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百米长廊浓缩百年科技
——从科技活动周主题展览看山西特色科技创新之路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百米长廊浓缩百年科技
——从科技活动周主题展览看山西特色科技创新之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为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山西省科技活动周期间推出“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主题展览。展览以图片、文字形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100年来领导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事件,并突出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科技创新取得的重大成就。
山西从传统能源基地转变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探路者
走进百米长廊,触摸百年历史。100年科技发展历程,浓缩在每一帧图画里。
从一穷二白起步,以筚路蓝缕开拓。中国科技事业在党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之路。国家使命在肩,山西担当作为,创新千帆尽举,我省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正朝着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新时代稳步迈进。
山西的科技事业从一穷二白开始。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山西没有一所专门科研机构,仅有少数工厂附设的一些小型试验室,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化验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科技事业发展。1950年,我省第一个研究所——山西工矿研究所成立,同年,设立了太原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随后山西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中医研究所相继建立,山西科技事业迈出了稳健的第一步。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我省科技事业发展加快步伐,山西省科学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山西分院等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相继成立,科技事业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的轨道,并出现了“三槽出钢”“定向爆破筑坝”等先进科研成果,三晋大地涌现出向科学技术进军的新气象。1975年,全省自然科学技术人员已经达到11.9万人,是1949年6303人的19倍。
改革开放以后,神州大地迎来“科学的春天”,山西科技事业再次迎来大发展,科研机构不断增加,科技队伍迅速壮大,科研条件不断改善。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全省科技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一大批有重大突破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国产圆珠笔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双相不锈钢钢筋应用于港珠澳大桥;“超薄不锈钢箔”自主研发成功;实现碳化硅单晶生长设备自主可控,一举突破国外对我国高纯半绝缘碳化硅晶体生长技术的长期封锁;“星光级超低照度高清监控摄像机”填补了国内空白;世界首台商业规模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开发成功;甲醇、苯下游精细化工催化剂研发打破了可降解塑料方面的原料技术垄断;T800碳纤维主要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等。
守正创新 科技力量挺进转型主战场
在山西重大科技成果展板前,许多观众停下脚步,细细观看。5月23日,在展览现场,记者见到一位刚参加完中部博览会、专程前来的河南客人,他在展台前驻足良久,对记者说,在这里看到了不一样的山西,感叹近年来山西科技飞速发展,也被山西人不甘落后,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精神所打动。
科技创新成果为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提供了有力支撑,增强了全省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晋华炉项目的突破得益于气化炉高温合成气热量回收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专项的推动。”山西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处负责人表示,为了实施好科技重大专项,我省对产业集中相对较高、产业中现存共性问题比较明显的项目,整合资源集中攻关,许多关键技术得到突破。该项目顺利实施,对我省煤化工产业向高、终端延伸,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形成推动作用。
推进山西经济转型升级,根本靠改革、关键靠创新。2016年至2019年,全省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8项,2020年我省通过初评的国家科学技术奖10余项。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我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统筹部署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密集制定出台推动科技创新政策。省财政科技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及时调整方向,从过去的煤基低碳领域拓展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能源革命领域。扶持科技重点攻关和产业化示范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比例占到85%以上。截至2020年,全省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178家,创新主力不断壮大,创新动能逐步释放,日渐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领头雁”。
“无人机为稻田喷洒生物制剂,机器人完成科技巡田,农民看着屏幕就能知道麦苗长势,一台台智能机器人助力农业生产。”在现代农业成果展前,太原市民杨桂莲奶奶感触良多。在老人遥远的记忆里,那时候刚一入冬,全家囤积萝卜白菜土豆便是“规定动作”;现在不仅肉类制品随处可买到,冬天也能吃到种类丰富的青菜。她感受到的幸福与农业科技的创新正相关。我省科技聚焦社会民生领域,积极推进科技服务民生。在省科技项目、创新资金扶持下,“晋汾白猪”品牌响亮,小杂粮名气远扬,有机旱作农业、功能农业等重大和重点项目奋力推进,谷子杂交育种、特色农业绿色高效开发、渗水地膜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一批关键技术突破。一大批高产、优质、高效农林新品种及其先进成熟配套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应用与推广,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从吃不饱到吃不完再到吃得好,我省一代又一代农业科技人员前赴后继,为实现“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目标,作出巨大贡献。
“今天观看了主题展,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科技展览不仅展示了科技成果,还帮助青年一代树立起远大的志向,让他们知道是无数科技工作者的默默奉献,换来我们今天崭新的生活。”杨奶奶看完展览感慨地说。
回望百年科技奋斗史,创新支撑能力再上新台阶
“十三五”以来,我省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创新活力从何而来?科技体制改革给答案。我省通过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对多年制约创新的老难题动真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在重塑性改革方面,“物理变化”基本完成,“化学反应”正在进行。按照“根”上改、“治”上破、“制”上立的原则,我省科技部门全面推进科技体制重构、运行机制重建、部门职能重塑,初步实现了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从管理机构向作战队伍的转变。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是我省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重大任务,也是提升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制度创新。这一年来,我省通过这项改革,提升了创新体系新效能、构建了科技管理新优势、推动了创新服务新转变、完善了科技监督新制度、激活了干事创业新气象。
围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我省将全面启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山西战区”决策机制,撬动全社会资源进一步向创新集聚。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六新”突破,在架梁立柱的基础上,围绕“点上突破”,继续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以“111”创新工程为牵引,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山西转型发展,凝练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我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调整优化重点实验室体系,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培育对象的支持力度,谋划布局山西省实验室,创造条件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认定一批高科技领军企业,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全覆盖;以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改革的新面貌、新模式、新成果。
百年回望,是为更好地再出发。当前,山西经济转型升级恰好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生历史性交汇。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山西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已经开启,昂首走在新转型的大路上,让一切创新的活力充分涌流,让一切创造的动力竞相迸发,让技术创新掀起“山西浪潮”,如此才能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持续提供强劲动力。
本报记者沈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