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党员干部群众热议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

全力确保稳产增收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1>>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学习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4.9%;全省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5.9亿元,增长30.2%;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5万人,同比增加14.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53.0%……12月17日公布的我省1-11月份经济数据显示,今年我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农业要稳产增收。把稳粮保供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我省农业农村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狠抓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更好发挥农业“压舱石”作用;狠抓特优战略有效实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狠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突出稳粮保供,夯实乡村振兴基石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新形势下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副处长苑伟表示,下一步,我省将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提升粮食产能,开展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等方面持续推进。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沟渠和田间道路配套等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822万亩,改造提升218万亩,新增粮食产能8亿斤以上,全省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粮食产能进一步提升。
  “农业发展种业先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我倍感振奋。”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岳继和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反复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从源头上保障粮食安全。为加快我省种业振兴,实现特色种业强省目标,我省从实际出发制定了贯彻落实方案,充分发挥各项优势,加快补齐种质资源利用、良种繁育基地、种业管理体系等短板,建设全国杂粮优质种业基地,推进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种业创新高地,力争种业创新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更加坚定了我们打造名特优品牌、壮大现代农业的信心。”方山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崔志刚表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该县切实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万亩以上;做大做强光伏、肉牛、中药材三大主导产业,确保农民稳定增收;发展“农业+旅游”,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以方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为牵引,谋划培育特色农业园区、种养循环园区、种养加综合园区、种养加游融合发展园区,提升带农富农效益。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助力农业高质高效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要靠科技。让更多的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教授原向阳说。他表示,我省独特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杂粮资源,特色农产品优质安全,杂粮王国的美誉响彻全国。要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和特优农业,发展特色杂粮产业,持续推进“山西小米”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以特色杂粮产业带动其他农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和智能化。
  “这几年,我们偏关县持续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型为提质导向,在特色优质农业、有机旱作农业等方面挖潜力要效益。创建绿色高质高效谷子示范县,绿色谷子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占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7.36%。今年我们建立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10个,推广实施面积27万亩,惠及农户30625户,占全县总农户的93.6%。4.3万亩谷子被认证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偏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文斐介绍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增强了偏关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扩大了偏关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12月21日,冬日暖阳照耀着翼城县南唐乡河沄村,走进种植户丁沛沛家的草莓大棚,一垄垄草莓秧好像一张张绿绒毯铺在地上,娇花红果绿叶相映成趣,大棚内荡漾着春的气息。眼下已经进入草莓采摘期,丁沛沛正在精心管护着她的“宝贝”们。对这项事业她憧憬满满:“小草莓成了我发家致富的‘金钥匙’。现在农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大棚用的是自动卷帘机,棚内用的是滴灌技术,可省事了,今年我种了6亩多,每亩年收入有四五万元,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明年我还要尝试‘莓+菜’间作、‘莓+粮’间作,提升草莓管理水平和草莓品质,争取收益更大化。”

打造“晋字号”品牌,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11月,我省积极打造“晋字号”农产品品牌的典型经验做法被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近年来,我省围绕三大省级战略、五大平台、十大产业集群,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完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创建了山西小米、山西陈醋等一大批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了产品销售、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如何搭乘全面乡村振兴的战略快车,完成由产品数量向产品高质量跨越,经营思路就要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型,实现‘有形资源+无形资源’的特色品牌升级,从而实现企业销售增量、经济增速的目标。”山西省品牌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红军说,缺少品牌自然会缺少更准确的定位资源,缺少与消费者沟通和交流的桥梁纽带,也难以整合各种资源,难以达到“1+1大于2”的目的。
  “企业不但要有自己的品牌,而且还要把品牌打造好。”山西老农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世明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对品牌的理解深刻。他从事设施果蔬生产10年有余,公司有300亩设施温室及2000亩大田农业。2014年,其公司注册“关头根据地”果蔬品牌,生产的草莓、甜瓜、红皮土豆声名远扬。草莓每公斤卖到160元,甜瓜每公斤卖到40元。杨世明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以品牌建设为着力点,唤醒群众的品牌意识,推行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生产、规模化营销,把“关头根据地”品牌叫响省内外,讲好山西农业品牌故事,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2月20日,在灵丘县赵北乡赵北村昇鑫种养专业合作社基地,记者看到山脚下成排的鸡舍,山顶、坡地上随处搭建的“蜗居”。这种“散养+牧养”有机鸡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在传统喂养基础上辅以松针作为饲料,养殖的鸡夜宿山林,喝山泉,吃蚂蚱、松针、草籽等,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特种资源保护项目’中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蛋品兼备多种维生素。高品质的松针绿壳蛋通过了有机认证,注册商标为‘爱圪蛋’,已经成为我们当地响当当的品牌农特产品,太原、北京等地的消费者也纷纷给予好评,下一步我们要推动‘爱圪蛋’品牌走得更远,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合作社负责人卢永青如是说。

本报记者王秀娟 李全宏 范珍 张丽媛

(责编:温文、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