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年,四部门做“盘点”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2>>中国这十年·山西>>要闻

时 间
2022
08/26
09:20
分 享
评 论


  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中,省委网信办主任董晓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刘永生,省广播电视局局长赵晓春,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程书林分别就十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回望和总结,也将成果展现在公众面前。
  省委网信办
  一是省委对网信工作的领导持续加强。2018年底机构改革后,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转入独立运转,全面负责统筹协调全省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各项工作。近年来,全省网信系统牢牢把握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和网络安全工作的主导权和主动权。
  二是网上主旋律正能量高昂充沛。精心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确保让党的理论牢牢占据首页首屏头条。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全面加强网上正能量内容建设。连续举办17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主题活动和各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三是网上宣传阵地形成规模。全省共审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142家,完成了全省105家县级融媒体中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安全评估和许可。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形式开展网络普法。
  四是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加强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全省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出台了网信领域“十四五”专项规划、《山西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推动网络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将党管互联网落到实处。深入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
  五是网络安全保障坚强有力。连续8年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山西活动,成功组织2届网络安全职业技能竞赛,全省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初步构建。
  六是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普及。目前,全省移动宽带网络已经实现城乡全覆盖,4G基站总数达15.9万个,开通5G基站1.6万个。网络扶贫成效显著,全省行政村、贫困村光纤实现全覆盖。我省网民规模达2549万人,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超1011万人。信息基础设施成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
  七是数字经济发展持续深化。积极探索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赋能经济发展,积极争取国家试点,目前全省有1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1个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国家级试点、3个特色领域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
  八是信息惠民便民成效显著。数字城乡建设同步发展,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分级分类有序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全面实施,4个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各具特色,总体居全国中上游水平。数字民生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数字政府、一网通办、“数字抗疫”等各项举措,有效推进各领域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
  省文化和旅游厅
  一是繁荣文艺创作,勇攀艺术高峰。舞剧《粉墨春秋》《吕梁英雄传》、话剧《右玉》、上党梆子《太行娘亲》、晋剧《于成龙》等剧目获全国性大奖、入选国家级项目。我省累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19个、获资助2.18亿元,中国戏曲“梅花奖”49朵,均居全国第一方阵。“小梅花”241朵,居全国第一。
  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文化惠及民生。全省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25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61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8万余个,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连年超额完成“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任务,《保卫娘子关》《扫街》等荣获全国群众文化艺术领域最高奖“群星奖”。左权县、泽州县大阳镇等42个县镇先后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长治市、朔州市、晋中市、晋城市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三是做好非遗保护,弘扬传统文化。推进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动全省26个戏曲濒危剧种恢复发展,我省累计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82项,保持全国第一方阵。认定工美大师工作室58个,评定省级大师156人,我省6人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举办山西非遗博览会、文创设计大赛、工艺美术博览交易会。
  四是优化产品供给,丰富旅游业态。推动壶口瀑布等7家景区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省5A级景区增至10家、A级景区增至268家。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我省成为全国第八个省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洪洞、阳城、平遥等7县(市)成为示范区。推动研学游、康养游、自驾游、低空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我省3条红色旅游线路被纳入“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我省33村3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云丘山康家坪、平遥一得客栈被评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
  五是做优山西服务,打响文旅品牌。强力塑造“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康养山西夏养山西”“旅游满意在山西”文旅品牌,提升知名度、美誉度。举办全省旅发大会、康养产业大会、大河文明旅游论坛。洪洞大槐树、解州关帝庙景区成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省广播电视局
  一是主题主线宣传浓墨重彩。十年来,指导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做好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山西省第十一次、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宣传任务。
  二是广电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十年来,全省制作发行电视剧38部、动画片21部。《幸福生活万年长》等5部电视剧在央视播出;《于成龙》等2部电视剧荣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电视动画片《叽哩与咕噜》登陆央视少儿频道,并走出国门。
  三是智慧广电建设加快推进。播出机构高清化建设进一步加快,28个市级以上电视频道实现高标清同播,36个县级播出机构完成高清化改造。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有序推进700兆赫频率迁移工作,全面推动地方节目无线发射数字化覆盖。
  四是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十年来,陆续完成26个深度贫困县和4个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程,完成104个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完成36个国家级贫困县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提升工程。截至2021年底,全省广播综合覆盖率98.84%,电视综合覆盖率99.22%。
  五是行业治理能力显著提高。深入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加大网上“扫黄打非”力度。持续开展境外卫星电视、“黑广播”等专项整治活动,传播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十年来,全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从45家增加至510家,市场主体倍增成效显著。
  省文物局
  十年来,牢记嘱托谱新篇。山西省文物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云冈研究院提格为省政府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云冈学”研究平台搭建完成,全国文博系统首家超算中心在云冈研究院建成,中科院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和山西省石窟寺保护与传承重点实验室在云冈研究院落地。永乐宫壁画保护在保护机构、保护经费、保护力量、技术措施等方面也得到了全面加强。
  十年来,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实施了山西南部早期古建筑保护工程、平遥古城城墙抢险维修工程、受灾文物抢险工程、长城重要点段保护工程、石窟寺保护工程、彩塑壁画保护工程和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等重点工程,文物保护整体状况不断改善。文明守望工程在全国率先推广并深入实施。
  十年来,山西考古成果丰硕。开展了襄汾丁村、沁水下川、襄汾陶寺等30余项主动性考古发掘,出土标本近万件。河津固镇瓷窑址、闻喜酒务头墓地、绛县西吴壁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襄汾陶寺北两周墓地荣获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六大考古新发现”。
  十年来,山西博物馆行业发展成效显著。山西青铜博物馆、山西地质博物馆建成开放,全省11个市级综合型博物馆全部实现对外开放,大同、太原“博物馆之城”建设正在推进,非国有博物馆登记备案工作步入正轨,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山西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
  十年来,全省博物馆数量由114家增至197家。办展数量由200余个增加到700余个。太原天龙山石窟流失百年佛首回归故里,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在太原成立。
  十年来,文物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山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石窟寺、石刻文物、低级别文物、彩塑壁画等专项资源调查相继展开,逐步摸清了资源家底,摸清了保存状况和管理现状。

山西晚报记者 孙轶琼

(责编:张星秀)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