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向未来】奏响“冰与火之歌”

——北京冬奥会赛事外观察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1>>北京冬奥会

时 间
2022
02/15
07:00
分 享
评 论

20220215_03350e114c3e50a414c9d16e7f09af69.jpg

20220215_8a274d5e87111ff4af553a504b0e638c.jpg

20220215_94ed840117cfc4d170440dd2090aaac5.jpg


  当来自奥林匹亚的火种再次跨越万水千山,奏响冰与雪的协奏曲,时隔14年,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科技新火,文明之光,冰雪舞动,更生动地诠释并呈现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新内涵。
  奥运梦交织中国梦。冬奥会不仅是一场竞技赛事,它早已超出运动本身。一项项“黑科技”、一个个创新点,以数字科技与美学创新交相呼应的“冰雪之约”带给世界“春的讯息”。

华丽蜕变:“黑科技”惊艳世界

  数不清的“惊鸿一瞥”和“奥运历史首次”背后,是燃料动能、人工智能、5G、云计算、边缘计算、屏幕显示、动作捕捉、VR/AR、裸眼3D等数十种创新数字科技作为支撑的中国科技创新力量。
  冰雪之约,也是科技之约。
  2月4日,一场令世界惊艳的开幕式点燃了人们的激情和梦想。当两名火炬手擎着火炬跑向“鸟巢”中央,全场寂静。火炬被轻轻插入基座,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雪花”托举着盛开的火焰升空飘舞,开幕式气氛瞬间达到高潮。
  这是奥运史上首次以低碳绿色环保为核心原则设计的微火火炬。“主火炬最大的创新之处是微火设计、视频显示以及由复杂的姿态控制系统构成鸟巢上空的完整结构,这在奥运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技术负责人、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事业部总工程师刘悦说。
  随着赛事推进,冬奥场馆也迎来“高光时刻”。冰壶赛场激战正酣,在奥运健儿脚下,另一项奇迹悄然诞生——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魔幻般地化身“冰立方”,其中的水冰转换技术应用堪称神奇。
  “‘水冰转换’是这座双奥场馆的最大亮点。”国家游泳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应用装配式快速拆装和调平动态监测技术,20天内即完成“由水到冰”的场地转换,实现冰面毫米级高精度测量。据悉,这是世界首个可快速拆装的水冰转换场地和智能化奥运场馆。
  从筹备到举办,科技成果创造的诸多首次,不仅让国外运动员和媒体人士惊叹,更让创新的红利惠及场外观众。
  北京国际云转播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鹏洲介绍,自由视角技术以4K多轨广播级影像同步采集编码和画面合成技术为核心,可围绕不同中心点进行拍摄,呈现出物体360度环绕视角的立体感效果,“因此,场外观众可突破传统固定视角限制,在家也能‘身临其境’地为冬奥健儿加油”。
  不仅如此,全流程智能化的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方便听障人士收看赛事报道;8K画面结合5.1声道环绕立体声,让“云”观赛的观众获得更沉浸的感官体验。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由衷赞叹:北京冬奥会以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水平,让更多人感受到奥运文化的精彩。

“一墩难求”:文创产业驶入快车道

  在位于北京王府井的北京2022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外,为买到“冰墩墩”,不少市民清晨6点就过来排队。北京工美集团市场部部长、冬奥项目部副总经理李颖介绍,开幕式举办之前几天,平均排队时长在一小时左右,最近几天队伍更长,冬奥的热度不断升温,人们的热情也与日俱增。
  “冰墩墩”的火热,正是新时代中国故事的一个动人篇章。
  了解“冰墩墩”,走进友好热情的中国。在国民关注之外,许多外国运动员与工作人员也对这只憨态可掬的胖熊猫“一见倾心”。在北京冬奥会主新闻中心,来自海内外的媒体人士在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门前排起长队。一位来自新西兰的媒体人士对记者说,带回一个“冰墩墩”是对北京冬奥会最好的纪念。
  北京冬奥组委方面表示,目前已开发推出16个大类、超5000款冬奥特许商品,涵盖毛绒玩具、徽章、钥匙扣、水晶球等。为缓解供不应求局面,工厂已加紧复工,推进生产以提高供应效率。品类繁多的特许商品将至少销售至6月底,覆盖19个省区市190余间特许商品零售店。
  “以‘冰墩墩’为代表的冬奥商品爆火,让我们对更多更好的文化创意作品充满期待,将有更多中国文创传递爱和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专家陈少峰说,“冰墩墩”也代表着期待人类一起携手迈向美好未来的中国诚意。

冰雪“奇缘”:点燃大江南北冰雪产业

  赛场奥运健儿激战正酣,场外大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几近“沸点”,拉动了冰雪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
  从东北到海南,从上海黄浦江畔到新疆阿勒泰,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冰场雪场,“冷冰雪”成为“热运动”,我国冰雪运动踏上了新起点。
  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孟强华介绍,1月以来,北京发放冰雪体验券超过4.65万张,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冰雪消费。春节期间,北京的冰雪场所开放营业54家,接待人次74万,这些数字远超往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中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46亿,“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已然实现。
  北京冬奥会给冰雪产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前进力量。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春节期间,国内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冰雪消费成最大亮点。在“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冬奥商品和冰雪装备销售旺盛,冬奥特许纪念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1.2倍,滑雪装备和滑雪服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2.9%和61.2%。
  席卷全国的冰雪运动热潮,还带动了冰雪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携程、美团等平台消费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以来,全国滑雪场门票预订量较去年增长86%。相较于此前的“打卡型”消费,如今消费者的停留时间更长,参与度更高,对冰雪运动装备和场地的专业度、体验感也有了更高要求。
  “始于冬奥,但不止于冬奥,中国冰雪消费的热潮已经点燃。”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冬奥会不仅是半个月的赛事,更将带动冰雪消费的扩容与升级,借助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发展机遇,中国冰雪产业正蓄势腾飞,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输入源源动力。

据新华社

(责编:马云梅、褚嘉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