大战纪念馆、保晋公司纪念馆、娘子关抗战旧址、彭真渠、红24军纪念馆、阳泉市档案馆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