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开始“行走”世界

中国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研讨会暨“云冈石窟行走世界”发布会在浙江大学举行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1>>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山西回应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00929_4618ab4758c7d49a89ff44db9460f2c5.jpg

20200929_a4f945f6f085817935a487647f2ca151.jpg


  山西晚报讯(记者 吕国俊)云冈石窟正式开始行走世界了!9月28日上午,中国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研讨会暨“云冈石窟行走世界”发布会,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举行,宣告“云冈石窟行走世界”计划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山西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浙江大学联合主办,云冈石窟研究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浙江大学)、浙江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承办。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辛泸江,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主任孙英民,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校长罗卫东,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邬小撑,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程书林,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柳河,中共大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王铁梅,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云冈旅游区管委会主任张焯等出席了活动。
  中国的石窟寺,是丝绸之路上见证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质性遗存,然而,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多石窟寺的造像、壁画等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如何利用数字化来保护石窟寺文物,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云冈石窟一直在进行数字化探索,并取得了可喜成果。其中,尤其以3D原比例打印第3窟、第18窟,第12窟引人注目。此次首先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始“行走”世界的,是云冈第12窟1:1复制窟,它是由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完成的世界上首个可拆卸的3D打印数字化石窟,依托高精度数字化技术和3D打印技术,在对云冈石窟实施信息保护的同时,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活起来”并“走出去”。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程书林表示,云冈石窟与浙江大学合作的数字化工作,实现了不可移动文物的可移动展示,为创新性弘扬云冈石窟艺术的内涵和价值,作出了不懈探索和引领性贡献。浙江大学与山西文博界的广泛合作前景广阔,在山西古建、壁画、雕塑方面的数字化保护,还可以不断探索、检验、积累、实践与创新。张焯回顾了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合作历程,浙大人与云冈人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当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深度融合,开创了大体量文物复制的世界先例,在浙江迈出了“云冈石窟行走世界”的第一步。他还代表云冈石窟研究院向浙江大学捐赠了巨著《云冈石窟全集》,并与雅昌文化集团现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据了解,未来五年,雅昌文化集团将与云冈石窟研究院携手推进云冈石窟艺术大展的全球巡展计划。继浙江的第一站后,今年年底将启动云冈石窟行走世界的第二步上海站,后续的深圳、北京、日本站正在积极筹备中。
  当天下午的研讨会上,主旨发言与讨论环节分上下两场举行,全国二十余家石窟寺及文保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石窟数字化工作等主题进行分享交流。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