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实验室,你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小白鼠、白大褂、各色试剂、显微镜……在重庆理工大学,“真相”远不止于此。 新时代下,“创新创业”的地位愈来愈重,可以说是把握着时代的命脉。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完善创新制度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只有完善创新制度体系,才能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充足资金和资源的作用。
作为一所正朝着“双一流”和高水平新工科大学大步迈进的高校,重庆理工大学又是如何创新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5月23日下午,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走进重庆理工大学,进行了实地探访,纷纷点赞该校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链...
“非常欢迎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的学生,会计信息化方向的学生有多少我们就要多少!”这是大多数合作企业对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毕业生的评价。 是怎样的一套人才培养模式,频频获得业内专业人士点赞呢?5月23日下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理工大学,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人才的汇聚地与培养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肩负着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职责。
【人物简介】 彭东林,教授,工学博士。原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合肥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重庆市“两江学者”,重庆市首批学术学科带头人,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好多宝藏老师和同学!”“这首中国风Rap居然是学生自己写的,太有才了吧!”“原本只知道重庆理工大学是重庆的麻省理工,没想到它的校园文化如此丰富多彩,太惊喜了!” 2022年6月16日,“6·16与理有约”重庆理工大学首届网上校园开放日揭开神秘面纱,为期近两个小时的校园开放日直播,一时圈粉无...
重庆一所高校培育了一项神奇的“黑科技”,能够对肿瘤“隔山打牛”,它就是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技术,源于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5月22日下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医科大学,来自全国3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实地打探重庆医科大学,了解这项“隔山打牛”的神奇...
【编者按】 党建引领是一切工作的基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障,是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和“动力源”。实践证明,党建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党员队伍的战斗力,进而能够更好地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对组织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
京剧《秦良玉》在重医上演。学校供图华龙网发 近期,京剧《秦良玉》在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同生礼堂精彩上演。
青年学者签约。学校供图华龙网发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
重庆医科大学2020年本科教育大会。学校供图华龙网发 2021年,重庆确定了13所普通本科高校为高水平“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培育)高校。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中,抓好科技创新、实现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是一道“必答题”,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
学科是学校的支柱,学科建设体现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内部治理水平,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一门面向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学科,医学学科建设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建校以来,重庆医科大学一直秉承医学教育初心,肩负着教育与健康两大民生工程,不断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持续开展高水平社会医疗卫生服务,为国家战略需求贡献重医力量。 5月22日下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医科大学,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实地探访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学校供图华龙网发 全国规模最大的儿科医师培养基地、全国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儿科学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高等学校儿科专业教育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在重庆,有一所医院享誉全国、闻名海外。
近日,根据科睿唯安公布的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实现重庆市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零的突破。同时,作为学校临床医学学科四大国家重点学科之一的内科学(传染病)更是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
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直以来,重庆大学坚持扎根巴渝大地办学,始终以先锋姿态,主动融入国家和重庆发展大局,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努力在服务国家和新重庆高质量发展中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赴北京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等4家中管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主动布局“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 一系列大动作,见证着重庆大学优化国内合作的战略部署。 近年来,重庆大学不断优化国内合作布局,实施“头部企业”工程,积极融入国家战...
在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一所大学的国际化水平是体现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5月22日上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大学,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实地打探重庆大学国际化办学思路与路径选择。
青年学者签约。学校供图华龙网发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
重庆医科大学2020年本科教育大会。学校供图华龙网发 2021年,重庆确定了13所普通本科高校为高水平“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培育)高校。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中,抓好科技创新、实现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是一道“必答题”,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
学科是学校的支柱,学科建设体现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内部治理水平,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一门面向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学科,医学学科建设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建校以来,重庆医科大学一直秉承医学教育初心,肩负着教育与健康两大民生工程,不断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持续开展高水平社会医疗卫生服务,为国家战略需求贡献重医力量。 5月22日下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医科大学,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实地探访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学校供图华龙网发 全国规模最大的儿科医师培养基地、全国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儿科学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高等学校儿科专业教育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在重庆,有一所医院享誉全国、闻名海外。
近日,根据科睿唯安公布的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实现重庆市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零的突破。同时,作为学校临床医学学科四大国家重点学科之一的内科学(传染病)更是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
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直以来,重庆大学坚持扎根巴渝大地办学,始终以先锋姿态,主动融入国家和重庆发展大局,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努力在服务国家和新重庆高质量发展中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赴北京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等4家中管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主动布局“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 一系列大动作,见证着重庆大学优化国内合作的战略部署。 近年来,重庆大学不断优化国内合作布局,实施“头部企业”工程,积极融入国家战...
在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一所大学的国际化水平是体现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5月22日上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大学,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实地打探重庆大学国际化办学思路与路径选择。
分类推进学科优化调整,打造一流学科高峰,持续推进传统工科现代化改造,高起点布局建设医学学科,启动实施基础理科卓越行动计划、基础文科振兴行动计划…… 近年来,重庆大学以谋长远、重内涵、强质量为指针,按照“强化工科、夯实理科、振兴文科、繁荣社科、拓展医科、提升信科、推动交叉”的总体思路,不断调整...
人才是高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高校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近年来,重庆大学紧密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持续优化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聚厚德笃行之英才,建完备弘深之大学。
文化素养如何提升、文化自觉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怎样树立,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亟待求解的课题。作为“全国文明校园”,重庆大学将多种文化以新方式融入青年人学习生活,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供了有力文化支撑。
聚焦“立德树人、卓越研究、社会引领、国际影响”核心追求,秉承“高水平、入主流、重交叉、创特色”的发展思路,推进基础文科振兴行动计划,实施国家高端智库培育计划,推动实施高水平期刊培育资助计划…… 5月22日上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大学,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
首次前往北极进行科学考察;设计出首座35千瓦短波电台;首次发现3亿年前古生物——节甲类鱼化石;参与了首次载人航天工程、首次探月工程、首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的重要科研工作;研制出首台±0.1角秒高精度光电圆刻线机、首台工业无损检测机(ICT);在月球上培育出首株植物嫩芽…… 多年来,重庆大学...
山西新闻网重庆讯 作为国家“双一流”高校,重庆大学建校90余年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批全国首批十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首批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储能技术和生物医疗器械等...
山西新闻网重庆讯 工作3年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刘倩,获得重庆大学第六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称号。 在重庆大学这所综合性大学,学生们接触最多的是专业课老师,思政课老师能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刘倩感到有些意外,却也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