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 重建家园,小山村绽放新希望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 重建家园,小山村绽放新希望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李倩倩报道 从临汾霍州市区出发,一路向北,沿着山路蜿蜒而上,将近30分钟的曲折盘旋,就到了黄土塬上的冯南垣村。
时值初夏,山木葱茏,绿意正从容。山里的风光,夏天和冬天同样动人,几个月前,这里的冬天还是一片银装素裹。1月26日,农历虎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考察调研,专程冒雪来到冯南垣村,实地了解山西灾后恢复重建等情况。
▲冯南垣村焕然一新
装配式住房进山村
农家有了新气象
花果街3号,是师红兵的新家。大门上的春联和灯笼依旧热闹喜庆,推开院门,黄澄澄的玉米整齐摆放成垛,菜地里是一畦畦刚栽下不久的西红柿和黄瓜秧,圈养在笼里的3只土鸡正在悠闲踱步,两口大缸里存放着满满的小麦。
▲师红兵的新建小院敞亮整洁
干净利落的小院一侧,就是师红兵居住的新屋,两间灰色的平房是卧室和客厅,另外两间是厨房和杂物间,敞亮整洁。“几个月前可不是这样子的,当时房子全塌了,老伴儿蹲在塌了的院墙旁边一直哭。”去年10月,我省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导致多地受灾。冯南垣村共有19户29间房屋倒塌、42户65间房屋受损,是受灾较为严重的村落之一,师红兵的4间房屋也在雨中全部倒塌。
住进了灾后临时集中安置点,师红兵很快得知,政府将帮助受灾户重建房屋,并保证春节前入住。“当时还有点不敢相信,但施工队很快就来了村里。我家院里还立了一个'重建明白卡',上面把倒塌情况、具体面积和负责领导都写得明明白白。”2021年底,师红兵一家住进了建好的新房。
▲师红兵和老伴
“这叫装配式建筑,冬暖夏凉,保温和抗震性能都非常好,好住得很!” 师红兵的两间混凝土装配房一共50平方米,大致费用10万元,政府补贴和各方面补助8.8万元,自己只掏了1.2万元,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饸饹店、农家乐、年馍加工厂……
日子越过越红火
“习爷爷高兴地加入进来,一小块白面搓成长条,两端向内一卷,仿佛如意形状,他把做好的枣花放在了团圆馍上。最后我又请习爷爷在登高馍上点一颗枣,这个的寓意就是步步登高,五谷丰登。”习近平总书记和师红兵一家人一起做年馍的温馨场景,被14岁的师菁悦写进作文《习爷爷来到我们家》。
蒸年馍是霍州的传统年俗,霍州年馍历史悠久,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书记做年馍的场景,也点燃了霍州人发展年馍的热情,这其中就包括师红兵的二儿子师亚龙。今年1月28日,师亚龙拿到创办年馍加工厂的营业执照。
▲种类丰富的霍州年馍
弟弟在年馍上发力,哥哥则在霍州小吃饸饹面上下功夫。2月5日,农历正月初五,“霍嬷嬷”霍州饸饹亚平店正式挂牌营业。这家店的主人,就是师红兵的大儿子师亚平。“我原来是在城里的酒店里面做厨师,现在来村里旅游的人多了,村里肯定也会越变越好,我就在自己家乡,把咱们霍州的美食做好。”春节期间,师亚平的饸饹店生意火爆,每天能卖出100多斤干面饸饹。
▲春节期间,“霍嬷嬷”霍州饸饹亚平店开张营业
“我要把咱们霍州的美食做好,让越来越多的人都能通过美食了解霍州。” 3月24日,师亚平的另一个饭店“冯南垣3号院”在霍州市北关路开张营业,主打乡村特色菜。他还办理了一张农家乐营业执照,计划再在家门口开一家农家乐,开启更幸福的新生活。
村集体收入从0到30万元
山村绽放新希望
初夏微风吹过冯南垣村,村落东北角的麦田随风翻涌。这是冯南垣村新种植的600亩富硒小麦,不仅富含硒元素,营养价值高,每亩还能比普通小麦增产20%。更重要的,用富硒小麦制作霍州年馍,既能形成小麦产业链,也是让霍州年馍走向更广阔市场的新方式。
“除了富硒小麦,村里还种植了200亩红高粱、100亩油葵,正在建设中的还有食用菌基地、冷棚西红柿和土鸡养殖场。还引进了光伏发电项目、实施霍州年馍生产基地建设。”冯南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师军平介绍,保守估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将突破30万元。“村里是旱地,以前基本上也没什么产业,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冯南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师军平介绍村里情况
壮大村集体经济,仅仅只是第一步。师军平相信,冯南垣村的未来,可以无限想象。今年初,霍州成立了冯南垣示范片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立足“省级乡村振兴样板示范村”战略定位,要把冯南垣片区打造为红色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黄土高原地质公园研学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农村示范基地,全力打造冯南垣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
停车场、美食街、超市……如今的冯南垣村,依托村里的红色文化、年馍文化、古官道文化、周文化、驿站文化、军事文化等文化品牌,搞起了乡村旅游,启动了游客接待中心、道路沿途绿化、精品民宿、美食中心等配套建设,还和物业公司签了协议,保安和保洁人员已经上岗。
牢记嘱托,霍州全力谋发展的脚步一刻也未停歇。当下,霍州市正致力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市、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黄河流域(汾河霍州段)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带及文物保护和利用示范区,谋划了5个大类项目、16个分项目、58个子项目,总投资196.66亿元。古老的霍州,正在迸发新的青春活力。
▲游客在冯南垣村“打卡”拍照
“春节期间就想来,但听说当时游客太多了,就没来成,趁着现在人流量相对少了一些,就来转一转。”6月5日,陈女士一家特意从临汾市区赶来冯南垣村“打卡”游览,最让她感到欣喜的,是正在施工的民宿,“民宿院子已经成型了,能看出来既有乡村特色,又有现代化住宿标准。” 陈女士也在期待着冯南垣村打造的特色农家乐,已经在计划暑假时带着孩子来体验采摘、住宿、餐饮的 “一条龙”乡村旅游。
夏日午后,洒水车刚刚经过的花果街上干净清爽,道路两旁的核桃树和山楂树已经挂了果,树下花池里的月季正在盛开,师红兵和邻居们坐在院门前聊天乘凉...... 新的希望,正在这里茁壮生长。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