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沧桑巨变·巡礼三晋·文化品牌建设篇】打造文化品牌 树立山西形象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沧桑巨变·巡礼三晋·文化品牌建设篇】打造文化品牌 树立山西形象
长治市展区八义窑红绿彩陶瓷文化有限公司画师侯文杰在山西文博会现场创作。本报记者王瑞瑞摄
2020年左权民歌汇总决赛颁奖典礼(铜尊奖)。史曼菲摄
第六届(辛丑年)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李强摄
翻阅三晋地图,黄河滔滔、太行巍巍……表里山河孕育出山西丰厚的文化底蕴,也酝酿出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近年来,山西各地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让山西美好形象深入人心。
地方文化品牌,为地方建设增添文化亮色
山西各地独具特色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文脉,孕育、生发了浓郁的地域文化。挖掘、整理、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有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品牌,不仅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时代要求,更是涵养城市气质、锻造城市精神、树立城市形象、展示城市魅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振兴发展的途径。
根植地方文化土壤,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国际电影展、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运城舜帝德孝文化节、吕梁文学季、左权民歌汇、大同成龙国际电影周……三晋大地,从南到北,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渐次崛起,为当地建设增添文化亮色。
平遥依托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和规模。2001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成功举办。20年来,大展已成为中国内陆省份对外文化交流的成功范例和中外公认的国际知名文化品牌;2017年,平遥县与知名导演贾樟柯团队合作举办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吸引18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部作品集中亮相,成为又一扇国际文化交流之窗。
神农炎帝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炎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高平市是全国范围内炎帝文化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近年来,高平市连续四届成功举办“问祖炎帝寻根高平”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持续打造推介高平、展示晋城、宣传山西的全新平台,深化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运城是德孝圣地,关公故里。德孝忠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蕴含着最朴素的家国情怀。近年来,运城市深入开展舜帝德孝文化和关公忠义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实践系列活动,连续11年成功举办舜帝德孝文化节。
以歌会友,向山而歌。2020年9月5日晚,左权民歌汇总决赛暨颁奖晚会在左权县莲花岩景区圆满落幕。至此,左权民歌汇已成功举办两届。这是晋中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打造文旅融合新品牌,实现全面小康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群众文化品牌,为广大群众提供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幸福感和获得感,近年来,山西省群众文化活动突出品牌效应,通过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
省文旅厅官网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群众文化服务品牌共开展活动2164场次;乡村群众文艺队伍(文艺小分队)共开展活动123280场次;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共开展活动26126场次;乡村文化带头人共开展活动51573场次。
2020年,山西省十大群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所有内容都由巡演、展览、展演等普通活动形式提升成大赛形式,分级分层展开。包括7项文化类和3项体育类大赛。每个大赛的赛事分县级初赛、市级复赛、省级决赛三个阶段。
统一的大赛形式,统一的赛制,统一的活动主题“助力脱贫攻坚共赴全面小康”,很好地贯彻了活动品牌化塑造、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最大限度激发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自觉,兴起全民共建共享热潮,既提升了活动的覆盖面参与度,更发挥了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
山西是“民歌的海洋,戏曲的摇篮”,民歌、戏曲深受百姓喜爱。活动期间,民歌广场舞大赛被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评选并纳入2020年“百姓大舞台”网络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网络摄影大赛是山西省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服务品牌之一,至今已经举办12届,2020年被选为山西省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在活动中,该赛事继续发挥老品牌在我省摄影爱好者中的广泛影响力,决赛后的优秀作品展进行了全省巡展,历时3个月,展出118场,走进基层、走入群众,惠及5万余人次。
文化产业品牌,助力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
山西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千亿元特色优势文化产业,树立山西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丰硕、亮点纷呈。
连续举办4届的山西文博会品牌效应更加凸显。2019年12月10日,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正式落下帷幕。6天时间,一个主场馆、30个分会场;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25个省(区、市)的1000多家企业、1万余种展品参展;展览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参展商人数达到8000多人;推出275个招商项目,总投资1646亿元;集中签约项目96个,总融资额超过280亿元;现场交易额突破2.1亿元,达成合作意向突破43亿元。现场看文博,网上逛文博,全城议文博,26.6万现场观众热情高涨的参与,见证了山西文博会的吸引力,证明了作为山西文化产业第一展会,山西文博会不仅是专业展示交易的空间,更是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盼的平台。
2020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重点提升“山西三宝”等工美产品影响力,加快发展千亿元特色优势文化产业。2020年10月15日,山西工美产业联盟成立。同日,首届山西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交易会开幕,大师巧匠珍品汇聚,民间文创新品云集,是近年来山西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山西工艺美术产业振兴之路的新起点。
特写1
唱着民歌 奔向小康
6月9日晚,在晋中学院举行的左权民歌汇·喜迎建党百年汇报演出暨“左权民歌汇”进校园启动仪式上,左权县盲人宣传队主唱王树伟一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唱出了“脱贫”又“脱单”的老区青年奔赴幸福新生活的喜悦与憧憬。借着左权民歌汇的东风,这些曾经生活困顿、唱惯了《光棍苦》的盲艺人们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曲艺明星,还担负起传承左权盲传曲艺的责任。
王树伟是左权县著名的盲艺人之一,1972年出生在左权县佛口村,先天弱视,跟着村里盲艺人学说书。1988年进入左权县盲人宣传队,逐渐成长为盲宣队的骨干。2003年,在著名音乐学家田青带领下,左权盲宣队在北京成功演出,闻名全国。近年来,随着左权民歌汇和盲宣队声名远播,不少盲人队员都像王树伟一样,生活里充满了阳光。
左权民歌汇唱响了民歌,也带动了非遗展示、特产推介等各类文旅、经济活动。唱着民歌奔小康成为左权人民的新时尚。2019年左权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82元,增幅18.6%。
左权民歌汇主会场设在莲花岩景区,该景区总经理王日红开心地说:“左权民歌汇举办以来,景区旅游营业收入直线上升,2019年比2017年收入增长70%。2020年民歌汇期间,景区每天接待2000多人,收入较之前翻了一番。人们唱着民歌游左权,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很高。”
本报记者裴云锋
特写2
炎帝故里 “五谷”丰登
“回家的感觉真的不一样,好像找到了灵魂的归宿……”6月15日,庄严肃穆的高平炎帝陵,又迎来远道而来的8位台湾企业家。满怀崇敬地进行完拜谒仪式,他们纷纷坦露心声。
6年多来,数以万计的台商台胞慕名而来,相似的场景无数次在这里上演。连续6届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先后被确定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高平这个炎帝故里,业已成为凝聚海峡两岸华夏儿女血脉亲情的圣地,更在坚持不懈挖掘弘扬炎帝文化中孕育出新的神奇。
2019年开工建设的台湾产业园是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的重要成果,与之构成“一区四园”格局的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更成为高平实现换道赛跑、换道领跑的新引擎。
“仅在今年的招商活动中,就带动晋城市签约项目24个,吸引投资超过190亿元。其中,21家台商台资企业落户高平。”高平市市长原健说,“‘十四五’,高平将会构建起煤炭化工铸造建材、新能源新材料、台湾产业园、‘五彩’现代农业、文旅康养‘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这方曾经孕育五谷农桑的热土将迎来更加崭新和兴旺的‘五谷’丰登。”
本报记者王天晓
特写3
礼遇好人 传承德孝
每天清晨,在运城街头,都会有一群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为环卫工人发放免费早餐。这温馨的举动,运城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的队员们已经坚持了5年。
“一碗稀饭、两个炒菜、几个馒头,不值什么钱,但能让环卫工人们一早吃个热乎饭,我们就心满意足了。”从凌晨忙活到天亮,志愿者上官卫校早已习以为常。除了发放免费早餐,上官卫校还参与了“阳光成长计划”“情暖夕阳”等活动,聊起志愿者协会发展情况,上官卫校很是欣慰,“咱们运城深入挖掘德孝文化,连续11年举办舜帝德孝文化节,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实践活动成风化人,实现了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成功嫁接,社会风气不断好转,越来越多人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
德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于提高全民思想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将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运城舜帝德孝文化节用正确的价值导向塑形铸魂,用庄严的仪式弘扬德孝文化、致敬时代楷模,起到评选一个人,影响一大片,教育全社会的作用。
“我有个大家庭,现在有40多口人,第三代就有12个,这对我来说就是无价之宝!”杨春霞,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饭店妈妈”,她多年来坚持资助13个贫困孩子上学的故事,被改编成情景表演《妈妈就是我的家》,在第十届舜帝德孝文化节上演出。“德孝文化节搭建起平台,让每一位群众都能够参与进来,通过丰富多彩的传承实践活动,不断唤醒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正能量,汇集起建设幸福盐湖的磅礴力量。”
本报记者周明飞
本版头条文字:本报记者孙蕊
本版责编:李江
版式:刘铁军
制图:路彦青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