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一座楼 一棵树 一个光辉时刻

——遵义会议会址的红色故事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1>>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要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的遵义会议会址,一座灰白相间、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二层小楼,东侧一棵高10余米的大槐树,几乎在所有有关会址的图片、镜头中都可以看到它们相依相伴的身影。一座楼,一棵树,风雨同舟80多载,见证了无数重大历史时刻,它们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1934年底,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境内,1935年初强渡乌江后,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至17日,红军在黔军军阀柏辉章的公馆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即后来闻名中外的遵义会议。
  “柏辉章是国民党黔军第二十五军二师师长。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建造的柏公馆,用料很讲究,比如花窗、彩色玻璃等,在当地很罕见,据说很多都是从上海专门运到遵义的。”83岁的遵义会议纪念馆原副馆长田兴咏说,“柏公馆建了大概一年多,成为遵义城首屈一指的建筑,房子旁边种了棵小槐树。”
  柏辉章公馆当时在遵义城内无人不晓,红军到达遵义城之后,柏辉章家人吓得逃跑了,红军总司令部驻扎了进来。
  踩着木楼梯来到二楼的一个房间,地面铺着红木地板,天花板上吊着一盏煤油灯,中间放着一张长方形的桌子,椅子围成一圈。
  当年,20名参加者,在这间仅有27平方米、用油灯照明的小屋里,作出了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伟大抉择。
  会上,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当前应采取的军事方针。他的发言得到了包括朱德等在内的绝大部分人的支持。
  会议作出了“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重要决定,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高度评价遵义会议,称之为“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新中国成立后,朱德的一首《遵义会议》诗作,道出了转折后他的欢欣鼓舞。
  遵义会议在每一位经历者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他们当中许多人都在讲话和著述中多次谈到遵义会议。
  多少年后,朱德的夫人康克清清楚记得的,还有会址外的那棵小槐树。
  记者登上遵义会议会址主楼二楼,站在位于东侧的“朱德、康克清住室”走廊上,可以看到,走廊护栏与大槐树树干距离很近,散发的大槐树的枝条,来客甚至伸手便可够到。
  据统计,1970年以来,遵义会议会址接待中外游客近9000万人次,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里聆听红军生死转折的故事,了解到这座小楼非凡的意义。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棵大槐树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这棵槐树就是一棵有生命的文物,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转折的见证者。当人们看到这棵树,就会想起那份记忆,深受感动。所以我对它情有独钟,很珍惜它。”和古树名木打了一辈子交道、67岁的“树医生”张本光说。
  2003年,大槐树树干上因细菌引发长了一颗直径45厘米的“恶性肿瘤”,张本光果断决定用斧头切除,共修补了7处地方。切除“肿瘤”后的大槐树,生长得更加枝繁叶茂了。
  “这些年来,大大小小的病虫害它都遇到过。”张本光说,“就像一个政党,发展道路上也会碰到各种问题,关键是要向恶疾亮剑,对病灶开刀。”他拿着枝剪、铲子等工具,一面为大槐树清理青苔、修剪枝条,一面对记者说。他会定期来会址,义务为大槐树做“体检”,以预防病虫害。
  岁月如梭,80余载时光,无论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哪怕风高浪急,共产党人的信仰坚如磐石,信念的力量驱动着他们乘风破浪。
  遵义会议后,面对国民党军队重兵围追堵截,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在川黔滇万水千山间纵横驰骋:四渡赤水、虚指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他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矢志不移的崇高理想,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代代共产党人,将信仰的旗帜高高举过头顶,将必胜的信念牢牢埋在心底。
  英雄的精神在红色土地上绵延,在新的战场上传承,书写着穿越时空的信仰答卷。
  距离遵义会议会址100公里的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共产党员黄大发自20世纪60年代起,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被称为“大山里的愚公”。
  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如今的共产党人同样斗志昂扬。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遵义市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1.38万人,先后实现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871个贫困村出列,撕掉了千百年来的贫困标签,书写了新的转折。
  如今,游客来到会址参观会发现,小楼旁的槐树不止一棵,而是两棵了。20世纪80年代,大槐树的一颗种子落到树下泥土中,慢慢生根发芽,如今也有10米高了。两棵槐树生长方向正好相反,慢慢地,竟然形成一个“V”字形。
  “‘V’字象征着中国革命必胜,中国新的百年必胜。”张本光说。
  胜利在来时,胜利在当下,胜利在前方,似乎已成为属于这座楼与这棵树的特殊符号和专属意义。

据新华社电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