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巍巍雄关铭记抗战首捷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1>>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要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10301_8a9ae8705ce4d0b0a4e2783a7f5b11c7.jpg

平型关下的移民新村,如今已成为一处新的旅游景点。张占兵摄

20210301_f5fbe64e9e4c61ce078464163a481f6d.jpg

参观者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内观看图片和实物展览。李毅摄

20210301_e0ae0b7cb0fdec033941471f9d6d586d.jpg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及馆前军事文化广场。张占兵摄


  太行千里,龙脊蜿蜒,处处雄关险隘,凝铸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见证了中华儿女团结御侮的不屈历史。
  平型关,一座英雄的关。1937年,正当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于关下设伏,并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一举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鼓舞了全国人民必胜的信念。
  如今,硝烟散尽,炮声远去,红色土地已是满目青翠的绿色家园。勒石永铭的记碑,热血洒染的枪械,让我们再次置身那个同仇敌忾的年代。
  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馆长赵优文与我们一起回溯了那些惊天动地的战斗场面——
  1937年9月23日傍晚,紧急开赴抗日前线的八路军115师师部,接到国民党第六集团军送来的《平型关出击计划》,说由他们担任正面防御和堵截,115师配合侧击。此时,接连受挫的国民党军队,士气已十分低落。
  即将与日军正面接触的115师,把首战的地点精心选在平型关前的乔沟一带。乔沟是取道平型关必经之路,中间有一处长约5公里、深20至30米的峡谷,两壁陡峭,是布“口袋阵”关门打狗的理想场所。
  大战在即,空气中也充满了肃杀之气,密布的乌云带来大雨,将士们湿透了征衣。为了精准设伏,师首长冒雨察看阵地后立即下令:343旅于当日24时出发,天亮前进入白崖台一线设伏,344旅随后开进,24日拂晓完成各种战斗准备。
  9月24日,前方传来断断续续的枪炮声,前沿部队报告,敌人将于翌日大举进攻。25日晨,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个步兵大队乘100余辆汽车,延绵10余里开进乔沟,进入115师伏击圈。
  当狂妄的日军全部钻进“口袋”后,攻击命令随即下达。此时是清晨7时整。按照师部“拦头”“斩腰”“断尾”的要求,685团、686团、687团将敌人分割包围,枪弹声响成一片。
  虽系辎重部队,但日军装备精良,还击也十分强悍,很快在军官指挥下开始反扑。增援的敌机也不时飞来,向我阵地狂轰滥炸。师首长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冲锋,与来犯者展开肉搏战。战士们端起刺刀,到处追杀,被刺死、打死的敌人,满地都是。鬼子队伍很快被拦腰斩成几段,惊慌抵抗,气焰不再嚣张。
  在杨得志685团的阵地上,有个外号“猛子”的连长曾贤生。战斗开始前,他就挑选出20名作战勇猛的战士作为突击队,每人配发一把大刀。攻击开始后,“猛子”连长拔出大刀喊道:“大刀队,上!”20名队员手抡大刀,猛虎般冲下壕沟向敌人砍击。只听得“嚓嚓”声响,杀得敌人鬼哭狼嚎,缺肢断头。“猛子”连长冲到公路上以后,大刀所到之处,眼前的敌人接连倒地。在砍杀了十多个鬼子之后,曾贤生身负重伤被五六个端着刺刀的敌人包围,他拉响了身上仅剩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位于乔沟要隘的老爷庙是一处制高点,被争夺得十分惨烈。其西侧被日军用作停车场,停了十几辆汽车。日军停放了汽车,必定配置看守人员,为避免暴露我军目标,因而没有提前占领。负责控制老爷庙的686团3营反复冲锋,最终控制了老爷庙。之后,战场形势立即改变,山沟里的日军再无还手之力。
  在争夺老爷庙的同时,阻援战也打得十分精彩,杨成武带领的独立团在友军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坚持英勇阻击,最终打得增援的日军夺路逃向涞源城。大路上、山野里、草窠中遗弃着各种姿态的敌尸300多具,机枪、步枪、手榴弹、折断的刺刀、击穿的钢盔到处都是。独立团乘胜追击50多里,一直追杀到河北涞源城下……
  “集师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这是聂荣臻元帅在86岁高龄时深情写下的《忆平型关大捷》,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赵优文告诉记者,八路军当时缺少精良武器,能打败鬼子,除了地形用得好、侦察做得好、指挥安排得好,最关键的是为了民族不怕牺牲的精神!平型关伏击战,共歼灭日军千余人,击毙日军中佐二人,缴获汽车、军械众多,堪称大捷。八路军亦由此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正确战略方针,对整个抗日大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如今的平型关儿女,发展红色旅游,打造有机社区,建成移民新村,已经在脱贫攻坚的新战场上取得伟大胜利。而那场惨烈的战斗和那种永远不屈的精神,也将定格在最深的记忆里永放光芒。

本报记者贺锴

(责编:温文、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