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塬沟壑区和雨养农业县,境内有2500余条沟道,山峦层叠,沟壑纵横,梁峁交错,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较严重。在这里建起了亚洲第一大泵站,山西省小浪底引黄工程将小浪底水库的水通过泵站引到高山上,注入板涧河调蓄水库,每年可为涑水河提供2.47亿立方米的生态补水,黄河成了造福人...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中国水土保持工作者最早的野外教学科研实习实验基地,是目前黄土高原唯一的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更是黄河流域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基地代表台站。
汾河全长716公里,流经山西省19个县市,流域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养育了40%的三晋人民,同时也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五千年三晋文明,是山西最大的河流,被山西人称为母亲河。9月27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山西篇网络主题活动记者团来到汾河的发源地——“汾源灵沼”,了解了汾...
在山西省宁武县境内的管涔山顶,有一块广袤的亚高山草甸,这就是——马仑草原。9月27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山西篇网络主题活动记者团置身于茫茫高山草原,令人心旷神怡。
马仑草原,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境内的管涔山顶,最高海拔2712米。 马梦迪 摄 金秋层林尽染,天高云淡。
新华网太原9月27日电 水鸟轻唱,野花绽放……9月26日,在位于汾河上游的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山西篇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如置身画中。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
新华网太原9月27日电 “满目苍翠的玉泉山过去竟是垃圾堆砌、植被稀少的废弃矿山。”9月26日,在山西省太原市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山西篇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的一位记者感叹。
百里汾河川,太原后花园。9月26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山西篇网络主题活动记者团来到山西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一起感受和了解了这项保护汾河、改善汾河水质的示范工程。
新华网太原9月26日电 26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山西篇网络主题活动在太原市汾河四期启动。来自中央和山西重点新闻网站的网络媒体编辑、记者将在山西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采风,“穿越”表里山河、体悟美丽山西。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 彭俊 王杰臣 航拍 祁鹏玉):水清岸绿,鱼鸟翔集。潼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处,是拥有山水相融生态美景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 彭俊 王杰臣):8月的南沟村,白云映衬着青山,载着游客的游船正悠闲地行于湖面。望着眼前的一片青绿,很难想象这里曾是风靡全国的歌曲“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中所唱的黄土高原。
图为退耕还林展览馆中展示的吴起县退耕还林前地貌。 黄钰涵 摄 中新网陕西吴起8月15日电 (黄钰涵 梅镱泷)“下一场大雨脱一层皮,发一回山水满沟泥。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我国草原牧区覆盖面最广、涉及农牧民最多的一项惠草惠民政策。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深入采访草原生态观测站、地方林草局和牧民家庭,了解到草原生态补奖从科学评估到落地实施、惠草惠民的丰富实践。
护边员、研究员、护林员等做“主讲”,媒体记者成了组团调研的“同窗”,“教室”则被搬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前不久,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开讲了。 思政课“教室”搬到草原上 “这是爷爷的岗哨,这是爸爸的岗哨,这是我的岗哨……”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贝尔苏木贝尔嘎查,...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 彭俊 于晓丹):苍翠宽广的草原,幽邃无边的林海,蜿蜒绵长的河流,辽阔壮美的湿地……7月来到额尔古纳,宛如走进一幅夏日画卷。 额尔古纳市素有“呼伦贝尔缩影”的美誉,209万公顷原始森林、27万公顷天然草场、“亚洲第一湿地”,以及81条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
央视网消息(记者 彭俊 王静远 于晓丹):呼伦贝尔草原发育了多种类型的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是一个珍贵的天然生态实验室,野外观测研究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都十分重大。依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就位于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中心,是目前我国温性草甸草原地区唯一一个国家...
人民论坛网讯(记者 王爽)近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了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市和鄂温克旗。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林业局施业区内,连绵120公里的樟子松林带是我国唯一集中连片的沙地樟子松林,也是三北防护林工程栽种的沙地樟子松的母树林,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百里樟子松林抵挡着风沙、守护着碧草蓝天,而培育守护松林的是长年坚守一线的林草人。
红花尔基樟子松是呼伦贝尔的主要乡土树种,是国家二级保护珍贵树种沙地樟子松的原产地,种质资源丰富,是天然沙地樟子松“基因库”,也是国家森林工程体系中重要的天然森林群落。 为了保护培育樟子松森林资源,红花尔基林业局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扎实推进生...
央视网消息(记者 彭俊 王静远 于晓丹):边境小镇蒙兀室韦苏木地处额尔古纳市西北部,额尔古纳河在此转弯流向俄罗斯后回折形成的半岛。独特的地理禀赋让室韦三面环水,饱含诗情画意。
永和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塬沟壑区和雨养农业县,境内有2500余条沟道,山峦层叠,沟壑纵横,梁峁交错,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较严重。在这里建起了亚洲第一大泵站,山西省小浪底引黄工程将小浪底水库的水通过泵站引到高山上,注入板涧河调蓄水库,每年可为涑水河提供2.47亿立方米的生态补水,黄河成了造福人...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中国水土保持工作者最早的野外教学科研实习实验基地,是目前黄土高原唯一的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更是黄河流域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基地代表台站。
汾河全长716公里,流经山西省19个县市,流域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养育了40%的三晋人民,同时也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五千年三晋文明,是山西最大的河流,被山西人称为母亲河。9月27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山西篇网络主题活动记者团来到汾河的发源地——“汾源灵沼”,了解了汾...
在山西省宁武县境内的管涔山顶,有一块广袤的亚高山草甸,这就是——马仑草原。9月27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山西篇网络主题活动记者团置身于茫茫高山草原,令人心旷神怡。
马仑草原,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境内的管涔山顶,最高海拔2712米。 马梦迪 摄 金秋层林尽染,天高云淡。
新华网太原9月27日电 水鸟轻唱,野花绽放……9月26日,在位于汾河上游的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山西篇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如置身画中。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
新华网太原9月27日电 “满目苍翠的玉泉山过去竟是垃圾堆砌、植被稀少的废弃矿山。”9月26日,在山西省太原市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山西篇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的一位记者感叹。
百里汾河川,太原后花园。9月26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山西篇网络主题活动记者团来到山西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一起感受和了解了这项保护汾河、改善汾河水质的示范工程。
新华网太原9月26日电 26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山西篇网络主题活动在太原市汾河四期启动。来自中央和山西重点新闻网站的网络媒体编辑、记者将在山西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采风,“穿越”表里山河、体悟美丽山西。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 彭俊 王杰臣 航拍 祁鹏玉):水清岸绿,鱼鸟翔集。潼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处,是拥有山水相融生态美景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 彭俊 王杰臣):8月的南沟村,白云映衬着青山,载着游客的游船正悠闲地行于湖面。望着眼前的一片青绿,很难想象这里曾是风靡全国的歌曲“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中所唱的黄土高原。
图为退耕还林展览馆中展示的吴起县退耕还林前地貌。 黄钰涵 摄 中新网陕西吴起8月15日电 (黄钰涵 梅镱泷)“下一场大雨脱一层皮,发一回山水满沟泥。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我国草原牧区覆盖面最广、涉及农牧民最多的一项惠草惠民政策。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深入采访草原生态观测站、地方林草局和牧民家庭,了解到草原生态补奖从科学评估到落地实施、惠草惠民的丰富实践。
护边员、研究员、护林员等做“主讲”,媒体记者成了组团调研的“同窗”,“教室”则被搬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前不久,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开讲了。 思政课“教室”搬到草原上 “这是爷爷的岗哨,这是爸爸的岗哨,这是我的岗哨……”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贝尔苏木贝尔嘎查,...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 彭俊 于晓丹):苍翠宽广的草原,幽邃无边的林海,蜿蜒绵长的河流,辽阔壮美的湿地……7月来到额尔古纳,宛如走进一幅夏日画卷。 额尔古纳市素有“呼伦贝尔缩影”的美誉,209万公顷原始森林、27万公顷天然草场、“亚洲第一湿地”,以及81条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
央视网消息(记者 彭俊 王静远 于晓丹):呼伦贝尔草原发育了多种类型的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是一个珍贵的天然生态实验室,野外观测研究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都十分重大。依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就位于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中心,是目前我国温性草甸草原地区唯一一个国家...
人民论坛网讯(记者 王爽)近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了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市和鄂温克旗。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林业局施业区内,连绵120公里的樟子松林带是我国唯一集中连片的沙地樟子松林,也是三北防护林工程栽种的沙地樟子松的母树林,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百里樟子松林抵挡着风沙、守护着碧草蓝天,而培育守护松林的是长年坚守一线的林草人。
红花尔基樟子松是呼伦贝尔的主要乡土树种,是国家二级保护珍贵树种沙地樟子松的原产地,种质资源丰富,是天然沙地樟子松“基因库”,也是国家森林工程体系中重要的天然森林群落。 为了保护培育樟子松森林资源,红花尔基林业局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扎实推进生...
央视网消息(记者 彭俊 王静远 于晓丹):边境小镇蒙兀室韦苏木地处额尔古纳市西北部,额尔古纳河在此转弯流向俄罗斯后回折形成的半岛。独特的地理禀赋让室韦三面环水,饱含诗情画意。
中新网呼伦贝尔7月27日电(苏亦瑜)7月的内蒙古,牧草茂盛,天蓝云轻,络绎不绝的游客正提着行李走进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蒙古包民宿。近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右旗芒来嘎查,一幅草原牧区的新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央视网消息(记者 彭俊 王静远 于晓丹):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南端,总面积6726公顷,是我国唯一集中连片的沙地樟子松林带。林区山川秀美,动植物资源丰富,成为呼伦贝尔热门的旅游打卡点。
内蒙古边境小镇蒙兀室韦苏木位于大兴安岭北麓,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里的原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林草覆盖率达80%以上,河流众多,生态资源极其丰富。原始林木以松树、白桦树和杨树为主,野生动植物、药材、花卉繁多而珍贵,从云间静静欣赏蒙兀室韦的瑰丽,眼前绝美的自然风光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让人陶醉其间、流连...
草原碧绿,河流蜿蜒,羊群点缀碧草间。7月18日,记者参加“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采访时了解到:芒来嘎查组建新型股份制合作社,创造“芒来模式”,拓展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实现了牧民持续增收和草原生态改善,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央视网消息(记者 彭俊 王静远 于晓丹):“芒来”在蒙古语中有“先锋”之意。2019年,芒来嘎查设立了新右旗第一个股份制专业合作社,探索牧区现代化发展新模式。
盛夏时节,绿茵似毯,克鲁伦河像一条银带,蜿蜒流淌在绿茵间。游人站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的克鲁伦营地,便可将这样的美景尽收眼底。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 彭俊 于晓丹):走进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写着“樟子松故乡——红花尔基”的观赏石。 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坐落在红花尔基林业局红花尔基林场施业区内,总面积6726公顷,以四季常青的沙地樟子松...
中新网呼伦贝尔7月25日电(苏亦瑜)中俄蒙三国交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长达1733.3公里的边境线上,有这样一阵马蹄声,是牧民护边员巡逻的“号角”。谈起传承三代的牧民护边员身份,图门自豪地说,“我这一辈子想做好一件事,就是护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