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照进现实

吕梁:一个绿色低碳城市破局而生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2>>聚焦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山西行动

时 间
2022
01/07
10:46
分 享
评 论

20220107_b572175e05f1bc3af253800099c64e40.jpg

节能减排政策的持续推进,让吕梁市区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郭炳中摄

20220107_184e493905ea9dc6f3454eacea8eea07.jpg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人说山西好风光,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
  吕梁在基本解决了煤炭、电力等产业粗放增长引发的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后,迎来了久违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老百姓也因此笑得更加灿烂,获得了更多的幸福感。

别样“暖冬”开启绿色生活

  吕梁是产煤大市,在当地,冬日烧煤取暖曾是不二选择。过去,冬天一到,家家烧煤、户户冒烟,到处乌烟瘴气。如今的吕梁,冬日窗明几净,家门外天蓝云白,人们的心也敞亮了起来。
  雷大爷是吕梁市交城县下关街居民,从2017年起,年过七旬的他再也不用在家中守着小型锅炉过冬了。这一年,交城县新增供热面积47万平方米,县城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实现了全面清零。煤改气送上暖气后,雷大爷家里的温度都在18度以上,比以前暖和多了。
  自国网吕梁供电公司推进“煤改电”配套电网改造以来,共计投资14997万元、改造19467户,减少“散烧煤”5455.8吨,减排二氧化碳47.38吨、二硫化氮166.78吨。

工业经济走出“一煤独大”困局

  去年11月10日,吕梁召开了全市能耗“双控”工作约谈暨紧急调控动员会。会议明确要求,限产停产能耗较大的重点企业,限期改造或淘汰耗能高、产值低、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督促有色、建材、钢铁、焦化、化工等能耗不达先进值的企业加大节能技改力度,全力推进“一黑二白”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发展“两大三新”等新兴产业,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
  由此看出,吕梁市不断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态度非常坚决。经过不懈努力,这些年,该市煤炭、钢铁、水泥、化工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占比大幅下降,形成煤、焦、钢等产业为支撑,铝、电、酒等产业积蓄动能,轻合金、光能、大数据、煤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工业经济走出了“一煤独大”的困局。

新型能源引领低碳发展之路

  从长远来看,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还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要从根本上实现节能减排,必须推广和使用更加清洁的新能源,在这方面,吕梁一直在执着前行。
  当前,吕梁已经形成分布式光伏、光伏+储能、光伏+取暖、农光互补等多种应用形式,涵盖太阳能电池成套装备生产、销售以及光伏电站的设计建设与运营的光伏产业链,正在让吕梁成为新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吕梁市还打响了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三年大会战,先后牵手中石油煤层气、中澳煤层气等能源领域龙头公司,设立专项资金和产业基金,由中石油、中海油等9户行业企业11个、总投资184亿元的勘探开发项目也正在全面铺开……
  目前,吕梁已建成孝义千万吨级和交城、汾阳2个五百万吨级煤焦化工集聚区,拥有大量的弃风弃光电、低谷电等可供制氢的存量资源,正在围绕氢能“制—储—运—研—应用”加快推进。力争到2025年,形成10万吨工业尾气制氢能力,建成20座1000公斤级加氢站,形成1.5万套氢燃料电堆、1万套氢能动力系统生产线、氢燃料汽车产能突破1万辆,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全国示范作用的“北方氢港”。
  梦想必将照进现实,一幅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新图景正在吕梁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李全明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