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晋中市榆次区:党建领航风帆劲 奋楫争先谱新篇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晋中市榆次区:党建领航风帆劲 奋楫争先谱新篇
山西日报客户端报道 党的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省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榆次区持续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建引领,突出综合施治,积极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实现基层治理能力大提升、基层面貌大改观。
统筹谋划
立梁架柱绘蓝图
榆次区委坚持把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作为“书记”工程来抓,系统谋划、高位推动。在安排部署层面,第一时间成立了区委专项行动领导机构,召开了动员培训会,确立了“53641”工作思路,结合区域特点,分别从区、乡镇(街道)、农村(社区)三个层面,各明确了9大重点任务,构建了专项行动“9×3”工作矩阵。在组织推动层面,成立了专项行动办公室,组建了专班队伍,坚持“日报告、周研判、月调度”的分级研判机制,建立了区乡村三级包联体系,编发了专项行动图解和应知应会手册,强化了常态化督查机制,专项行动以来,区委常委会4次专题研究,5次调度分析,先后组织开展现场观摩会1次,工作推进会2次,专项督导5次,扎实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在制度保障层面,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落实举措》、《考核细则》等一系列文件制度,对基层治理工作体系、体制机制、基础保障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搭建起基层治理的“四梁八柱”。
赋权扩能
打造硬核强队伍
榆次区委坚持把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先手棋”,为基层赋权扩能、撑腰松绑,推动基层党组织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从“行政末梢”快速向“治理枢纽”转变,确保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事情有人办。针对基层力量薄弱的问题,有序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在对全区年轻干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榆次区年轻干部基层选育递进培养计划》,优选18名符合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和13名选调生在村任职。同时,今年计划招聘96人,确保60%的行政村先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目标。针对基层权责交叉、边界不清的问题,依法依规制定《乡镇(街道)职责任务清单》。坚持“职责法定、权依法行”的原则,明确乡镇职责147项、街道职责105项、农村职责60项、社区职责33项,修订完善14个清单,并积极向下延伸,指导各乡镇(街道)制定村(社区)干部岗位职责、任务清单等4个清单,确保职责任务清单全面、科学、合理、准确。针对乡镇执法改革赋权不彻底、执法不全面的问题,积极推进基层执法队伍建设。集中组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并全部挂牌,按照乡镇不少于7人、街道不少于5人的要求,全部明确了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人员构成,并组织开展了执法证考试,首批134名执法队员已持证上岗,让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底气”更足、“脚板”更硬。
提质增效
多措并举优服务
村、社区是城市运行的“底盘”,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榆次区委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切实增强社区党组织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打造服务群众的温馨港湾。坚持选管用相结合,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实现了“学历升、年龄降、结构优”的目标,制定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实施细则、“五包联”工作机制、党员积分制、到村任职大学生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和管理办法,在19个村(社区)试点推开党员积分管理、20个村(社区)试点推开星级文明户评定,目前已评选“十星级”文明户3100户。比如,使赵社服中心秋村党支部从基础和激励两个方面积分,其中基础分包括履行义务、遵规守纪、志愿服务、弘扬正气4个方面,激励分包括道德模范、无私奉献、荣誉表彰、学习强国4个方面,优秀党员发放荣誉证书,作为后备干部人选登记,60分以下的党员教育整改。针对榆次流动人口体量大、城市居民素质层次不齐,需求多元并且分散的特点,我们提出了“以微服务促大治理”的思路,从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小事做起,办好“小事情”来撬动“大民生”。各街道、社区常态化摸排居民需求,搭建供需渠道,整合辖区资源,精准高效开展服务。比如,针对居民出行不便,西南街道打造了便民“微市场”,锦纶街道针对基层矛盾调解,成立了“社区法官工作站”,晋华街道针对群众健康养生需求,推出了健康生活“微讲堂”,路西街道针对特困群众,开展爱心接单行动,在家政维修、助餐送餐、日常陪护等具体的微需求方面,各社区也都有各自的平台,基本实现了“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真正以“微服务”夯实“大治理”。
互联互动
凝聚发展新动能
榆次区委结合区域特点,积极推动“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两项市级领办重点项目落地见效。一方面,打通属地单位条块设立党组织的传统壁垒,多维度健全组织体系,加强街道社区党建与单位行业党建互联互动,与市委组织部、市直工委联合制定“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方案,明确规范双报到流程、双服务内容、双报告要求,做到“一城”统管、实行“一网”统办、达到“一卡”统联、强化“一年”统考,对驻区党组织和党员报到情况、共建成效、以及参与服务情况进行百分星级评定,研发工作APP,运行后将实现线上报到、线上管理、线上服务。至目前,全区9个街道、75个社区全部建立党建联席会议,188个市区党组织15000名党员到社区报道,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176个,引导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走出自己的“大院”“围墙”,融入城市党建“大家庭”“大平台”,在创文、疫情防控、评星晋级等活动中双向认领任务,共同推动落实,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释放党建“外溢”效应,打造共驻共建共享党建综合体。另一方面,围绕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明确职业化管理、专业化建设、现代化治理的“三化”目标,着力完善社区工作者选任招聘、职业培训、日常管理、薪酬晋升、考核评议、职业发展“六大支撑体系”。目前,已制定出台相应的《工作方案》,并配套3个子方案,全区65个社区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等均已到位。同时,以锦纶街道玉湖社区为试点,积极推行“一社区一民警两辅警”工作,将公安力量纳入社区日常坐班、一体办公,着力破解了社区矛盾调节力量弱和基层民警力量少的问题,大大提升社区服务群众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网格治理
激活治理神经元
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实基层网格化服务,通过“小网格”撬动基层社会“大治理”。积极构建“街道-社区-楼宇”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完善“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特别是今年4月份我区出现太原疫情关联病例,全区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我们针对工作存在的人员摸排底数不清、核酸检测组织无序、居家管控措施不严等突出问题,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构建“支部+网格”防疫模式,在全区965个网格的基础上,按照每30户的标准,进一步划分微网格15137个,同步设置网格党小组12300个,全区32类19260家经营主体在明确行业主管责任的同时全部编入相近网格管理,真正将防控任务细分到最小单元,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信息在网格采集、隐患在网格排查、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问题就地解决”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全区70%以上的在职党员干部全部下沉到基层网格,参与到卡口值守、全员核酸、信息摸排、宣传发动等工作中,真正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集体经济
创新拓宽增渠道
榆次区委坚持将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纳入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统筹考虑、一体推进,不断巩固深化“清化收”工作。同时,我们对近年来探索推进的壮大集体经济典型进行梳理,总结了资产盘活、产业经营、资源开发、管理增收、公司发展、异地置业、服务创收、项目带动八大类型,制定出台产业规划、项目奖补、考核奖惩等一揽子政策,加快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有机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示范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力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农民群众持续增收。修文镇中郝村党支部积极引导驻村企业转型农业,并将周边13家零散的农业经营主体串联整合,成立了三郝农科产业园,成为了全市乡村振兴典型样板;北田镇西墕沟村党支部探索由村集体、村民带头人和企业三方出资,新建了立体栽培、鱼菜共生新型复合园区,带动村集体经营收入每年增加18万元等等。至目前,全区20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上的村107个,占比51.4%,50万元以上的村68个,占比32.7%,100万元以上的村25个,占比12%。
展望奋进路,阔步新征程。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坚守“不忘为民初心、牢记服务使命”的时代理念,持之心恒深化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奋力谱写榆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