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山西|一代名相陈廷敬颂晋国
诗画山西|一代名相陈廷敬颂晋国
清初名相陈廷敬,是极富成就的学者和诗人,一生勤于写作,几无搁笔,其诗文被康熙称赞“拟诸姚房李杜”,更被当时无数文人学子奉为上乘佳作。
这首气势雄浑的《晋国》,即为其代表诗作之一。
①强天下:在天下称为强盛。晋国从晋文公起数世为诸侯盟主,“城濮之战”败楚,“殽山之战”败秦,国力相当强盛。
②秦关:秦国通向东方诸侯国的关隘,借指边界。域中:国境之内。
③千乘(shèng):千辆兵车,借指强大的军队。合:交战,交锋。血气:血性,勇气。
④紫塞:北方边塞。
⑤虎狼:指异族侵略者。纵逸:猖獗。
白话译文
遥想当年晋国称霸天下,曾经将秦兵阻挡在函谷关内。
与强大的楚军狭路相逢,众将士驱马挥戈同仇敌忾。
巍巍太行横亘在边塞重镇,滔滔黄河开辟出英雄大地。
我大好河山岂容侵犯?乡间父老都会拿起武器保卫家园。
作品赏析
陈廷敬的诗文,在清康熙年间广受赞誉。这首《晋国》气势磅礴,一经传出就受到当时许多学子的膜拜。
诗中回顾了晋国昔时的强盛,生动描绘了晋地山川的险要,歌颂了晋国百姓同仇敌忾、保卫家园的民族精神。
诗中山西
晋国
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
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
▲晋文公重耳
晋襄公时期先后在崤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
晋景公时,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独霸中原,晋国霸业达到巅峰。
▲晋悼公姬周
晋平公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
前376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废为庶民,晋国正式消亡。
晋国鼎盛时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的广大地区。因国力强大,晋国经常压制住齐、秦、楚三个大国,在春秋时期大多数时间里独霸中原。《左传》《国语》《史记》中皆言晋国为春秋四强国之一。
陈廷敬
▲陈廷敬
陈廷敬(1638年―1712年),字子端,泽州府阳城县中道庄(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秘书院检讨,曾教导康熙帝。康熙十四年(1675年),擢内阁学士、经筵讲官、礼部侍郎,历任左都御史、工户二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担任《康熙字典》总修官。康熙五十一年病逝,时年七十五,谥号文贞。
陈廷敬工于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著有《午亭文编》五十卷,收录于《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他曾将《午亭文编》送呈康熙御览,康熙赞曰“拟诸姚房李杜”,所作各体诗“清雅醇厚,非积字累句之学所能窥者”。
▲陈廷敬撰《午亭文编》
陈廷敬为政清廉,《清史稿》给其以“清勤”之评价。
清乾隆时期文学家沈德潜评曰:“五语表其奏疏光明,贤于孔光削草之媚。六语表其持躬洁白,同于寇莱公行己之清。‘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魏野呈莱公语也。”“扬州八怪”之一的文学家金农亦写诗赞曰:“独持清德道弥尊,半饱遗风在菜根。”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午亭山村)
陈廷敬在家乡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所建的午亭山村,即今皇城相府,如今总面积3.6万平方米,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皇城相府
本期参考资料:
姚奠中《咏晋诗选》
司马迁《史记·晋世家》
左丘明《左传》
李学勤《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沈德潜等《清诗别裁集》
阳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