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沧桑巨变·巡礼三晋·文旅融合发展篇】文旅融合 绘就秀美山西新画卷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沧桑巨变·巡礼三晋·文旅融合发展篇】文旅融合 绘就秀美山西新画卷
2016年,山西省交响乐团赴泰国交流演出。
乡村旅游富了村民。武仲林摄
碛口古镇。
景区建设“软硬兼施”;知名文旅品牌享誉全国;“文化+”“旅游+”文旅融合新业态蓬勃发展……
一路走来,我省文旅业聚焦高质量融合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强基础、利长远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举措,规划目标全面完成。全省文旅业发展态势日益向好,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人均出游率、旅游就业等指标实现翻番,山西文旅产业发展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景区提档升级
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多年来,这首饱含着浓浓思乡情愫的民谣,寄托着移民后裔对老家永远的牵挂。
如今,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已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亿万海内外游客寻根问祖。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上5A”的经过,是全省景区景点改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景区以创建A级景区为目标,景区软硬件设施、综合实力不断提档升级,极大改善了旅游环境。
“全省A级景区创建持续推进,基本每年新增一家5A级景区,去年又新创建了10家4A级景区。截至去年底,全省有A级景区237家,5A级9家、4A级109家。”省文旅厅副厅长赵曙光介绍,今年起,我省将实施A级景区倍增计划,到“十四五”末,全省A级景区将翻一番,达到500家以上。
围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品牌打造核心景区,我省正在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三条一号旅游公路是我省正在构建的贯通城乡景区的全域旅游公路网,目前已实现66个A级景区和其他130个景区的串连成线,真正实现“快进、慢游、深体验”,让游客停下来、慢下来、住下来。
“创新开展交流与合作,我省重点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在讲好山西故事文旅篇章上持续发力。”省文旅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张晴说。线上,通过尼日利亚中国文化中心、曼谷旅游办事处、首尔旅游办事处等海外线上平台举办山西文旅宣介。线下,先后在罗马、萨格勒布、维也纳、圣彼得堡等地举办山西文旅专场推介活动,举办“欢乐春节”、大河文明旅游论坛及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活动。同时,不断拓展民间文化交流,在美国举办民间艺术展,在新加坡宣传山西文旅形象。
服务质量提升
全面开启智慧旅游新模式
飞檐斗拱、青堂瓦舍、时尚典雅……100余座特色各异、景观与内涵兼具的公共厕所24小时免费开放,方便着市民和游客,更成为洪洞县街头一景。在微信小程序里寻找“厕所定位”,还能轻松导航。
“游客中如有行动较迟缓的老人,我会推来轮椅为他代步,放缓讲解语速提高音量……”这是平遥古城景区一名讲解员的贴心服务分享,更是我省A级景区为游客提供热情服务的具体体现。
一直以来,以游客满意为标准,以品质服务为方向,优化服务环境,强化服务意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是我省各景区不断努力的方向。
省文旅厅市场管理处处长金璋介绍,去年12月30日,我省印发《山西省A级景区安全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方案》,通过企业自查自纠、各市检查督导、全面总结提升,查找A级景区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积极整改推进,旅游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同一时刻有多少人在游山西?哪里最火爆?什么特产最受青睐?几秒钟时间,山西文旅集团智慧旅游云平台就能给出答案。
自“游山西”App上线以来,游客只需轻点手机屏幕,就可以乐享以“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为目标的高品质山西游。通过“晋游码”小程序预约景区,就能轻松便捷感受“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省5A级景区已全部实现景区官网、官微分时预约。今年“五一”期间,皇城相府景区以智能机器人大管家、智能检票口、智能垃圾桶、智慧停车场、智能厕所、智能指示牌等项目,全面开启智慧旅游新模式。五台山景区采取远端分流、车辆管控等措施,为游客提供了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
我省《2021年旅游标准化工作方案》明确,聚焦“服务质量提升”“乡村旅游”等重点任务,不断完善山西省地方旅游标准体系。对景区内交通服务、游客安全、投诉受理等进行全面标准化,使景区标准化深入人心。
文旅融合谱新篇
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省文旅融合全面提速,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景区发展的有力抓手,全力构建文化旅游共建共享新局面。借着文旅融合东风,我省很多景区正“活”起来、“潮”起来,不断满足人们的高品质消费需求。
“十三五”期间,全省文旅系统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文旅融合,推动全省文旅业持续发展,规划目标全面完成,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人均出游率、旅游就业等指标实现翻番。
去年12月,我省壶关县被评定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同时被评定为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还有泽州县、永济市和武乡县。这是我省正式成为全国第8个省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后,山西获得的又一张亮丽“国字号”名片。
要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下、玩得好,必须深耕全域旅游产业链,发挥好集聚支撑作用。省文旅厅改革发展处处长张晓表示,近年来,我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在政策支持、产业链延伸、多元产品体系构建等方面,积极探索各类文旅要素的有机整合,实现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大步跨越,形成了“洪洞县文旅融合型”“阳城县资源转型型”“平遥县景城共建型”等可借鉴复制模式,全域旅游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亮点1
村民幸福感越来越强
“飞岭飞岭穷山窝,全村人口八百多,土地少来荒滩多……”这是曾经的安泽县飞岭村。
如今,走进飞岭村,一派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映入眼帘,农家小院优雅别致,木屋步道相映成趣,乡愁古韵流淌其中,百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20年在县文旅局的推荐下,飞岭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山西省首批4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山西最美民宿。
谈起飞岭村蝶变的“催化剂”,村党支部书记马文利颇有感触:“温饱有余、富裕不足的日子,村民真的不愿再过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淼说,是文旅融合发展给飞岭村带来了新希望。
当全域旅游的理念逐渐兴起,发展的思维定式瞬间被打破。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飞岭人把目光瞄准了独特的山水资源,瞄准安泽县打造沁河生态活力景观带机遇,在县文旅局支持下,将“生态农业院士工作站”落地飞岭。按照农业田园化、农村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思路,有序对村设施升级改造,打造充满乡村元素的亮丽景点。
涵盖休闲采摘、荀子游学等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旅游服务链逐步完善,满足不同人群一站式乡村旅游体验。房屋入股得红金、景区管理得酬金、生产经营得薪金,通过旅游带动,全村近1/4的村民吃上“旅游饭”,户均增收6000余元。
如今,全省依托三大板块旅游资源打造的“三个人家”已经达到336家,涉及全省87个县、200多个村,从业人员5200人。从农家乐、民宿到文化体验,新业态不断成长,为一个个山村注入活力,越来越多的农民鼓起腰包。
亮点2
标杆景区越来越多
仲夏的云丘山景区,溪水潺潺,满山翠绿。慕名而来的游客,住窑洞大院,赏民俗节目,品特色养生饮食,体验传统农事活动,全面感受着5A级旅游景区的魅力。
对于云丘山景区成功“上5A”,景区负责人张恒山有清晰的规划。他认为,创建5A级旅游景区,必将提升周边区域知名度,有利于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聚集,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在智慧景区建设中,云丘山景区实现了三大通信服务网络覆盖,在我省率先推动景区核心区域5G信号全覆盖、5G+VR直播,实现景区景点自助导览和Wi-Fi信号全覆盖。游客服务小程序能为游客提供自助语音讲解、VR全景导览、导航、自助预定、综合信息查询等快捷方便的服务。景区旅游带动了周边村的发展,村民们开始承包工程,搞起农家乐,人均年收入增长到上万元。
“十四五”期间,我省提出“A级景区倍增计划”,坚持内涵提升与外延拓展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不断推进高等级旅游景区品质提升,举全省之力重点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丰富、旅游市场文明规范、旅游业态发展多元的标杆性龙头景区,到2025年实现A级景区翻番。
亮点3
旅游体验越来越好
6月25日,省城居民周红开始和丈夫制定暑假出行计划。周红夫妇有一个12岁的儿子,从儿子3岁开始,爱旅游的夫妻俩每个假期都会和孩子一起出游。
他们今年的规划是省内红色旅游线路自驾游。从平型关战役遗址到徐向前故居,到百团大战遗址,到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再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目前,他们已在“游山西App”上查好了旅行线路,在网上预订了酒店,并详细了解了各地的美食打卡地。
旅游体验好不好,游客说了算。
这几年,我省充分利用客运企业优势,开展直通车和旅游观光巴士环线的设计和运行,启动了旅游列车、低空飞行等项目。同时,加快推动运输服务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很多景区枢纽场站与景区景点实现“无缝衔接”,高铁站、机场、汽车站和重点旅游景区延伸对接的共享汽车、汽车租赁等业务,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出游。
周红说,近年来山西可选择的游玩线路越来越多,自驾游、乡村游、短线游、亲情游都是小长假出行的首选。此外,还有体验游、休闲游、青少年团体游等多种产品,景区也根据各自特点,纷纷推出家庭参与性较强的旅游活动,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随着‘游山西App’等智慧服务的推广,在山西旅游出行越来越方便了。”周红说,很多景区入口处都张贴了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取景区电子地图,停车场、厕所、餐厅、民宿等不仅一目了然,而且还能获得导航服务,甚至可以提前看到AR全景以及相关信息,即使没有看过景区攻略的游客,仅凭借一部手机、一张电子地图就可以顺畅游玩。
本报记者任志霞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张婷采写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省文旅厅提供
本版责编:李江
版式:刘铁军
制图:路彦青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