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对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全面评估。全省共创建11个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和1005个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14个4 A级和233个3 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50个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和96个历史文化名村。
山西晚报客户端讯 12月4日,山西晚报记者从省林草局获悉,截至11月底,山西省太行山绿化工程2020年14.48万亩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标志着国家太行山绿化工程“十三五”建设任务圆满收官。 “十三五”期间,我省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共完成国家总计下达任务64.1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工程37.71...
管涔百里林海三道川刘家嶂康养基地造林现场中村林场苗圃坪松林场苗圃左权龙泉森林康养基地造林现场“十三五”期间,省国有林场和种苗工作总站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绿化彩化财化”总体要求。
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建设1个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1个中医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1个全国流派和13个全国传承工作室、126个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1个县级中医师承教育基地。
近年来,我省立足于破解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大力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先进技术引进和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开展包括绿色开采、绿色消费、新能源等方面的技术攻关,不断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能源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抢占能源转型变革先机。
本报讯狠抓电网改造升级,激发贫困地区发展动力。“十四五”期间,省电力公司将积极探索研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完善“脱贫指数”的大数据防返贫监测处置机制,加快推进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推动实现农村供电服务均等化,带动乡村电气化高质量发展。
1月10日, , 2020年全省退出煤炭产能4099万吨/年, “十三五”期间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5685万吨/年,圆满完成“十三五”煤炭去产能任务,煤炭行业迈入高质量转型发展快车道。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全行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踏上了新征程。
山西晚报记者近日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十三五”期间,我省累计完成造林2182.76万亩,向黄河的年输沙量也由20世纪末的1.2亿吨减少到目前的1700万吨。数据显示, 2019年,我省天保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量92.72亿立方米,与2014年相比增加71.23亿立方米。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顶风破浪、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山西晚报讯(山西日报记者杨文)10月9日,省委书记、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楼阳生主持召开省委第四十四次专题会议暨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针对高危行业领域、住建行业、职业院校、残疾人、青年、“山西护工”、快递员、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行业和类型,各种项目制培训广泛深入开展,全省各地探索创新,政府主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师带徒等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相继涌现。
当年愚公移山处,如今桥隧相连地,金路如带,直下中原, 9月23日零时起,经过近4年时间建设和5个月的试运营,阳城至蟒河段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我省南部又一条出省通道顺利打通。
山西是黄河流域的农业摇篮,农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3月,我省发布“山西药茶”区域公用品牌,让药茶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支撑、农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文旅茶融合的新载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转型山西而言,创新更是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逻辑起点。实现了高纯度碳化硅单晶的商业化量产是山西省“111”创新工程中炭基新材料产业领域的项目之一,除了炭基新材料产业外, “111”创新工程还包含半导体、特种金属材料、大数据融合创新、煤机智能制造等14个重点产业领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转型山西而言,创新更是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逻辑起点。实现了高纯度碳化硅单晶的商业化量产是山西省“111”创新工程中炭基新材料产业领域的项目之一,除了炭基新材料产业外, “111”创新工程还包含半导体、特种金属材料、大数据融合创新、煤机智能制造等14个重点产业领域。
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大同、运城航空口岸获批正式开放,五台山航空口岸临时开放,我省航空口岸数量跃居中部第一。发挥开发区开放平台作用、加强综合保税区开放平台建设、构建开放口岸平台新格局、建立多元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我省通过集聚各平台服务能力,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持续扎实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党员教育管理从严从实;实施“墩苗”计划,提升党员干部队伍能力水平;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大力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狠抓基层阵地建设;严格按照好干部标准选贤任能;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密切联系群众,冲锋斗争抗疫一线、脱贫...
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密切联系群众,冲锋斗争抗疫一线、脱贫攻坚、新兴产业、改革发展等主战场……2016年以来,省委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审视、摆位和推进,着力强化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
山西白求恩医院与永和县人民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分别与清徐县、河津市、盂县人民医院、应县人民医院,山医大一院与盐湖区人民医院、万柏林区中心医院构建了新型托管机制,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的管理、医疗、学科、人才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山煤集团长春兴煤矿打造“云控矿山”,进一步拓展智能开采工作面范围……我省积极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推动煤炭开采由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打造无人智能开采新模式。
”近年来,我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对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全面评估。全省共创建11个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和1005个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14个4 A级和233个3 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50个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和96个历史文化名村。
山西晚报客户端讯 12月4日,山西晚报记者从省林草局获悉,截至11月底,山西省太行山绿化工程2020年14.48万亩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标志着国家太行山绿化工程“十三五”建设任务圆满收官。 “十三五”期间,我省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共完成国家总计下达任务64.1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工程37.71...
管涔百里林海三道川刘家嶂康养基地造林现场中村林场苗圃坪松林场苗圃左权龙泉森林康养基地造林现场“十三五”期间,省国有林场和种苗工作总站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绿化彩化财化”总体要求。
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建设1个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1个中医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1个全国流派和13个全国传承工作室、126个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1个县级中医师承教育基地。
近年来,我省立足于破解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大力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先进技术引进和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开展包括绿色开采、绿色消费、新能源等方面的技术攻关,不断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能源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抢占能源转型变革先机。
本报讯狠抓电网改造升级,激发贫困地区发展动力。“十四五”期间,省电力公司将积极探索研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完善“脱贫指数”的大数据防返贫监测处置机制,加快推进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推动实现农村供电服务均等化,带动乡村电气化高质量发展。
1月10日, , 2020年全省退出煤炭产能4099万吨/年, “十三五”期间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5685万吨/年,圆满完成“十三五”煤炭去产能任务,煤炭行业迈入高质量转型发展快车道。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全行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踏上了新征程。
山西晚报记者近日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十三五”期间,我省累计完成造林2182.76万亩,向黄河的年输沙量也由20世纪末的1.2亿吨减少到目前的1700万吨。数据显示, 2019年,我省天保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量92.72亿立方米,与2014年相比增加71.23亿立方米。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顶风破浪、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山西晚报讯(山西日报记者杨文)10月9日,省委书记、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楼阳生主持召开省委第四十四次专题会议暨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针对高危行业领域、住建行业、职业院校、残疾人、青年、“山西护工”、快递员、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行业和类型,各种项目制培训广泛深入开展,全省各地探索创新,政府主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师带徒等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相继涌现。
当年愚公移山处,如今桥隧相连地,金路如带,直下中原, 9月23日零时起,经过近4年时间建设和5个月的试运营,阳城至蟒河段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我省南部又一条出省通道顺利打通。
山西是黄河流域的农业摇篮,农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3月,我省发布“山西药茶”区域公用品牌,让药茶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支撑、农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文旅茶融合的新载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转型山西而言,创新更是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逻辑起点。实现了高纯度碳化硅单晶的商业化量产是山西省“111”创新工程中炭基新材料产业领域的项目之一,除了炭基新材料产业外, “111”创新工程还包含半导体、特种金属材料、大数据融合创新、煤机智能制造等14个重点产业领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转型山西而言,创新更是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逻辑起点。实现了高纯度碳化硅单晶的商业化量产是山西省“111”创新工程中炭基新材料产业领域的项目之一,除了炭基新材料产业外, “111”创新工程还包含半导体、特种金属材料、大数据融合创新、煤机智能制造等14个重点产业领域。
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大同、运城航空口岸获批正式开放,五台山航空口岸临时开放,我省航空口岸数量跃居中部第一。发挥开发区开放平台作用、加强综合保税区开放平台建设、构建开放口岸平台新格局、建立多元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我省通过集聚各平台服务能力,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持续扎实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党员教育管理从严从实;实施“墩苗”计划,提升党员干部队伍能力水平;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大力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狠抓基层阵地建设;严格按照好干部标准选贤任能;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密切联系群众,冲锋斗争抗疫一线、脱贫...
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密切联系群众,冲锋斗争抗疫一线、脱贫攻坚、新兴产业、改革发展等主战场……2016年以来,省委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审视、摆位和推进,着力强化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
山西白求恩医院与永和县人民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分别与清徐县、河津市、盂县人民医院、应县人民医院,山医大一院与盐湖区人民医院、万柏林区中心医院构建了新型托管机制,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的管理、医疗、学科、人才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山煤集团长春兴煤矿打造“云控矿山”,进一步拓展智能开采工作面范围……我省积极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推动煤炭开采由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打造无人智能开采新模式。
”目前,我省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已涵盖苹果、梨、红枣、核桃、谷子、黄花等品种,其中黄花、谷子、苹果、梨还入选了山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共收到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曲艺、摄影、杂技、剪纸、微电影、短视频等各类原创作品4600余件,在“山西文艺微矩阵”平台以“勇担使命·共克时艰——山西文艺界在行动”专栏形式展示展播,发布专题报道159篇。
12月1日,在山西新碳超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来自太原理工大学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正在进一步调试和完善煤层气制备金刚石生产线。
今年以来,我省加快重点产业创新生态构建,首批确定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等19家单位为我省工信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确定山西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02家单位为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单位。
11月20日, 2020年山西省农业品牌发布会召开,大同黄花等4个品牌获得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清徐葡萄等11个品牌获得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我省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两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范围,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制定并完善城乡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减轻“两病”患者门诊用药费用负担。
“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
省委宣传部电影处负责人介绍,我省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以提高放映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充分让老百姓享受电影带来的快乐为总目标,按照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的要求,每年为28079个行政村放映公益电影33万余场。
2020年3月,山西公安又在1325个派出所推出“一门通办”综合服务,筛选了群众需求量最大,占交警总业务量76%的交通违法处理业务、机动车业务、驾驶证业务等17项业务,将占出入境总业务量96.1%的护照申请等5项业务在派出所窗口系统集成,让群众实现“就近办”。
在健全完善环境保护法规方面,我省及时加快跟进配套完善立法步伐, 2017年修订了环境保护条例, 2018年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2019年加紧出台了水、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制定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决定,今年还要制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