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向未来】首钢滑雪大跳台凭什么在海外“出圈”
【一起向未来】首钢滑雪大跳台凭什么在海外“出圈”
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女子和男子决赛先后于8日和9日在首钢滑雪大跳台场地举行,中国选手谷爱凌和挪威选手伯克·鲁德分别获得冠军。
除了充满戏剧性的比赛过程、运动员挑战极限的表现,首钢大跳台的场地也成为诸多海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在海外“出圈”,首钢大跳台凭的是什么?
不吐烟圈的大烟囱
“背后那些‘疯狂的’烟囱很酷。”美国自由式滑雪男子选手亚历山大·霍尔表示。他在决赛第三轮中尝试该项目目前已知最高难度——转体2160,没能成功无缘奖牌。
作为运动员腾空时的独特背景,首钢工业园区已停用的烟囱和冷却塔在赛事转播的画面中十分醒目。美联社在报道中称,一家关闭的钢铁厂把冬奥会运动员送上天空。
不吐烟圈的工业烟囱,在全世界所有的大跳台场地中都难以找到的背景,凝结着北京冬奥组委践行可持续发展和节俭办奥理念,闪耀着中国智慧的光芒。
2008年,借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契机,首钢老工业园区迎来搬迁和改造。如今,曾用于储存炼铁原料的筒仓,变成北京冬奥组委会办公区;精煤车间变为中国国家队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冷却塔旁建起自由式滑雪大跳台。
“看到这个梦幻般、标志性的新场馆,看到出色的运营状况,真的超出我的想象。”7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到首钢滑雪大跳台观赛后说,他曾表示这里是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范例。
世界首个永久性大跳台场地
“我踩在上面的时候,没有那种在‘金属框架’上滑雪的感觉,更像是在滑雪公园里。”24岁的加拿大运动员埃文·麦克埃克伦说,“这个场地落地区非常宽,所有一切都很完美,我感觉非常安全。”
和其他临时搭建的场地不同,首钢滑雪大跳台主体为钢构架,是全世界首个永久性的大跳台比赛场地。值得一提的是,建设这里所用的4100吨钢铁全部来自首钢自产钢材。
钢筋铁骨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有一个充满中国古典美的名字——“雪飞天”。这是因为其设计灵感源自古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丝带在空中飞舞的形态与大跳台赛道曲线十分契合。
此外,这里还是北京冬奥会唯一在中心城区的雪上项目场地。谷爱凌曾在采访中表示,从这里的赛道起跳后,能看到不远处的家。
高科技助力选手腾飞
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后,单板滑雪大跳台项目也将在这里进行。两个项目虽然看上去差别不大,但实际上,运动员所需要的赛道曲面完全不同。首钢滑雪大跳台场地的可变坡面技术能实现赛道转换,满足两种不同需求。
赛道可剖面指的就是首钢滑雪大跳台的斜台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选手起跳区。这个长约36米、宽约13米、最大高差约3.5米的区域,用约1100个模块搭“积木”,使赛道曲面发生变化,实现不同比赛赛道的快速切换。
“与2019年时相比,场地更加平顺细腻了,起跳台非常棒,雪的质量也好了很多。”挪威男选手鲁德说。2019年他曾在这块场地上夺得“沸雪”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冠军,而9日他又在这里拿到北京冬奥会金牌。
“我和所有的运动员都特别喜欢这个跳台,我们觉得搭得特别好!”谷爱凌说。在8日的女子决赛最后一跳时,她在这里成功完成了目前女子难度最高的转体1620,而这个动作她此前从未在其他比赛中尝试过。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盛赞首钢园区: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范例
本周末,北京和河北或将出现降雪、降温天气,北京冬奥组委10日表示,正多策并举保障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北京冬奥会的顺利进行,同时保障相关涉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赵卫东介绍,面对极端天气,北京冬奥组委将加强精准天气预报,“在延庆和张家口已经建立了成体系的天气监测网络,努力实现‘时间上分钟级,空间上百米级’的精准气象预报。我们将与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等利益相关方密切协作,及时启动竞赛日程变更程序,最大限度减少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冬奥相关场馆也做好了准备。赵卫东说,北京冬奥组委已经制定了包括扫雪、除冰、防寒物资、车辆防滑等工作预案。“我也想提醒记者朋友,如果去现场采访,要记得带好保暖衣服”。
冬奥会比赛中,运动员受伤很常见,如何保障他们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北京冬奥组委疫情防控办公室副主任黄春介绍说,针对冬奥会伤病特点,北京冬奥组委组建了一支强大、专业、高水平的医疗救治队伍。
“目前三个赛区的三个冬奥村都有综合诊所,另外有138个医疗点,其中包括了场地、运动员的医疗点,我们在赛场内还设置了98辆救护车,保证随时能将伤员转移到定点医院。”黄春说。
有记者问,有媒体把首钢滑雪大跳台旁边的冷却塔描述为“核设施”,对此,赵卫东直言“简直是天方夜谭,荒谬至极”。他说,这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它利用首都钢铁公司的冷却塔进行升级改造,是世界上首座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
他还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到首钢园区考察过,他多次把首钢园区作为北京冬奥组委践行可持续发展、节俭办奥的成果,称之为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范例。”
据新华社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