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畔的中国】万里黄河神游处 千年驿道大禹渡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1>>母亲河畔的中国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周昱丽 张琳洁)10月16日,“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宣传山西站活动走进运城市芮城县,探寻黄河岸边驿道大禹渡千年不变的魅力。

大禹渡黄河风景游览区位于山西省南大门的芮城县县城东南12公里的黄河岸边,是一处集精美绝伦的黄河文化、古典古迹的大禹文化、现代技术的水利文化为一体的游览胜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古老的合林寺,巍峨的禹王大殿,高大的水官大禹,反映七十年代中国水利发展时代缩影的宏大的引黄高灌工程,以及有大禹渡标志之称的数千年神柏,景区内各种观赏游乐设施,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游人。

然而,曾经的芮城县十年九旱,十分缺水,黄河边上流传有一首《盼水谣》:“住在黄河沿,吃水比油难,滔滔水东流,干旱使人愁。”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改变十年九旱的自然面貌和生产条件,勤劳勇敢的芮城人民秉承着大禹治水精神,用他们老一辈勤劳的双手、聪明才智引水上塬,创造了闻名全国的引黄高灌工程。

“大禹渡扬水工程于1970年开始动工兴建,1974年开始提水灌溉,灌溉面积达32万亩,属于国家大型农业引黄高灌工程。”大禹渡扬水服务中心枢纽站站长张波介绍,水利工程以三大显著特点而著称:一级站采用活动泵车抽水;两厢沉沙池解决了抽黄灌溉黄河泥沙不易处理难题;二级站一次扬高193.2米(一次突破百米极限)的三大先进技术特点为世人瞩目,被国外媒体称为当年中国十大社会主义建设工程之一。

“在当时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英雄的黄河儿女以大无畏的豪情斗志和人定胜天的坚定信念,建成了大禹渡扬水工程,从此改变了芮城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成功推动芮城农业稳步发展,令人赞叹”采访团记者如是说。 

(责编: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