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贺昌:用生命书写革命信仰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贺昌:用生命书写革命信仰
贺昌烈士雕像。 本报记者王少科摄
1月28日,冬日的暖阳照耀在柳林县贺昌村弯弯曲曲的小巷里。金色的阳光,百年的老树,古朴的建筑,斑驳的光影里,门楣上“耕读传家”的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历史的厚重感迎面扑来。建筑无声,岁月有情,从这里走出的革命青年——贺昌,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里,用自己29岁的生命时光,谱写了一曲嘹亮的共产党人信仰之歌。
在一孔孔窑洞前,我们驻足凝望,倾耳聆听从吕梁山走出的这个革命青年的光辉历程。贺昌,1906年出生于山西省柳林县柳林镇贺昌村一个士绅家庭。1913年至1918年,贺昌在柳林镇小学读书,他的父亲贺雨亭,是清末拔贡,学识渊博,思想开明,为人正直。少年贺昌深受其父影响,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爱国报国的种子。贺昌曾在一篇作文中写道:“国家灾难临头,应挺身而出,即使牺牲也不退缩。”
1918年,贺昌考入离石县立高级小学(今贺昌中学的前身)读书,在校期间,结识了从该校毕业后在太原、北京等地上学的张叔平、李燕熬、田开疆等进步青年,他的班主任也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的进步人士,受他们的影响,贺昌的思想更加活跃。1919年,13岁的贺昌写下《壮志歌》——“扛罢笔杆再扛枪,经文纬武干一场。颈血常思敌国溅,寸心久欲报家邦。”
1921年5月,贺昌与高君宇等共同创建了山西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后任青年团太原地方执委会书记。1923年贺昌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入上海大学学习。他先后在太原、安源、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从事青年和工人运动,被选为共青团第三、第四届中央委员。其间,贺昌曾为《中国青年》撰写《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五年来的奋斗》《青年学生与职工运动》等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青年运动与工农运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他随后参与组织发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是中共江浙区委负责人之一。
1926年1月,贺昌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身份,参加了国际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莫斯科召开的代表大会。
1927年7月中旬,贺昌被指定为中共前敌军委委员,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又参加广州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1928年,贺昌参与重建中共湖南省委,选派干部,输送物资,支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他曾被选为中共第五、第六届中央委员。
1929年夏,贺昌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主管两广及湖南等地党的工作,协助邓小平策划了百色起义。1930年春,贺昌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他曾组织唐山兵变和多次武装暴动,均因没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在强敌进攻下失败。次年贺昌到中央苏区,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代主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后参加南雄水口等战役和中央苏区反“围剿”。他重视部队党的建设和政治教育,曾协助王稼祥主持召开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
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贺昌留在赣南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为掩护主力转移,他曾亲率一支部队抗击敌人,右腿负伤,仍坚持指挥。后遭敌大举围攻,形势危急,贺昌鼓励大家:“不仅要当胜利时的英雄,也要当困难时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在困难中考验出来的。”
1935年3月贺昌率部向粤赣边突围,10日在江西会昌与国民党军作战中英勇牺牲,年仅29岁。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陈毅在《哭阮啸仙、贺昌同志》一诗中沉痛地写道:“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阮誉传岭表,贺名播幽燕,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全。”寄托了对贺昌等同志的深切哀思。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63岁的康序是土生土长的柳林人,退休前是吕梁学院中文系教授,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贺昌革命史的研究。“百年前,十几岁的贺昌,胸怀共产主义信仰,毅然决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100多年来,正因为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我们的党才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今天,共产主义信仰依然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我们缅怀贺昌,就是要学习贺昌为了共产主义信仰勇于牺牲的高贵品格。”康序告诉记者。
英雄已经远去,但党和人民没有忘记。1984年,柳林县为纪念贺昌烈士,修建了贺昌烈士陵园。2015年,柳林县政府在陵园内修建贺昌纪念馆、贺昌雕像。如今,贺昌烈士陵园已是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都有数千人到这里缅怀革命先烈。王五林是贺昌纪念馆的管理员,从2015年开始,她每天坚持把纪念馆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荣誉。闲暇的时候我会把孩子们带来这里,给他们讲贺昌的故事。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王五林告诉记者。
在贺昌纪念馆采访,我们遇到了吕梁学院大二学生刘思源。他告诉记者,贺昌是我们柳林的骄傲,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楷模。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之作为不可动摇的信仰,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
如今,走在柳林县城,处处可见贺昌的“身影”,贺昌中学、贺昌大街、贺昌村……贺昌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
本报记者王少科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