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一条河扮靓一座城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1>>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要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汾河,是三晋儿女的母亲河,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流经太原境内188公里,其中城区段43公里。2000多年前,古人就在这里留下过“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的优美诗句。然而,一段时期里,由于流域内开采过度、采砂排污,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在很多市民的印象中,治理前的汾河太原城区段是一片沙地,河水很浅,还经常断流。河道内杂草丛生,沙坑很多,甚至有一些污水裹挟着垃圾从家门口流过,每天散发的臭味令人苦不堪言。
  1998年,汾河太原城区段吹响了生态修复的号角。工程主要包含水利和景观两方面。其中,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河道拓宽移堤重建、堤岸加固、建设蓄水橡胶坝和壅水闸坝、沿线各边山支沟入汾口治理等项目。景观工程主要包括微地形整理、驳岸砌护、景观桥梁、照明亮化、树木种植、景观小品、喷泉水景等项目。
  经过三期治理,太原汾河景区形成了北起柴村桥南至迎宾桥南2公里,全长33公里的绿色生态长廊。从河道干涸到水量丰盈,从绿化到彩化,从单一的生态景观到人文的观赏景观,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龙须沟”变成了波光潋滟、绿色浓郁的生态带,汾河的华丽蝶变令人惊叹。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提出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要求。经过持续治理,汾河景区水面面积超9平方公里,水域平均宽度300米,蓄水总量2450万立方米,相当于在城市中心设置了一个中型水库,这在北方城市都是较为少见的。种植各类树木花卉230余种,草坪、地被植物、水生植物358万平方米,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天鹅、白鹭、苍鹭、斑嘴鸭等156种鸟类和40余种动物在这里迁徙或栖息。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察看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情况。“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太原市进一步加强汾河流域生态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今的汾河太原城区段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也给生活在汾水之滨的人们带来了更多幸福。24座造型各异、气势宏伟的桥梁横跨汾河、贯通东西。随着“汾河晚渡”景点的建成开放,市民们终于领略到了昔日夕阳西下时汾河渡口的唯美景色。长达75公里的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建成投用,在完善城市骑行网络、降低能耗的同时,亦打造出了“一泓碧水穿城过,河畔彩带映春色”的美景……
  眼下,10公里长的汾河四期治理美化工程也已接近尾声。“今年完工后,汾河景区将形成纵贯太原市区南北43公里的绿色景观生态长廊。”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侯刚表示,四期工程将最大程度对汾河太原城区段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构建丰富可持续的滨水生态系统。同时打造独具汾河特色的滨水游憩带和集休闲、健身、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湿地景观,进一步提升周边的环境品质和汾河景区的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一水中分,九水环绕。若说汾河是主动脉,虎峪河、九院沙河等9条边山支流便是毛细血管。这9条边山支流治理前普遍存在河道垃圾遍布、污水横流等一系列问题,对汾河水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为此,太原市开展了“九河”综合治理工程,并于2018年全面完工,不仅完善了城市路网结构,提高了河道防洪标准,还基本消除了建成区河道内的黑臭水体,使汾河水质不断提升。2020年6月,汾河流域太原段国考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水体。
  实现汾河太原城区段全流域生态治理,是太原市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眼下,太原市正以扎实的治污举措努力交出一份合格的治水答卷——开展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确保沿汾各县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加快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进度,最大程度减少降雨导致的生活污水溢流直排;科学有序推进6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严禁直排入河。加大执法力度,启动生态环境、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为全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保驾护航……
  一座城有水而活,因水而美。为护这一河清流,太原市必将乘势而上,久久为功,坚决打好汾河生态修复治理攻坚战,早日全面实现山青、水秀、河畅、岸绿、景怡的秀美风光。

[感悟初心]
为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做出贡献

  1999年,我刚参加工作就来到了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20年的治理历程,可以说我见证了汾河的点滴变化。那时候,我常常站在干枯的河道之中,想象着有水以后汾河的样子。我清楚地记得,2000年8月汾河开始蓄水时,岸边的市民奔走相告:“水来了,水来了!”那一幕,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多年来,太原市高度重视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先后分四期进行了建设。汾河太原城区段从黄土裸露、杂草丛生、蚊蝇滋生的臭水沟逐渐变为碧波荡漾、绿草成茵、花团锦簇的风景线。现在的太原汾河景区水量丰起来了、水质好起来了、周边的风光也越来越美了,先后荣获建设部授予的“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联合国人居署授予的“2002年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奖”、水利部授予的“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等多项荣誉。生态治理的过程是艰辛的,而群众的获得感是真切的。看着汾河在我们眼中一天天变得清澈起来,我们心中倍感自豪。
  作为汾河景区的建设者、管理者,我们始终把“人、城市、生态、文化”的建设理念摆在首位,在建设中力求高精尖的工程质量,在管理上秉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不忘初心、保持热爱,一步步努力把汾河太原城区段打造成生态带、景观带、文化带、形象带,不断提升太原的吸引力、影响力,增强太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做出我们的贡献。

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工程师王霞

[记者手记]

  “汾河治,三晋兴”。回顾近年来汾河太原城区段生态环境治理的过程,就是太原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殷切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过程。
  为提升汾河水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汾河太原城区段生态修复工程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服务性、人文性和自然性,把河道治理、环境保护、城市绿化、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环境协调共进的生态景区。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市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也明显提高。未来,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的必将是一条生态河、景观河、文化河,同时也是充满欢声笑语、朝气蓬勃的幸福河、活力河、梦想河。

本报记者丁园

(责编:李琳、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