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有一堂课,它伴随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它不仅在课堂上,也在田间地头,生活点滴之间。
2023年,首轮“双高计划”建设周期迎来收官之年。作为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近年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主动把握数智时代的变革机遇,以数智技术赋能人才培养与治理改革,在办学探索中不断凝聚“数智重电”特色,助力区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5月9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3上荣获“华为ICT学院最佳合作奖”,截止目前,已连续8年获此殊荣,全国唯一。于学校而言,这是一份肯定,也是一次跨越;于职业教育而言,这是一次探索,更是一次突破。
山西新闻网重庆讯 去年10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生李小松以优异的表现,在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光电技术项目中斩获金牌,用一颗中国匠心,让世界看见“中国制造”的青春未来。 今年4月,学校“90后”党员教师张春阳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职教领域成功“火”出圈。
剪纸、版画、国际象棋、拳击、足球、葫芦丝、口风琴......时下,这一项项体艺项目已经在重庆大渡口区各所校园内扎根,“圈粉”无数。 近年来,大渡口区坚持以“一校一品”建设为抓手,中小幼一体化衔接,五育融会贯通发展,区域平台定期展示,夯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校一品”“一校...
教育评价是“龙头之战”,是“最硬的一仗”。如何以评价为突破,撬动区域教育改革,激发教师内在活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5月23日,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来自全国的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对重庆大渡口区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实践进行了实地探访,深入了解了该区域探索全面提升教育...
本月,重庆大渡口区启动了“珍爱生命润心成长点亮未来”为主题的中小幼“5∙25”心理健康月主题教育活动。 在心理健康互动小游戏体验现场,大渡口区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或手挽手,或肩并肩,在“护苗行动”“携手前行”“绽放的生命”“同舟共济”等游戏中体验坚持、互助、信任的力量。
大渡口区委教育工委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围绕立德树人目标,紧抓“思想、基础、关键、制度”四个方面,推动形成信念强、组织强、队伍强、制度强的“四强”党组织,赋能教育强区建设。 区教委机关集中收听收看党...
教育工作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使命,而教师则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育的灵魂。重庆大渡口区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守“多维一体,教育大渡”核心理念,以“时代楷模”王红旭为师德标杆,推动“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入脑入心入行,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4月18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届·重庆市第二届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展示研讨会在重庆大渡口区举行。 “为何选址大渡口?”5月23日,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活动中,来自全国的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大渡口,抛出疑问。
4月18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届·重庆市第二届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展示研讨会在重庆大渡口区举行。 “为何选址大渡口?”5月23日,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活动中,来自全国的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大渡口,抛出疑问。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家庭的期盼、孩子的梦想。如何发展优质的学前教育,已成为国家重视、社会关注、人民关心的教育热点。
“公平而有质量”是未来教育发展的着力点。 近年来,大渡口区聚焦“公平”“质量”,通过“1个同心联盟发展共同体,4个义务教育集团”的“1+4”模式,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普通高中教育也是社会关注度最高,对学生学业发展和生涯规划影响最关键的环节。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日前,大渡口区教委副主任张荣庆率队,走访区内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企业,就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对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适应性、支撑力和贡献度进行了调研,在教育赋能企业发展上探寻新思路、新方案。 5月23日,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
山西新闻网重庆讯 5月22日上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启幕,拉开了新时代新重庆新教育: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的序幕。 今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光明网、央视网等10余家央媒,四川新闻网、东方网、潮新闻、大众网等30余家地方主...
5月22日上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启幕,拉开了新时代新重庆新教育: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的序幕。 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理工大学 5月23日下午,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光明网、央视网等...
对于新工科高校来说,如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5月23日上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理工大学红岩精神展览室(余祖胜烈士事迹陈列室),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的记者,实地感受了学校“...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形成教育与科技、产业深度互动新格局、新生态的关键核心。 作为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重庆理工大学如何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助推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5月22日上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
今年3月21日,重庆几何拓扑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正式揭牌,依托重庆理工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为基础进行建设,该中心成为重庆市首批3个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之一。 重庆理工大学数学学科究竟有何发展“秘钥”?5月23日,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学校,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
青年学者签约。学校供图华龙网发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
重庆医科大学2020年本科教育大会。学校供图华龙网发 2021年,重庆确定了13所普通本科高校为高水平“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培育)高校。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中,抓好科技创新、实现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是一道“必答题”,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
学科是学校的支柱,学科建设体现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内部治理水平,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一门面向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学科,医学学科建设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建校以来,重庆医科大学一直秉承医学教育初心,肩负着教育与健康两大民生工程,不断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持续开展高水平社会医疗卫生服务,为国家战略需求贡献重医力量。 5月22日下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医科大学,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实地探访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学校供图华龙网发 全国规模最大的儿科医师培养基地、全国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儿科学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高等学校儿科专业教育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在重庆,有一所医院享誉全国、闻名海外。
近日,根据科睿唯安公布的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实现重庆市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零的突破。同时,作为学校临床医学学科四大国家重点学科之一的内科学(传染病)更是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
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直以来,重庆大学坚持扎根巴渝大地办学,始终以先锋姿态,主动融入国家和重庆发展大局,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努力在服务国家和新重庆高质量发展中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赴北京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等4家中管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主动布局“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 一系列大动作,见证着重庆大学优化国内合作的战略部署。 近年来,重庆大学不断优化国内合作布局,实施“头部企业”工程,积极融入国家战...
在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一所大学的国际化水平是体现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5月22日上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大学,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实地打探重庆大学国际化办学思路与路径选择。
分类推进学科优化调整,打造一流学科高峰,持续推进传统工科现代化改造,高起点布局建设医学学科,启动实施基础理科卓越行动计划、基础文科振兴行动计划…… 近年来,重庆大学以谋长远、重内涵、强质量为指针,按照“强化工科、夯实理科、振兴文科、繁荣社科、拓展医科、提升信科、推动交叉”的总体思路,不断调整...
人才是高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高校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近年来,重庆大学紧密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持续优化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聚厚德笃行之英才,建完备弘深之大学。
文化素养如何提升、文化自觉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怎样树立,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亟待求解的课题。作为“全国文明校园”,重庆大学将多种文化以新方式融入青年人学习生活,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供了有力文化支撑。
聚焦“立德树人、卓越研究、社会引领、国际影响”核心追求,秉承“高水平、入主流、重交叉、创特色”的发展思路,推进基础文科振兴行动计划,实施国家高端智库培育计划,推动实施高水平期刊培育资助计划…… 5月22日上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大学,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
首次前往北极进行科学考察;设计出首座35千瓦短波电台;首次发现3亿年前古生物——节甲类鱼化石;参与了首次载人航天工程、首次探月工程、首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的重要科研工作;研制出首台±0.1角秒高精度光电圆刻线机、首台工业无损检测机(ICT);在月球上培育出首株植物嫩芽…… 多年来,重庆大学...
山西新闻网重庆讯 作为国家“双一流”高校,重庆大学建校90余年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批全国首批十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首批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储能技术和生物医疗器械等...
山西新闻网重庆讯 工作3年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刘倩,获得重庆大学第六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称号。 在重庆大学这所综合性大学,学生们接触最多的是专业课老师,思政课老师能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刘倩感到有些意外,却也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