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把黄花产业做成全国品牌
牢记嘱托!把黄花产业做成全国品牌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记者:郭斌 制作:赵亮
初夏的大同市云州区,绵延50多平方公里的火山群此起彼伏、苍翠叠嶂,一望无际的桑干河湿地碧波荡漾、芦苇摇曳。漫步城市乡村,云州大地处处生机勃发。
5月13日一早,位于云州区唐家堡村的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前已是人声鼎沸,正要走入田间劳作的农民、从市区骑行而至的市民,大家围拢在一起,兴奋地谈论着两天前发生在这里的难忘一幕: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黄花田间,看望正在劳作的农民,详细了解黄花的种植、销售情况,嘱咐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让它作为人民群众致富的好门路。
总书记对黄花“看好” 村民们有了更大的想法
“真是做梦也没想到。”云州区下榆涧村民杨旗回忆起了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田间的一幕:5月11日下午3时许,正在山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一下车,就通过观光木栈道走进黄花地。“我们当时正在低头干活,忽然看见远远地走来一行人,我一眼就看到了总书记。”杨旗、谢文、安春霞等村民放下手中的农活,兴奋地围拢过去。习近平总书记一边向大家招手,一边微笑着回应。
习近平同大家攀谈起来:土地是不是流转了?一亩地能给多少钱?加上做工,一年下来能赚多少钱?
大家告诉总书记,土地流转后每亩地一年收入500元,在这里做工一天还能赚150元。这些年,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引领下,黄花产量品质稳定,销路和价格也有保障,去年带动贫困户户均收入1万多元。
“原来不敢多种,现在基地办了加工厂,烘干、加工、储藏、销售都不愁了,黄花越种越多,收入也越来越多。”村民们兴奋地说。
听了大家的“致富经”,习近平十分高兴:“我上个月去了陕西秦岭山区的一个村叫金米村,那里种木耳形成了产业化,我称赞他们是‘小木耳大产业’。你们这里也是‘小黄花大产业’,很有发展前途。”
“当初种黄花还有些犹豫,现在总书记都肯定了黄花产业发展,这一下心里踏实了,让我对以后的日子充满了希望。”村民谢文2012年开始种植黄花。如今,老谢家里种黄花13亩,其中有5亩已经进入盛产期,正常年景收入四五万元没问题。他回忆两天前见到总书记的一幕说:“以前只在电视新闻里看到过总书记,没想到能与总书记面对面说话。总书记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站在总书记面前,我一点儿也不紧张,浑身都是兴奋劲儿。”
种植黄花的村民们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说,总书记懂农村、懂农民、懂土地,总书记对黄花的“看好”,鼓励他们有了更大的想法,今后,不仅要将黄花产业发展成全国人民餐桌上的产业,还要打造黄花乡村旅游观光产业、教育研学产业,带动周边更多父老乡亲过上更好的生活。
提起见到总书记的那一幕 他连说三个“激动”
山西晚报记者采访过程中,不断有户外骑行和自驾车的市民来到这里拍照留念。大同天才公益骑行队的十多名队员兴致勃勃地走进农田,来到总书记和农民朋友们对话的位置,兴奋地谈论着。领队杨子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视察,非常鼓舞人心,让我们非常欣喜,我们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低碳出行这一方式,为大同建设得更加美好做出我们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花种植基地时,在大同铁路部门上班的李欣正好路过此处,当时他远远地看见总书记下车的身影,“一下子激动得眼睛湿润了”。5月13日,李欣轮休,他带了一个朋友又来到黄花种植基地,踏访着总书记的足迹,他让朋友频频按下快门,记录下自己人生难忘的时刻。
“听说总书记来了,村民们都高兴得不得了。”提起见到总书记的那一幕,唐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张顺宝连说三个“激动”。张顺宝是全区规模种植黄花的第一人。中央打响脱贫攻坚战之后,大同市、云州区将黄花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强力推进。在各种政策的保障下,农民种植黄花热情升温,由过去“不想种”变为“争着种”。2013年,张顺宝首先流转了村里的300亩地种起了黄花,尝到了甜头,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种植黄花,云州区的黄花产业渐成规模。短短几年,云州区黄花种植就从3万亩发展到17万亩,建成15家龙头加工企业,成立95个黄花专业合作社,有109个黄花专业村获得了8个国家级品牌,全区黄花年产值达7亿元。在黄花产业的带动下,作为2012年列入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县(区),云州区于2018年脱贫“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
张顺宝说,眼下正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时刻,总书记在这个时候来看望大家,既是对大家莫大的激励,又带来了无比的动力,这让他既倍感温暖又深感责任重大,“作为基层干部,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带领群众加油干。”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到云州区考察,对云州黄花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云州区黄花办主任安一平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无比兴奋,“乡亲们脱贫后,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这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的深切关心,温润着全区干部群众的心田。”
目前,大同市委、市政府已经按照“市场运作、产业带动、科技支撑、人才保障”的发展模式,开始在黄花加工销售、品牌创建和产业融合等关键环节发力,促进黄花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目前,云州区在延长黄花产业链方面,先后培育了15家龙头企业,开发了冰鲜、食品、文化、美容等9大类120多种黄花产品,如黄花饮料、黄花酱、黄花酒、黄花面膜、护手霜等,深受市场欢迎,为农民巩固脱贫成果、持续增收致富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们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云州区委书记王凤瑞动情不已,他表示,“我们要全面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效,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让云州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向习近平总书记,向山西省委、大同市委和全区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山西晚报记者 郭斌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