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共和国工业长子”辽宁的振兴之路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1>>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要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这里是一片挺起共和国工业脊梁的土地,第一炉钢水、第一台机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轮船……上千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诞生于斯。
  这里就是辽宁,新中国的工业摇篮。
  如今,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这个老工业基地正因数字辽宁建设、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转型开出“新花”。

【工业之最】
上千个“第一”挺起共和国工业脊梁

  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国徽熠熠。1951年,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在沈阳第一机床厂诞生。70年过去,这枚直径2米宽、竖直径2.4米高、重达487公斤的国徽,仍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今年已99岁高龄的沈阳第一机床厂退休老职工吴嘉祜曾参与铸造国徽,回忆那段激情岁月,老人吟咏起自己写的小诗:国徽国徽闪金辉,笑看中华展神威……
  鞍钢集团博物馆内,馆长车千里指着一件件展品,对“鞍钢的第一”如数家珍。他说,在解放战争隆隆炮声中诞生的鞍钢,是在一片废墟上建起的。鞍钢初建时只有8名党员,中共中央从全国调派500多名地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加强鞍钢领导力量,到1949年底党员人数就发展到2722名。这些人成为鞍钢全面恢复生产的主力军,其中就有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孟泰。
  孟泰带领工友们夜以继日地搜寻炼钢器材,在他的带领下,鞍钢建起为了恢复生产而储备炼钢材料与器材的“孟泰仓库”,使鞍钢最早恢复的3座高炉的配管材料没花国家一分钱。1949年4月25日,鞍钢炼出了第一炉钢水。
  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许晓敏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初,辽宁不仅是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也是抗美援朝的总后方基地。“一五”时期,全国17%的原煤、27%的发电、60%的钢产自辽宁,辽宁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装备。
  第一台机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根钢轨……无数个“第一”,来自无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誓言和努力。
  那是辽宁工业基地热情如火的青春时代,涌现出大批响当当的全国劳模、英模,有“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有“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还有“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国家有需要,一呼而百应。在支援三线建设中,辽宁输送了大批人才和技术,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

【工业之美】
精益求精的匠心制造

  由沈阳铸造厂改造扩建而来的中国工业博物馆,气势恢宏地矗立在沈阳铁西区,馆内仅一个车间的举架就达30米高,纵深200米。迈入铸造馆,一个大型铸造车间应有的全套设备展现在观展者面前,让人真实地感受到当年铸造厂的恢宏场面。
  轻轻地和这些锈迹斑驳的钢铁对话,你会嗅到“重工业摇篮”“共和国装备部”的味道,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国之重器的气息,品味到这些设备、工件背后鲜为人知的文化以及在这方土地积淀百年、风云激荡的工业文明。
  看似不起眼的展柜里,展示的都是令人震撼的展品——全国首份厂长承包经营“责任状”、全国首家破产企业“通告书”、被誉为“接通了世界金融管子”的金杯公司最早赴纽约发行的“美元股票”……
  中国工业博物馆里的展品只是辽宁大工业历史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在辽宁省各地,都能找到工业文明的沉淀与震撼。
  整个鞍钢集团博物馆其实围着一个核心转——老1号高炉,重约2000吨,71米高,身躯庞大到4层楼高的博物馆都装不下,硬生生探出头去。
  “这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镇馆之宝’,它见证了鞍钢的百年足迹。”野贵文是老1号高炉的最后一任炉长。他说,新中国的钢铁工业从这里开始,仅这座老高炉就累计为新中国生产生铁160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功勋炉”。
  2017年4月,我国第一艘完全自主研发制造的国产航空母舰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下水。从沙俄建厂到日本侵占,从中苏合营到独立经营,从改革开放到企业分建……120余年来,历史的洪流,曾在这里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波澜,坐落在大连海域的大船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也是新中国工业史上精益求精与匠心制造的鲜活样本。
  一件件工业机器、一个个故事,如同一根串联情感与精神、文化与历史的红线,不但穿起了辽宁工业的发展轨迹,更贯穿了共和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筑起了中国工业自豪向上的精神大厦。

【工业之花】
老工业基地转型开“新花”

  2020年10月18日,2020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沈阳召开。进入新时代,辽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争取在新一轮竞争中开出“新工业之花”。
  辽宁振兴,工业必先振兴。
  辽宁省发改委总经济师李新忠将辽宁之变概括为:解开速度情结,摆脱路径依赖,摒弃拼资源、拼速度,高投入、低产出的传统发展模式,追求内涵式发展,数字辽宁建设正成为辽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推手。
  日前,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长专程到辽宁营口市,参与推动共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海外节点,在农产品进出口溯源上开展深度合作。东南亚国家看中了数字营口的新基建:建设了中国首个区块链“星火链网”骨干节点;探索数字货币结算新模式;东北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行,接入139家企业,覆盖镁质材料、精细化工、快速消费品等多个行业。
  在沈阳,2020年年产60万辆宝马汽车的华晨宝马已是德国“工业4.0”技术应用的先锋和典范。
  在鞍山,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到600亿元;深兰科技(鞍山)人工智能研究院已与紫竹集团、中冶集团等9家重点企业就人工智能应用开展深入合作。
  即使像鞍钢这样的“老树”,也借助“云翅膀”开始长出智慧炼钢的新芽。鞍钢最近3年投资15亿元,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制定了钢铁行业首个完整的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世界首个“5G工业专网+智慧炼钢”在鞍钢实现工业化应用,应用工业机器人176台套,完成15条数智化示范生产线升级改造。
  辽宁最新发布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辽宁省数字经济规模计划年均增长10%,至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将达45%。
  再看今日辽宁制造:重有重的担当,燃气轮机、乙烯三机、超大油轮等大国重器风采粲然;新有新的起色,高端装备制造业多点开花,新材料、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工业新动能发展不断加快。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阶段。历史包袱重、市场经济不活跃等仍是辽宁面临的主要困难,经济发展任重道远。与此同时,完备的工业体系是辽宁最大的优势。辽宁正发挥制造能力和科研攻关、技术工人等方面优势,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而努力。

新华社沈阳4月26日电

(责编:马云梅、褚嘉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