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大红灯笼暖了那片山
【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大红灯笼暖了那片山
开栏的话
回家过年的情结,深植于所有人的心中,但平安、健康更是每一个家庭最大的期许。疫情防控,与你我休戚相关,暂时的不聚是为了更好地团聚。本报今起推出“就地过年,暖在身边”栏目,与您分享那些就地过年的温暖故事。
暖阳初升,驱散着山间冬日里的丝丝寒意。
喘着粗气,重新握了握手中两只沉重的袋子,赵德胜又加快了脚步。1月29日一大早,驱车十余公里,记者陪着赵德胜“进城”为大伙进行了采购。
“咱们这永兴项目工地离阳泉市有100多公里,过去都是单位定期采购果蔬,然后用专车拉过来,现在是疫情期间不方便,我就又多了这么一项任务。这段时间的伙食特别丰盛,快过年了,给大伙改善改善。”看着手里的袋子,赵德胜憨厚地笑着。
35岁的赵德胜,是华阳集团宏厦一建机电三部项目副经理兼团支部书记。放下手里的袋子,赵德胜招呼着大伙继续从车里卸货——大红的灯笼、彩色的灯串,“年”的味道扑面而来。
“疫情原因,今年公司号召大家就地过年,咱项目部的工友也都很理解很支持。为了鼓励大家就地过年,过年期间公司还根据不同工种,给所有岗位都制定了相应的薪酬补助。”赵德胜说。
老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不回家,不是个轻松的决定,可在赵德胜的项目部里,“为疫情防控作贡献”却已成了所有人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如往常一样,赵德胜早早召集来了留守工地的大伙儿,简短的班前会上布置了一天的工作任务,从走动巡查到设备安装一样不落。与往日不同,早早挂上的大红灯笼,给这一片大山也染上了喜庆的年味。
疫情形势复杂,春运期间人群聚集流动量大,就地过年不给社会“添麻烦”,大家明白这是所有人的责任;干好每一项工作,让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更是项目部所有人的心愿。
日落西山,项目部的简易房里热闹了起来,一道道热菜相继端了上来,虽然没有什么稀罕的食材,可也道道精致、喷香。
“快来,都尝尝我的手艺。”端着两大盘子刚出锅的菜,赵德胜热情地招呼着,大伙的欢笑声回荡在空旷的山间。
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赵德胜给家里拨通了视频电话。
“爸爸,你吃啥呢?”孩子稚嫩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了过来。
“猪肉大葱馅的饺子,特别香!”夹起一个饺子,在镜头前比划比划再一口吞下,赵德胜给家人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温暖的笑容在屋里弥漫着,感染着身边所有的工友。窗外,大红的灯笼轻轻随风摇曳,把山里工地照得一片通红,也温暖着所有人的心房。
苏晓晨 张雪燕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