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山西最早的中共党员高君宇:“我是宝剑,我是火花”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山西最早的中共党员高君宇:“我是宝剑,我是火花”
高君宇纪念馆。 贾媛媛供图
参观者在高君宇纪念馆内听取解说。 本报记者曹婷婷摄
1月26日,出太原市向西北行百余公里,翻越数个山岭,汾水环绕间,记者来到娄烦县静游镇峰岭底村。雪后初霁,站在高家大院二层远眺,群山屹立,豁目开襟。
110年前,少年高君宇想必也日日望着这片风景,想要走出大山,走向自己的理想。
1896年10月22日,高君宇在这座院子里出生。至1912年考入省立一中,他最初的16年人生都在这里度过,奔走革命后,也曾多次回乡在这里秘密从事党的活动。
这是一座典型的晋西北院落,始建于清咸丰年间高君宇曾祖时,依山而居,坐北朝南,窑洞为主,青砖灰瓦。只站在院门外一望,就能知晓高家家境殷实。“明末,高君宇的祖辈从陕西米脂逃荒至此,在四间小土窑里落脚、生根。”高君宇故居纪念馆馆长史锦明告诉记者,高家祖辈即有拾金不昧的故事载入县志,在良好家风的言传身教下,高君宇成长为一个正直、有抱负的青年。
史锦明曾是峰岭底村的一位小学教师,听着高家的故事长大。高君宇故居修缮后,他在这里守了22年,研究了22年,也为前来探寻革命足迹的人们讲了22年。言谈间,他对这位共产主义战士充满了崇敬和钦佩。
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锤炼,坚定了高君宇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
“在父亲的影响下,高君宇思想活跃,勇于接纳新生事物,向往变革与革命。”高君宇的父亲高配天是当地有名的开明绅士,慈善仁厚,辛亥革命前积极参加革命组织同盟会,拥护并响应革命。后担任过长达10年之久的静乐县商会会长,曾被当地政府授予“咸与维新”“热忱国事”的牌匾。
1903年,高君宇入私塾,开始接受启蒙教育。正是从父亲和客人的一次次交谈中,他知道了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秋瑾、孙中山。
1909年,高君宇考入县立高等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与父兄带头剪掉了辫子,以示革故鼎新。并且强烈反对母亲给妹妹缠脚,设法帮妹妹把缠好的双脚放开。
1912年,怀着立意深造的决心,高君宇考入太原模范中学校。次年,学校更名山西省立一中。学习期间,他关心时事,广泛选读京沪各大报纸及时人名著,常读《晨报》《申报》《新闻报》和《康梁文钞》《章太炎文集》等进步刊物。
1915年5月,省立一中师生得知“二十一条”消息,群情激奋。高君宇“目击时艰,痛国沉沦,辄愤懑填胸”,和同学发动捐款,翻印“二十一条”全文并附注释,在学校和街头散发,揭露袁氏卖国行为,唤醒国民与之斗争到底。
同年12月,袁世凯称帝,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消息传到太原,高君宇积极响应,和同学们上街游行宣传,揭露袁世凯卖国、专制、独裁罪行,并将《袁氏窃国记》等资料寄回家乡,激发家乡人民的爱国热情。
1916年9月,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学。史锦明告诉记者,高君宇入北大的初衷本是想学好地质学,开发山西资源,实业救国。当时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提倡“学术思想自由”,思想极为活跃。其间,高君宇“求学之余,兼留意政治”,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19年2月,高君宇当选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5月3日,北洋政府准备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的消息传到北京,国民杂志社提议发动北京各校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抗议日本无理要求,打击亲日派,伸张民族正义。高君宇积极参与组织领导了这次规模空前的运动。当晚,北京大学和北京各校学生在北大三院礼堂举行大会,高君宇慷慨陈词,声泪俱下,大呼“救国图存”。
5月4日下午,高君宇走在游行队伍前列,率领北大学生及北京各校学生齐集天安门,之后带头冲进曹宅,痛打张宗祥,火烧赵家楼。6月,他和北京学联代表赴太原发动山西学生参加全国学生联合行动。8月,他返回太原,指导王振翼等创办《平民周刊》,旨在唤醒山西人民反对阎锡山的独裁统治。
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锤炼,使高君宇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1920年,他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在长辛店创办工人子弟学校,建立工人俱乐部和职工联合会,领导发动了北方早期的工人运动。同年,高君宇受陈独秀之托,回山西调查工人劳动状况,并指导青年运动。5月1日,在李大钊主编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调查文章《山西劳动状况》。文章报道了山西劳工的生活和工作状况,揭露了军阀的黑暗统治。同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高君宇是这个小组最早的成员之一和中共一大之前全国58名党员之一,也是山西最早的中共党员。
播下星星之火,照亮了山西党建的坎坷征途
从1912年进入省立一中,到1925年如彗星般殒灭,13年间,高君宇如“历史使命的走卒”,徒步万里追逐心之所向。这个来自黄土高原的青年,脚踏黄土出发,又高举着炬火为家乡播下星星之火,照亮了山西党建的坎坷征途。
1921年春,高君宇被派回山西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5月1日,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6月,《工人周刊》创刊,高君宇担任编辑;11月17日,高君宇、邓中夏等19人签名的《发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启事》在《北京大学日报》上刊登,把本年3月22日已拟好的启事公之于众,这是马克思学说传播史上的一个重要文献。
1922年1月20日,高君宇等代表中国共产党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被大会推选为执行委员,受到列宁的接见。7月,高君宇以北京代表身份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第二届执行委员。
1923年2月4日至7日,高君宇领导京汉铁路总同盟罢工,指导罢工斗争,在极其严重的白色恐怖下,3月24日,和罗章龙等秘密编印、发行《京汉工人流血记》一书,高君宇为该书撰写后序《工人需要一个政党》,文中直言“我们从事的是个很长远的战争”“最后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并以“中国共产党万岁”结尾。6月12日,中共三大召开,高君宇受党的委派,积极从事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工作,奔波于上海、广州、北京等地。11月1日,作为“政治指导”和“沟通山西和各省人民斗争联系”的《平民》在北京复刊,由高君宇任主编。
1924年2月和5月,根据北京区委的指示,高君宇先后两次回到山西,着手进行中共山西党组织的建立和筹划山西国共合作的事宜。回到太原后,高君宇即介绍太原团地委负责人潘恩溥、团地委委员张叔平、青年团法政专门学校支部书记侯士敏入党,与早期党员李毓棠等成立了中共太原小组。在此基础上,1924年夏,中共太原支部建立。
1925年,高君宇随同孙中山抵达北京。他本就有肺病,经常咯血,经历了广州的紧张战斗、北上一路劳顿,病情愈加严重,被迫住院治疗,后于同年3月病逝,年仅29岁。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宝剑之光,熠熠生辉,火花绚烂,永不泯灭
2018年,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创排了新编革命现代晋剧《高君宇与石评梅》,并在峰岭底村首演。“高君宇家境优渥,却为共产主义奔走一生。这是一位革命者的信仰、责任和担当。我深深地为之震撼,受之鼓舞。”3年来近200场演出,每一次排练和演出,高君宇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武凌云都与之共情。每年“五四”,他都会去高君宇纪念馆祭奠,感受人们对先辈的悼念。
“同志们,二七大罢工后,反动势力疯狂加紧对我工人运动、学生运动镇压。当前,我党最重要的任务是尽快在全国各地建立党的组织,团结广大工人、学生、各进步人士,与敌人作斗争,迎接革命大高潮的到来!”1月27日,再次向记者背诵这句记忆深刻的台词时,武凌云依旧汗毛竖立,“特殊环境下的坚定信念不仅感染着我,也感染着每一位观众。红色文化要一直讲下去,革命英雄也会一直演下去。”
初心如磐,使命传承。高君宇的事迹在娄烦县家喻户晓,高君宇的红色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娄烦人民。
2013年6月,高君宇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许多单位选择在这里举行入党、入团仪式,学校也组织学生来此聆听英雄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2019年7月,娄烦县委县政府与北京大学达成共识,在高君宇故居纪念馆成立了北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2020年,开展了一系列的高君宇红色研学实景课堂;今年1月4日,中国诗歌春晚山西会场红色诗剧《耀亮宝剑的光芒》开机仪式也在此举行。娄烦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任瑛表示,“将进一步加大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的梳理挖掘,大力开展红色旅游,努力讲好红色故事,让更多的青年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让红色资源成为助推‘十四五’时期娄烦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在1924年给恋人石评梅的信中,高君宇这样写道:“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石评梅在高君宇的墓碑上刻下了他生前的诗句,这句诗,也永远刻在中国革命史的丰碑上。宝剑之光,熠熠生辉,火花绚烂,永不泯灭。
本报记者曹婷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