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好家教家风成就好孩子
我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好家教家风成就好孩子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关系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构成“千家万户”的一个个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推进家庭教育事业,如何走出一条符合山西实际的发展之路?近年来,省妇联结合我省基层阵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开展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以儿童为中心、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推动构建家校社共育体系,提升家庭培育性照护能力,实现儿童早期综合发展,让所有孩子都能充分享受科学养育,实现潜能开发,以好家风家教成就好孩子。
以好家风支撑社会好风气
“剩了这么多,太浪费了,我来吃掉吧!说着,婆婆靠过来,伸出舌头要舔我的脸蛋!”5月6日,山西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垣曲县红黄蓝成长中心正在举行环保勤俭持家主题活动,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读绘本《怕浪费婆婆》,以讲故事的形式培养孩子们勤俭持家的好习惯,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这里是省妇联打造的“山西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之一,也是我省家庭教育常态化的生动画面。2020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省妇联进一步统筹和强化家庭教育工作,依托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站点、妇女之家、校外活动场所、儿童之家等地,高标准打造53个山西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我们希望通过提升家庭综合素质,推动在全社会形成争做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的良好氛围,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进一步推动我省家庭教育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黄岑丽表示,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会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举办区域性家庭教育工作研讨培训、研究和探讨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等,提升家庭的教育能力,促进家庭教育工作交流、分享与合作。
不仅如此,近年来我省各级妇联还将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与“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绿色家庭”等典型结合起来,将家教工作领域广泛延伸,最大限度发挥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在价值引导、道德教化方面的作用,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基地管理运行各具特色
晋中市榆次区妇联将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放在全区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中全盘考虑,充分利用榆次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讲师团优质的师资和资源,设计精品课程,创新活动载体;河津市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规范建设,落实“六有”标准,探索适合于孩子的“五阶”模式,规范“三支队伍”,形成独特的管理模式……
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在各级妇联的指导下,积极实践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创建了专人负责、制度健全、定期活动、台账完善、监测评估完备的管理模式,并逐步完善相关做法,实现了体制机制的创新。“基地各有优势、各有特长。每个基地都有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和教学活动方案,面向社区(农村)广大家庭和儿童提供父母学堂、家风家教讲堂、儿童早期综合活动中心、温暖之家、家话沙龙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省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部长郭江琴介绍。
以临汾市尧都区为例,区妇联通过引进第三方悠贝亲子阅读团队,打造了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区家庭教育品牌——呦呦驿站。在这里,3000余册图书涵盖了不同年龄读者群,驿站定期开展的婴幼儿德育实践活动、故事会、绘本微剧场、亲子游戏、手工活动、父母专家讲座和父母课堂,服务周边3000多户居民。
“每位成员选取最符合自己压力下情绪的情绪卡片,分享自己在教育和家庭生活中的焦虑,心理咨询师通过情绪故事挖掘和正念冥想,帮助大家减轻压力,学习情绪管理方法。”前不久,朔州市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朔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以沙龙、讲座、读书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家长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参加家庭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家庭教育能力,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良好家教家风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助力。这些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主题鲜明、各具特色、活动丰富,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极大满足了新时代广大家庭接受指导服务的需求,受到了社会各界及广大家庭的高度肯定,已经成为我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标杆,成为引领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试验田,成为传播、传递家庭教育科学理念的有效平台,为全面推广不同形式的家庭教育提供丰富的经验。
多样活动引导家长孩子共成长
教育始于家庭,家庭圆于教育。我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创新实践活动,涌现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品牌,使广大家庭和儿童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发挥有舞台、服务有指导,也为家庭教育工作者搭建展示交流、示范引领的平台。
2021年暑期,山西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临汾市博物馆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开展了儿童关爱服务活动,50个志愿者家庭共同聆听了“少年儿童心向党”主题教育,并通过共读一本红色经典书籍、观看一部红色影片、上一堂安全教育课等方式,更加直观、深入地领会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国家效力、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
每周五,山西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晋中市太谷区直机关第一幼儿园都会如约开展“我和星期五有个约会”线上家教讲座。“讲座内容主要是全国各地优秀的育儿专家、教育专家、医学专家等对家长进行专业性地教育。除了线上,线下每个月也会举办一次家教讲座对家长有的放矢地进行专业引领,指导家长正确地认识幼儿的发展,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家庭教育理念先行。”晋中市太谷区直机关第一幼儿园园长赵瑞明说。
“‘先哲清芬’‘红色典范’‘傅山彝训’‘晋商克家’是山西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中华傅山园的组成部分,这里利用完整的四合院,建立了山西历代名人家风家教展示馆。”每到节假日,讲解员通过介绍古代先贤的传世家训,展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风,讲述家庭文明故事,为参观者上一堂家庭教育现场课。
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我省各级妇联充分发挥省级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的示范作用,在53个省级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又新建39个市级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和69个县(乡)级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通过有针对性地做好支持和服务家庭教育工作,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成果,培养孩子从小形成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好人格,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本报记者闫书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