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汇通五万吨磷酸铁锂项目——

【转型为纲 项目为王 改革为要 创新为上】精耕锂电产业前端 谋划全产业链发展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1>>聚焦2021山西两会>>要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6月19日,记者驱车来到了河曲县文笔镇经济技术园区。
  一进入园区,河曲县招商局局长郑永厚开门见山:“今天我们要了解的5万吨磷酸铁锂生产项目,是落地我县的第一个高新技术、新材料项目。这个项目由河北安耐哲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在我县注册成立了山西中能汇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磷酸铁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主要产品为高密度纳米磷酸铁锂……”
  一边听着介绍一边向前走,不到5分钟的路程,记者来到了项目建设地。
  工地上,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师傅精神抖擞,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来回穿梭,混凝土搅拌机“轰轰”运转,工人们在马不停蹄作业中,好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
  “项目总投资17亿元,分三期建设。”山西中能汇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民向记者介绍说,“目前进行的是第一期的建设任务,项目主体厂房已经于去年年底竣工。”在已经建好的2号厂房,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安装辊道炉。据了解,预计8月份就可进行试生产。
  “这样的厂房将会有5个,全部用于磷酸铁锂粉末的生产。”李民说,“生产车间将采用全自动化输送粉料,整个生产线从投料开始,都在密封的生产线上运行,不会看到漫天粉尘飞扬。”
  小小的粉末究竟有多高的附加值?面对记者的疑惑,山西中能汇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霄做了一番解释。
  按照国家现在的发展布局,新能源是大势所趋。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储能、通信等领域,将来都对新能源有着强烈需求,将拉动锂电池的快速增长,而磷酸铁锂作为纯电动汽车和光伏风电储能锂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无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该团队拥有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制备的核心技术,才能炼“粉”成“金”。
  “生产1吨磷酸铁锂需要约954公斤磷酸铁、246公斤碳酸锂和约60公斤碳源等助剂。近几年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磷酸铁锂价格处于高位运行,磷酸铁锂市场价格约为6万元/吨。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就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吕霄说。
  吕霄是河曲本地人,近十年来主要从事光致发光材料的性能研究和制备技术、光催化异质结薄膜的制备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制备以及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产业化应用、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制备及钠离子电池的工业化应用等研究。
  他朴素的衣着,言谈举止间透着阳光和自信。“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之所以选择落户河曲,一是要回报家乡,二是因为河曲政策好,政府在厂房建设、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比较大。”
  吕霄告诉记者,山西提出要围绕打造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做优做强新动能。“我们遇上了一个好时代,也处于一个好行业。”
  “5万吨磷酸铁锂生产项目”对于河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2018年对接到2019年落地再到2020年施工建设,河曲县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推进。
  正如河曲县县长任鸿宾所说,磷酸铁锂是河曲县大力引进的极具转型升级代表性的高质量项目,对于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全县劳动力就业、巩固脱贫成效具有很大作用。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园区和相关部门拉出时间表、线路图,推行项目进度定期通报、项目专人服务、重点项目路线图管理等方式方法,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尽早投产达效。
  一个落地的新项目,孕育着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处产业的新布局,积蓄着由大到强、向做强做大战略转变的新动能。
  面对明天,郑永厚、吕霄、李民他们都满怀渴望,也充满了信心:“磷酸铁锂是新材料电池产业链的前端产业,可吸引上下游产业如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池外壳、电芯及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等项目,逐步形成锂离子电池全产业链,争做华北领头羊。”

本报记者郑娜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