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2>>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足迹>>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时 间
2022
05/26
10:31
分 享
评 论

20220526_b6908861efe7668a40ed0c66dfb48e59.jpg

5月13日,雨后的太原碧空如洗,满目翠绿。蓝天白云映衬下,宛若一幅美丽的画卷。山西日报记者王瑞瑞摄

20220526_ee291fe2a39e587b9e03b3857976c597.jpg

1

20220526_a88412508490fea27493b561cdd9c8eb.jpg

2

20220526_ac527b326fb8e75a907f0cef42b948f0.jpg

3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勉励我省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亲切关怀激荡奋斗豪情,殷殷嘱托指明前进方向。我省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确立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以“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六个领域”为横向维度,以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标准、任务举措、政策制度“三个体系”为纵向标尺,形成全面贯通、深度协同的工作矩阵,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山西篇章。
  持续推动产业转型 加快融通开放步伐
  “对山西来说,转型发展既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的战略谋划,不能等到资源枯竭了再来搞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发展寄予厚望,“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机声轰隆、机器林立,宽敞的生产车间内鲜见工人的身影。机器巨臂灵活舞动,钢花飞溅中快速完成焊点焊接。5月16日,在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运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焊接车间,三百余台机器人同时联动形成“科幻”般的工作画面令人赞叹。以先进技术和高端产品引领山西汽车产业弯道超车,大运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根植于我省持续推动产业转型的肥沃土壤。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是产业转型。近年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不移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国有经济加快从“一煤独大”向“八柱擎天”转变。着力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先后7次集中举行全省开发区“三个一批”活动,持续掀起项目建设高潮。推动农业“特”“优”发展、服务业提质增效,以数字技术赋能三次产业跨越发展。加快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全面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和重要保障。
  丝路迢迢,车轮铿锵。坚持以班列催动贸易,以贸易带动产业,以产业推动转型,2017年以来,我省累计开行的中欧班列已通达“一带一路”13个沿线国家28个城市。截至今年一季度,从中鼎物流园已累计发行572列中欧中亚班列。
  坚定不移践行开放发展理念,我省加快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商圈,培育壮大外贸主体,提升开放平台功能,加强国际友城合作,转型蹚新路的动力越来越强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宽广。全省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争先进位态势强劲。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对外合作稳步推进。黄浦江畔、南海之滨、黄河沿线,山西人一次次走出去,步履坚定融入世界,充分展示了转型新成果、投资新环境、发展新优势、开放新形象。
  纵深推进能源革命 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但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
  今年3月16日,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格盟国际)与榆社县人民政府在太原举行抽水蓄能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投资开发协议签约仪式,利用榆社县丰厚的资源禀赋,拟规划建设100万千瓦大型抽水蓄能开发项目及600万千瓦风光储可再生新型能源项目。
  新时代能源革命看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牢记能源大省的保供责任,面对“双碳”目标要求,我省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深度利用,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有序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力推进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地热能利用和干熄焦发电,积极布局煤炭先进接续产能、先进煤电机组、储能项目、特高压及外送通道重点电网工程,全面提升能源稳定供应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是国之大者。近年来,我省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扎实推进。2021年,全省大力改革科研项目产生方式,构建了企业出题、政产学研用共同参与的科技重大专项“1246”凝练新机制,强化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注重青年科技人才,首次设立优秀青年培育项目和杰出青年培育项目,分别立项15项和8项,单项资助强度达25万元和50万元。
  创新生态建设不断深入带来科技攻关成果亮点纷呈,我省1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首次有2项主持完成项目分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制定《关于建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实施方案》,新认定2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26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培训初级技术经纪人136名。全年登记技术合同1424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35亿元,技术合同成交总额首次突破500亿元。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党百年来的执着追求,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代接着一代干。”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深深鼓舞着我省广大党员干部。
  初夏,武乡县下庄村的蔬菜大棚内绿意盎然,一畦畦西葫芦、小白菜溢绿淌翠,“90后”村民郝泽波忙着采摘西葫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郝亮自豪地说:“设施蔬菜是村里的脱贫产业,小郝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有了产业和能人,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底气,我们的小康日子也会更殷实。”
  在脱贫攻坚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现行标准下32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脱贫群众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吃穿不愁的巨大变化。2020年我省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与全国同步迈进全面小康。脱贫攻坚的胜利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成就了无数人的幸福。
  2021年,我省着力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巩固拓展“三保障”成果,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张玉宏介绍,去年,全省新选派的36名驻县大队长、7066支工作队、22365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全部到岗,问题整改率达99.8%;新识别防返贫监测对象1.6万人,加上2020年未消除风险的共有1.34万户、2.8万人,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做到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各项民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老百姓底气更足了、笑脸更多了、生活品质更高了。

  山西日报记者 闫杰 张毅 沈佳 李全宏

  1.中国宝武太钢集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精密带钢二号光亮线生产现场。山西日报记者刘通摄
  2.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对即将发运到欧洲的轨道交通车轮进行查验。山西日报记者李兆民摄
  3.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百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电脑生产线。山西日报记者孙荣祥摄

(责编: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