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长治:尽锐出战 决战完胜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1>>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要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10526_57730ebf8054a2b166a16ee6e14922e1.jpg

20210526_724e007380022a00972817839cb16297.jpg

武乡县是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图为该县岭头村。

20210526_247dae513866a53d2c4c719a5ec94416.jpg

企业积极加入扶贫行列。图为山西太子龙服饰有限公司平顺车间的生产场面。

20210526_7aea4dfb8cd8ccd59b88dcacabae5e7d.jpg

光伏扶贫拓展脱贫新路径。


  八年扶贫,光阴似箭,同心所向。五年攻坚,几度风雨,终有所成。
  脱贫攻坚以来,长治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咬定攻坚目标,保持强劲态势,推动贫困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乡村活力得到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截至2020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33个贫困村有序退出,沁源县、武乡县、沁县、平顺县、壶关县5个贫困县如期摘帽,全市脱贫成效考核连续4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尽锐出征 决战完胜脱贫攻坚

  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党中央作出的庄严承诺。长治市委、市政府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5年来共选派462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396个行政村任职,并制定完善了“五帮联动”工作机制,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纳入各单位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全市形成了尽锐出征的强大态势。
  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进程中,长治市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健康为本、教育为基、就业为重、产业为要”的工作思路和“龙头带村、能人带户、两头激励、共同致富”的基本路径,通过抓产业、促就业、强搬迁、重生态、提保障,形成了“市委政府推动、龙头能人带动、部门企业联动、干部群众互动”的良好格局。全市累计减贫32.2万贫困人口,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市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全面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3488元增加至2020年的10087元,年均增幅30.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通过发展产业脱贫和就业帮扶脱贫占比66.2%。同时,贫困农村群众的就医、就学、出行、通信条件大大改善,各种救助帮扶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有效衔接,93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其中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占到53.6%,贫困甚至深度贫困成为历史。

产业带动 持续发力乡村振兴

  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进程中,长治市坚持以产业为带动,大力实施了“一县一业一品牌”“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提升行动,推动贫困村“五有”实现全覆盖。重点发展了120万亩中药材、30万亩优质小米、40万亩特色蔬菜、60万亩干鲜果、30万亩马铃薯、6000万棒食用菌、10万亩油用牡丹、5000万头(只)规模养殖,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药茶、酿品、中药材、肉制品、粮品、果蔬食品、功能保健品七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先后建成市级扶贫产业园区14个、产业基地36个、扶贫车间204家,带动8.7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累计投资19亿元,建设光伏扶贫电站5335个、规模280.8兆瓦,年获收益1.8亿元,辐射带动3.8万户贫困户增收。
  旅游资源是长治市农村重要的资源禀赋。长治市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全市先后建设乡村旅游村100个,纳入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42个,纳入省级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3个,壶关县大峡谷镇大河村入选全省首批A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辐射带动5981户23132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围绕产业发展,长治市深入开展了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完成技能培训提升64140人,完成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3426人。2020年810户未脱贫家庭安排“一户一公岗”625人,年收入不低于6000元。强化后续扶持,通过就业带动17527人,发展产业带动7174人,小额信贷扶持2271户,政策兜底1999人。
  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组织,吸引贫困农民以资金入股、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进入合作社是长治市产业带动的又一途径。目前,全市仅组建造林合作社194家,带动贫困人口4418人。通过经济提质增效和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了增绿与增收、生态与生计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统一。

消费助推 构筑良性循环格局

  2020年7月,长治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一个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市。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该市制定出台了具体的工作方案,构建了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监督考核五大机制。
  着力于构筑有机衔接、良性互动的循环格局,长治市出台《长治市消费扶贫实施方案》,推动“五进十销”,开展“以购代捐”,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全市“以购代捐”达5655.24万元,“五进十销”助销贫困地区农产品金额9.43亿元。该市专门举办了民营企业助力消费扶贫活动,开通京东·长治扶贫馆,建成消费扶贫快车道。
  八年精准扶贫,五年集中攻坚,长治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全市上下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亮点】

  1 全省唯一。2020年7月,长治市成为全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唯一试点市。
  
2 振东中药材产业扶贫模式入列国家十大扶贫案例。振东集团董事长李安平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3 贫困群众收入大幅增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3488元增加至2020年的10087元,年均增幅30.2%,综合贫困发生率由17.5%降为零。
  
4 深度贫困集中攻克。完成整体搬迁自然村394个,对26个市级深度贫困村累计投入9390.9万元,深度贫困村成为脱贫示范村。
  
5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投资6.96亿元,实施水利提升工程2354个村,解决15.07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的问题。累计投资1.4亿元,实现全部行政村和具备条件的4633个自然村通动力电。累计完成建设农村道路4312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和客车,通硬化路率和通客车率实现100%。全市行政村通宽带率100%。
  
6 因村精准派人。强化驻村帮扶力量,选派5名副处级干部分别担任壶关、平顺、武乡、沁县、沁源驻县扶贫大队长,全市共选派驻村工作队2386支、工作队员6668人、第一书记1321人,933个贫困村全部实现“一村一队,一队三人”。大力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全市共选派462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396个行政村任职,整建制选派村32个,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7 乡村旅游。全市建设乡村旅游村100个,纳入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42个,纳入省级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3个。通过旅游扶贫辐射带动5981户23132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8 电商扶贫。2019年武乡县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平顺县在全省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绩效评价中位列第一。武乡县、平顺县、壶关县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点1129个,打造微商村102个,培训电商贫困户3298户,发展创客小院,推广直播带货。
  
9 消费扶贫。在全省开设首家高速公路服务区扶贫超市——“乐途扶贫驿站”。积极推进“三专一平台”建设,全市已完成350个智能专柜选点,建成43个消费扶贫专区和11个消费扶贫专馆。全市认定扶贫产品269个,覆盖12个县区,56家供应商帮助销售金额3.566亿元。

【脱贫故事】
程玉珍 不让须眉女强人

  没有一条像样的出村路,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有进过一次县城。破旧的窑洞、低矮的土坯房、逼仄的小院……这些都是壶关县五龙山乡刘寨村曾经的写照。
  如今的刘寨村,建起了漂亮的安居小区,4个自然村的80多户200多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一座景观桥和三个涵洞连接起的又一条新路,不但使村民的出行更便捷,方圆20个行政村都会同时受益。说起这些,村民们都不由得称赞他们的女当家人程玉珍。
  那是10年前,看到乡亲们的窘境,程玉珍毅然回到刘寨村,担起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重任,开启了她的人生新篇章。进村后,她先拿出80余万元改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又抵押贷款150万元建安居小区,硬是将破旧的村落掀了个“地翻天”。上任后,她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入户征求意见,选择了发展蔬菜大棚项目。村里先后流转土地300余亩,建起春秋蔬菜大棚88个、冬暖大棚20个。以新天地、新世纪两个新型专业合作社为基础,采取“合作社+能人大户+贫困户”的模式,保证全村平均每个贫困户有一个大棚、每个大棚的收入都在2万元到3万元。
  鼓舞了士气,凝聚了民心。接下来,程玉珍带领大家不断拓展经营渠道。她聘请专家到村开展技能培训,累计开展种植、养殖、厨师、家政、电焊、理发等培训30余期,帮助贫困户提高就业技能,全村有100余人找到了就业岗位。他们积极争取项目,在山上建成100kW光伏发电站,在山下落成规模化养羊场,在山腰里发展了石磨豆腐厂、小杂粮加工厂等特色产业,全村实现了村民有事干、有钱挣,无劳动能力的村民也能够享受集体收益分红。2016年,刘寨村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超过万元。程玉珍也成为全国和全省的脱贫攻坚典型,并荣获了“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振东 一片冰心在玉壶

  漫山遍野的道地药材,带着泥土的芬芳,散发着浓郁的药香,寄托着农民的希望,在太行山间的平顺县,将“中药材第一县”的凯歌再一次奏响。
  地处深山的平顺县,曾是长治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但这里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全县仅植物药材就有300多种、大宗中药材67种、道地中药材10多种,堪称“中药材王国”。
  将中药材产业做成全县域的产业成为振东集团的共识。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振东集团迅速深入平顺县调研,最终遴选了柴胡、连翘、党参、黄芩等中药材作为主干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力争建设50万亩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为加快当地脱贫的步伐,振东集团专门成立了扶贫办,与平顺县12个乡镇、78个贫困村结对帮扶。由中层领导带队蹲点,上千名员工组成95支帮扶队伍进驻平顺县乡村,与6490个贫困户展开手拉手行动,17868名贫困人口纳入了药材产业的扶贫队伍。在振东集团的努力下,平顺县的中药材产业不断壮大并日益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和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2019年,平顺全县中药材产值达到3.38亿元,同比增长42.25%;全县农民人均中药材收入达到3700元,同比增长110.22%。此外,振东集团直接吸纳贫困户就业300余人,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2万元,间接带动2.5万人稳定增收。
  如今,振东集团已在全国6个省和全省19个县铺开了中药材种植项目,基地面积达80多万亩,在全国带动22万农户稳定增收,每户年增收2000元至3000元。2017年,振东集团的中药材产业扶贫模式入选国家十大扶贫案例;2019年,该集团董事长李安平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2021年,振东五和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 李楠
  本版图片:李宁

(责编:温文、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