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为加强研学基地建设,与更多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乔老憨家纺棉制品有限公司规划设计了面积为200多平方米、一次可容纳50余人的研学室,初步形成“公司+基地+人才”的创新创业模式,为黎城县打造“太行巧娘”劳务品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传承发展非遗技艺贡献着力量。
本报讯近年来,芮城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果业转型发展,大力扶持推广果业“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引导果农打破传统老果园管理难、投入高的瓶颈,致力于通过省校合作引进现代果业技术,促进果业转型和提质增效,为全县果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联手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化网络联盟和喀斯玛汇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向河津市企业推介新项目。
本报讯春意正浓,长治经开区臻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实验室里, CEO郭枫和他的团队早已“全副武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据悉,根据驻区企业收集的技术难题,长治经开区今年计划举办6次科技成果推介洽谈会,组织校企开展技术承接服务,直至成果转化落地。
本报讯3月24日,新绛县人才公寓改造现场,建筑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加紧施工。该县为解决优秀人才的住房需求,启动了人才公寓建设工程,为优秀人才提供功能齐全、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使优秀人才“既能引得来,又能留得住”,确保人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新绛的建设中。
日前,壶关县举行深化“省校合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转型发展战略洽谈会,与长治技师学院、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等12所职业院校就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服务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上,双方将从信息共享互通、政策联动宣传、维权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让毕业生就业舒心、创业安心。
3月15日,记者获悉,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有3个项目成功入选2021年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拟立项项目名单,这标志着该区深化省地合作工作取得成效。促成校企之间结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完成“一企一校多技术”资源配置,打通科技研发的“最初一公里”和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本报讯2月14日,沁水县与山西中医药大学举行深化省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揭牌仪式。充分发挥全县自然资源优势和高校学术智力优势,加深交流,展开深度合作,梳理实施一批有利于沁水长远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为该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百余项科技成果集中发布, 10个项目现场签约,数十家高新技术企业参展,深入企业观摩洽谈……1月13日至15日,晋中市政府、中北大学举行校地合作暨科技成果推介洽谈会,共商共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签约后,双方还举行了科技成果展示,深入晋中市高新企业实地观摩、交流洽谈等活动。
同时,长治市还积极打造太行家政、太行保安、长子理发等特色劳务品牌,在北京设立太行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和服务站,并通过8个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将厨师、保安、保洁等技能人才输送到了高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报讯在“深化校地合作、共建12大基地”工作中,盐湖区委、区政府围绕“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个命题,破题疫情下的农民增收渠道延伸、家政劳务产业发展和输出拓展以及舜帝德孝文化弘扬,深挖本地劳动力资源“富矿”。
本报讯日前,芮城县与武汉大学考察团召开县校合作座谈会。双方在座谈会上达成合作共识,武汉大学考察团一行表示,将加快探索武汉大学与芮城县合作步伐,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在更宽领域、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展开县校合作工作,努力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汾西县紧抓省校合作契机,通过校友牵线、政府搭桥,帮助龙头企业汾西高寒农牧合作社与山西农业大学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直连通道,共建高标准、高水平企校合作梨园基地。此后,带动全县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拉动1000余户农户、18家合作社就业创业。
拓宽引才渠道,全职引进医疗人才18名,招录党政机关公务员28名,公开招聘66名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不断加大高校毕业生培养使用力度。完善人才保障机制,设立人才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落实人才优惠政策、优厚待遇和人才项目的实施。改善工作生活环境,提供基础设备设施,挂牌万荣县人才公寓,创优环境促进人才聚集。
本报讯太原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省校合作决策部署,树牢省会意识、扛起省会担当,及时成立领导组,组建工作专班和相应机构,高位谋划相关工作,出台《太原市关于落实深化省校合作的实施方案》。下一步,将与上海市相关部门就我省农产品进入高校后勤平台做具体的对接落实。
本报讯9月11日,稷山县与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县校合作签约仪式在山西大学举行,这标志着该县在加强县校合作、人文社科重点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随后,与会的专家学者还召开了《全国农村卫生工作稷山现场会议档案选编》新书发布暨座谈会,并观看了《昔日太阳村》宣传片。
朔州市坚持省校合作与疫情防控同部署、同推进,强化保障,创新思路,积极采取“云洽谈”“云签约”等方式对接合作高校,确保沟通联系不断档、省校合作不停步。
9月12日,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阳泉)建筑设计大赛在北京正式启动。当天,还举办了线上峰会,特邀多位建筑领域专家学者及参赛选手,就省校合作新生态、青年助力乡村振兴新形式、村落保护新思路等主题进行了充分研讨。
本报讯9月10日,记者从襄垣县委组织部了解到,该县创新模式、丰富项目、完善机制,全力推进联系对接、签约合作、服务保障各项工作,与重点高校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智慧城市建设、智能产业建设等成果丰硕,激发出全县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依托人才服务工作站、人才公寓等,为各类人才提供各种生活保障,优化人才工作环境。
本报讯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联手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化网络联盟和喀斯玛汇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向河津市企业推介新项目。在助力乡村振兴上用人才,充分发挥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专家人才作用,坚持科技下乡、人才服务基层活动,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本报讯在“深化校地合作、共建12大基地”工作中,盐湖区委、区政府围绕“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个命题,破题疫情下的农民增收渠道延伸、家政劳务产业发展和输出拓展以及舜帝德孝文化弘扬,深挖本地劳动力资源“富矿”。
本报讯日前,芮城县与武汉大学考察团召开县校合作座谈会。双方在座谈会上达成合作共识,武汉大学考察团一行表示,将加快探索武汉大学与芮城县合作步伐,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在更宽领域、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展开县校合作工作,努力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汾西县紧抓省校合作契机,通过校友牵线、政府搭桥,帮助龙头企业汾西高寒农牧合作社与山西农业大学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直连通道,共建高标准、高水平企校合作梨园基地。此后,带动全县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拉动1000余户农户、18家合作社就业创业。
拓宽引才渠道,全职引进医疗人才18名,招录党政机关公务员28名,公开招聘66名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不断加大高校毕业生培养使用力度。完善人才保障机制,设立人才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落实人才优惠政策、优厚待遇和人才项目的实施。改善工作生活环境,提供基础设备设施,挂牌万荣县人才公寓,创优环境促进人才聚集。
本报讯太原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省校合作决策部署,树牢省会意识、扛起省会担当,及时成立领导组,组建工作专班和相应机构,高位谋划相关工作,出台《太原市关于落实深化省校合作的实施方案》。下一步,将与上海市相关部门就我省农产品进入高校后勤平台做具体的对接落实。
本报讯9月11日,稷山县与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县校合作签约仪式在山西大学举行,这标志着该县在加强县校合作、人文社科重点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随后,与会的专家学者还召开了《全国农村卫生工作稷山现场会议档案选编》新书发布暨座谈会,并观看了《昔日太阳村》宣传片。
朔州市坚持省校合作与疫情防控同部署、同推进,强化保障,创新思路,积极采取“云洽谈”“云签约”等方式对接合作高校,确保沟通联系不断档、省校合作不停步。
9月12日,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阳泉)建筑设计大赛在北京正式启动。当天,还举办了线上峰会,特邀多位建筑领域专家学者及参赛选手,就省校合作新生态、青年助力乡村振兴新形式、村落保护新思路等主题进行了充分研讨。
本报讯9月10日,记者从襄垣县委组织部了解到,该县创新模式、丰富项目、完善机制,全力推进联系对接、签约合作、服务保障各项工作,与重点高校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智慧城市建设、智能产业建设等成果丰硕,激发出全县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依托人才服务工作站、人才公寓等,为各类人才提供各种生活保障,优化人才工作环境。
本报讯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联手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化网络联盟和喀斯玛汇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向河津市企业推介新项目。在助力乡村振兴上用人才,充分发挥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专家人才作用,坚持科技下乡、人才服务基层活动,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此次县校合作的首批20名焊工赴青岛上岗就业,是该县南星职业培训学校与山东大焊服务外包有限公司签订“焊工培训基地合作协议”,每年向该公司培训输出学员至少200人的一部分,此举是该县建设高标准的焊工培训基地的具体行动,更是深化该县县校合作的重要表现。
“范教授您看,今年的夏黑和阳光玫瑰收成都挺好。目前,该合作社已通过直销点向山西大学供应葡萄、苹果、梨、冬枣和桃等名优水果365吨。
本报讯(记者高桦)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董玥,近日正为参加阳泉市城区社区“两委”班子储备人选公开招聘积极做准备。——社区工作岗位特别锻炼人,城区南煤社区工作人员说,他们社区简直就是公务员锻炼岗,有不少工作人员从社区考出去,发展都不错, “正好磨练磨练”……家人最终认可了董玥的选择。”城区民政局副局长耿玉斌表示,这些高学历人才有理想、有抱负、有学识、有活力,他们的加入,必将帮助城区引进新理念、打造新模式、构建新格局,对城区推进“三社联动”、深化“三治融合”、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将起到积极催化作用。
本报讯9月1日,平陆县举行兰州大学智库合作基地揭牌暨智库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标志着该县与兰州大学的智库合作基地正式成立,此举标志着平陆县深化县校合作实现再突破。
本报讯自深化县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万荣县始终围绕“四个一批”工作目标,联高校、请专家、搭平台、建智库,推动“三产融合”。积极做好乡村资源的“搬运工”,搭建优质通道,将乡村农产品与技能人才输送到各大高校,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积极盘活县内文化资源,打造文旅融合“人才高地”。
今年以来,右玉县充分利用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深度拓展西口文化、古堡文化、边塞文化、民族融合文化,以右卫古镇为基地,建成一座集写生、创作、旅游、实习、研学、游学、展览、住宿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园区。
本报讯9月1日,由省自然资源厅、省地质勘查局共创共建的“省校合作智库示范基地——山西地学智库”揭牌。贯通政产学研用,形成一批支撑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带动全省地勘行业技术能力整体升级、产生重大社会效益的标志性、突破性、引领性项目成果,为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地学智力支撑。
针对本县实际,成立了县域经济综合、绿色蔬菜产业、黄芪药茶研发等七大实习实训项目,确定了木塔、陶瓷、学校等领域实习实训岗位150个、医药类专业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10个、为陶瓷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岗位10个等。
芮城县首个特色农产品直供直销专柜在太原理工大学明向西区超市的建立,不仅为师生购买和消费芮城特色农产品提供了方便,也为在该高校宣传芮城、推介芮城搭建了平台。
闻喜紧抓校地合作契机,按照基地“点单”、校企“联单”、服务“保单”模式,持续推进人才智力支撑,实现引才规模质量大幅提升,带动全县创新动能不断激发、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本报讯8月25日,垣曲县组织部分垣曲籍实习实训离岗返校大学生参加“县校合作‘垣’来有你”主题活动,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实习实训服务工作,拓展县校合作成果。大学生们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聪明才智,当好垣曲经济社会发展的宣传员、联络员、招引员、信息员、促进员,为推进垣曲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本报讯自深化省校市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晋城市多措并举加强与高校对接合作,全力推进智库合作基地建设, “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聘请200名高校智库人才开展决策咨询、课题研究、规划设计等活动,在全市营造“有问题找智库、有项目用智库”的良好氛围。
与中国农业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该区作为中国农大技术研发、科技示范、成果推广基地。
新绛县以“122”机制为抓手,深化校企合作,共建“12大基地”,扎实开展深化县校合作工作。目前已引进高层次人才18人、高素质人才56人, 100余名大学生到新绛开展实践学习。
本报讯自深化县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平陆县积极行动,通过打好四字组合拳,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引进人才为抓手,促推“12大基地”建设平衡发展。通过与各大高校合作建立“12大基地”,把合作成果用到平陆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面提升平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整合资源,主动对接, 136名山阴籍高校学子,根据实习实训需求,分别被安排到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等机关单位,熟悉了解全县基本情况和所在科室业务,全方位参与科室基础工作,助力全县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在基地建设全面铺开方面,该区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聚焦人才发展需求,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设立实习实训岗位,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北大学等25所高校54名大学生入岗实训,并主动对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苏州大学等的专家学者,建立智库合作基地。
本报讯8月18日,记者了解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与中晋冶金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将共同成立氢基竖炉还原铁产业创新联盟,建设氢基竖炉还原铁研究院。新世纪农业科技公司与山西农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产教研科技创新实验基地”。
本报讯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战略,晋城市聚焦优势企业、支柱产业,强化政策、资金支持,积极与全国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全力推进市校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吉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晋城市绿野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山西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山西康立生药业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7月16日,西北大学与怀仁一中正式签署优质生源基地协议,怀仁一中已成为清华、北京航空航天、兰州大学等25所“双一流”学校的优质生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