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手记】让垃圾有个好“归宿”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1>>聚焦2021山西两会>>代表委员说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面对快速增长的城市生活垃圾,如何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改善人居环境?
  我认为,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是必由之路,我省还需在这方面快速推广和落地实施。
  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垃圾分类应该是文明社会中每一个公民必备的素养和习惯。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建议垃圾分类知识与技能培养进校园,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将时尚和科技元素融入垃圾分类推广。现在大家工作都很忙,很难将注意力再分配到垃圾分类这种问题上,建议使用“上门服务+物质激励”的方式,引导规范大家的行为。比如通过微信、小程序、电话或互联网等方式一键预约上门回收干垃圾,实名制的回收员收到订单后现场称重、贴溯源二维码,并给予居民每公斤干垃圾一定的环保金奖励。环保金可以在小区的超市、菜店以及网上商城使用。干垃圾可享受上门回收并得到环保金,对于湿垃圾则鼓励居民主动到交投点来投递,同样给予环保金奖励。
  垃圾分类要有产业链思维。垃圾分类新政策,不仅意味着新的生活方式,也意味着新的市场。纵观生活垃圾的“一生”,至少包含以下几个环节:分类、投放、运输、处理、再生(包括回收、焚烧、填埋),每个环节都是一个大市场,建议相关企业找准市场的切入点,形成有规模、可持续的产业链。未来,垃圾“再资源化”的路径和企业应该越来越多。只有下游企业发展壮大,上游企业才能“有利可图”,才能让垃圾分类产业良性运转起来,摆脱“投资人钱花完就关门”或靠政府“输血续命”的困境。
  环境的改善不光是国家和政府的事,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把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收拾得干干净净,也希望更多的人和企业投身到我们的垃圾分类产业中来。

省人大代表 李鹤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