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圣水塘村:党建引领把方向 基层治理促发展
应县圣水塘村:党建引领把方向 基层治理促发展
今年以来,应县大临河乡圣水塘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统领,主动担当作为,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水平。
为了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的全员化、信息化和精细化,该村作为应县网格治理的试点,村党支部精心谋划、大胆探索,创造性地推行了党建引领“十户一体”网格治理新模式,构建村党支部——村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党组织体系网格,坚持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为平安乡村建设注入了活力。2名村支部委员、网格组长带头示范建大棚12亩,引领全村建起移动大棚75亩,全村亩均收入提高500元以上。在4月中旬的全县“疫情阻击战”中,广大网格员坚守防控一线,挨家挨户实施“敲门行动”,摸排管控外来人员、组织全员核酸检测、为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代买生活物资,将一个个“小格”编织成疫情防控的“大网”,用辛苦换来了群众的“安全指数”。
为了有效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难题,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开展“清化收”工作为抓手,成立工作专班,加强排查摸底,因地制宜分类处置问题,顺势而为化解矛盾,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经过深入细致的法制和思想教育,一位租赁集体土地合同已到期的村民,不仅续签了合同,一次性交纳了5年8.2万元土地租赁费用,还在该地块建起了40亩设施大棚;一位占用集体废弃学校养鸡的村民,不仅缴纳了5年2万元承包费用,还建起了新的养鸡棚舍,养鸡量比过去翻了一番;过去一直由三户村民耕种的村南16亩集体土地,全部收回村委会,发展了万寿菊种植,预计今年可实现增收3.8万元。下一步,村集体还计划引入省农科院提供技术指导,在村南建设一个采摘园项目,种植车厘子、奶油草莓、玉露香梨、鸡心果苹果、甜山楂等特色水果,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40亩。预计项目建成运营后村集体收入每年可达15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发展了,干部劲头足了,群众心气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正逐步变为现实,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局面正在该村逐步形成。(曹军 董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