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永济市卫体局把省校合作作为一项全局性、系统性、长效性工作来抓,锚定主攻方向,保持奋进姿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深挖合作潜力,强化工作措施,持续推动省校合作走深走实。
8月4日,山西上海省校合作农产品供应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在太原举行,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太原市农业农村局与上海市教委考察团一行座谈省校合作农产品供应基地事宜,上海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与太原市农业农村局举行省校合作农产品供应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近日,太原市委组织部发布消息,太原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省校合作”“乡村振兴万人计划”的重要部署,立足省会城市“首位度”定位,着眼“最基层需要人才、大学生需要就业、高层次人才集聚”实际,挖掘编制资源,多措引才用才。
就数字化党建引领智慧乡村治理、党建整合资源深耕产业链、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等工作进行调研,现场解答各类基层党建治理难题。
本报讯“以前连翘产量上不去、品质也不够高,农民越种越没信心。同时,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加速推进高校科研成果在泽州转移转化,培育了一批叫得响、品质优、竞争力强的本地特色农产品。
本报讯(记者郑娜)6月20日,记者获悉,忻州师范学院获得忻州市7000万元校地合作专项资金,以助推忻州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中强势起步,开启校地全方位合作新格局。 校地合作专项资金聚焦“1331”工程、文化旅游、基础教育、特色现代农业、人才与信息共享、重大课题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领域,重...
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山西晋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多家艾草种植公司,已在平定县鹊山村、宁艾村、南阳胜村等近20个定点帮扶联系村开展艾草种植技术和艾制品加工技术专业培训,就近安置和提供劳动就业50余人。
与此同时,临猗县组织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以提高基层干部专业知识水平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政策、果树管理、蔬菜种植、禽畜养殖等方面的培训,着力打造一支“土生土长”的基层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6月7日, ,为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学校日前组建博士服务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化校县合作,积极助力汾西县乡村振兴。
下一步,芮城将依托现有省校合作平台,协调组织、人社、财政、编制等部门继续通力合作,扎实做好“两高一紧”人才引进工作,为谱写芮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本报讯连日来,灵丘县清泥涧村的田地里一派忙碌景象,中国农业大学全域有机农业协作组的学生们与灵丘县田脊梁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合作,在灵丘开展有机谷子种植试验。
本报讯5月11日,吉利汽车晋中公司现代学徒制“厂中校”实训暨产业工人素质提升项目正式启动。未来还将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在资金与设备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支持合作院校提升实训水平,助力企业与合作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搭建人才就业平台。
本报讯为进一步深化省校合作、推进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活力,近日,临猗县组织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参加山西大学主办的高价值专利挖掘、布局与培育线上专题培训活动。
目前农业机械化、科技化优势逐步显现,黄瓜、西红柿、樱桃等产品均获得有机转换证书,工业反哺农业取得初步成效。
同时,该县瞄准晋南肉羊产业发展样板县的目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接洽谈,柔性引进新农村发展学院专家团队,着力打好永和养羊产业发展“特色牌”,力争到2025年全县羊饲养量达到100万只,产值达到10亿元,畜牧产业农户覆盖率达50%以上。
本报讯日前,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太原理工大学承办的陶瓷烧造·澄泥砚烧造技艺传承人研修班在“云端”开课。
本报讯今年以来,垣曲县不断加大与武汉大学省校合作力度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效推动垣曲农产品畅销武汉大学校园。垣曲县与武汉大学省校合作的成功运行,使垣曲农产品拓宽了市场销路,提高了知名度,为下一步在更多高校建立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
本报讯省校合作以来,临猗县围绕“12大基地”建设,高质量打造高校农产品输出基地,依托临猗苹果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持续加大农产品种储销产业链条的建设,完成28个总库容18.6万立方米的冷藏库建设,带动村民纷纷投身新事业。
本报讯4月15日,位于芮城县的山西恒昌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血栓弹力图仪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整个车间一派繁忙景象。下一步,芮城县商务局将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以完善的制度保障招商引才工作高质量推进。
全县10个乡镇218个行政村全部与高校对接,在种植、养殖、文旅等百余个领域与21所高校19个不同院系签订合作协议书……在阳泉市日前组织开展的“省校合作进农村”专项活动中,平定县围绕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管理等方面,村村跟高校“攀亲家”,行行拜专家学者为“师傅”。
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永济市卫体局把省校合作作为一项全局性、系统性、长效性工作来抓,锚定主攻方向,保持奋进姿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深挖合作潜力,强化工作措施,持续推动省校合作走深走实。
8月4日,山西上海省校合作农产品供应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在太原举行,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太原市农业农村局与上海市教委考察团一行座谈省校合作农产品供应基地事宜,上海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与太原市农业农村局举行省校合作农产品供应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近日,太原市委组织部发布消息,太原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省校合作”“乡村振兴万人计划”的重要部署,立足省会城市“首位度”定位,着眼“最基层需要人才、大学生需要就业、高层次人才集聚”实际,挖掘编制资源,多措引才用才。
就数字化党建引领智慧乡村治理、党建整合资源深耕产业链、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等工作进行调研,现场解答各类基层党建治理难题。
本报讯“以前连翘产量上不去、品质也不够高,农民越种越没信心。同时,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加速推进高校科研成果在泽州转移转化,培育了一批叫得响、品质优、竞争力强的本地特色农产品。
本报讯(记者郑娜)6月20日,记者获悉,忻州师范学院获得忻州市7000万元校地合作专项资金,以助推忻州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中强势起步,开启校地全方位合作新格局。 校地合作专项资金聚焦“1331”工程、文化旅游、基础教育、特色现代农业、人才与信息共享、重大课题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领域,重...
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山西晋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多家艾草种植公司,已在平定县鹊山村、宁艾村、南阳胜村等近20个定点帮扶联系村开展艾草种植技术和艾制品加工技术专业培训,就近安置和提供劳动就业50余人。
与此同时,临猗县组织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以提高基层干部专业知识水平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政策、果树管理、蔬菜种植、禽畜养殖等方面的培训,着力打造一支“土生土长”的基层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6月7日, ,为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学校日前组建博士服务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化校县合作,积极助力汾西县乡村振兴。
下一步,芮城将依托现有省校合作平台,协调组织、人社、财政、编制等部门继续通力合作,扎实做好“两高一紧”人才引进工作,为谱写芮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本报讯连日来,灵丘县清泥涧村的田地里一派忙碌景象,中国农业大学全域有机农业协作组的学生们与灵丘县田脊梁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合作,在灵丘开展有机谷子种植试验。
本报讯5月11日,吉利汽车晋中公司现代学徒制“厂中校”实训暨产业工人素质提升项目正式启动。未来还将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在资金与设备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支持合作院校提升实训水平,助力企业与合作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搭建人才就业平台。
本报讯为进一步深化省校合作、推进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活力,近日,临猗县组织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参加山西大学主办的高价值专利挖掘、布局与培育线上专题培训活动。
目前农业机械化、科技化优势逐步显现,黄瓜、西红柿、樱桃等产品均获得有机转换证书,工业反哺农业取得初步成效。
同时,该县瞄准晋南肉羊产业发展样板县的目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接洽谈,柔性引进新农村发展学院专家团队,着力打好永和养羊产业发展“特色牌”,力争到2025年全县羊饲养量达到100万只,产值达到10亿元,畜牧产业农户覆盖率达50%以上。
本报讯日前,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太原理工大学承办的陶瓷烧造·澄泥砚烧造技艺传承人研修班在“云端”开课。
本报讯今年以来,垣曲县不断加大与武汉大学省校合作力度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效推动垣曲农产品畅销武汉大学校园。垣曲县与武汉大学省校合作的成功运行,使垣曲农产品拓宽了市场销路,提高了知名度,为下一步在更多高校建立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
本报讯省校合作以来,临猗县围绕“12大基地”建设,高质量打造高校农产品输出基地,依托临猗苹果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持续加大农产品种储销产业链条的建设,完成28个总库容18.6万立方米的冷藏库建设,带动村民纷纷投身新事业。
本报讯4月15日,位于芮城县的山西恒昌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血栓弹力图仪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整个车间一派繁忙景象。下一步,芮城县商务局将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以完善的制度保障招商引才工作高质量推进。
全县10个乡镇218个行政村全部与高校对接,在种植、养殖、文旅等百余个领域与21所高校19个不同院系签订合作协议书……在阳泉市日前组织开展的“省校合作进农村”专项活动中,平定县围绕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管理等方面,村村跟高校“攀亲家”,行行拜专家学者为“师傅”。
今年,为加强研学基地建设,与更多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乔老憨家纺棉制品有限公司规划设计了面积为200多平方米、一次可容纳50余人的研学室,初步形成“公司+基地+人才”的创新创业模式,为黎城县打造“太行巧娘”劳务品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传承发展非遗技艺贡献着力量。
本报讯近年来,芮城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果业转型发展,大力扶持推广果业“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引导果农打破传统老果园管理难、投入高的瓶颈,致力于通过省校合作引进现代果业技术,促进果业转型和提质增效,为全县果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联手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化网络联盟和喀斯玛汇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向河津市企业推介新项目。
本报讯春意正浓,长治经开区臻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实验室里, CEO郭枫和他的团队早已“全副武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据悉,根据驻区企业收集的技术难题,长治经开区今年计划举办6次科技成果推介洽谈会,组织校企开展技术承接服务,直至成果转化落地。
本报讯3月24日,新绛县人才公寓改造现场,建筑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加紧施工。该县为解决优秀人才的住房需求,启动了人才公寓建设工程,为优秀人才提供功能齐全、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使优秀人才“既能引得来,又能留得住”,确保人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新绛的建设中。
日前,壶关县举行深化“省校合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转型发展战略洽谈会,与长治技师学院、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等12所职业院校就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服务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上,双方将从信息共享互通、政策联动宣传、维权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让毕业生就业舒心、创业安心。
3月15日,记者获悉,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有3个项目成功入选2021年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拟立项项目名单,这标志着该区深化省地合作工作取得成效。促成校企之间结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完成“一企一校多技术”资源配置,打通科技研发的“最初一公里”和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本报讯2月14日,沁水县与山西中医药大学举行深化省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揭牌仪式。充分发挥全县自然资源优势和高校学术智力优势,加深交流,展开深度合作,梳理实施一批有利于沁水长远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为该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百余项科技成果集中发布, 10个项目现场签约,数十家高新技术企业参展,深入企业观摩洽谈……1月13日至15日,晋中市政府、中北大学举行校地合作暨科技成果推介洽谈会,共商共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签约后,双方还举行了科技成果展示,深入晋中市高新企业实地观摩、交流洽谈等活动。
同时,长治市还积极打造太行家政、太行保安、长子理发等特色劳务品牌,在北京设立太行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和服务站,并通过8个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将厨师、保安、保洁等技能人才输送到了高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