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山西|汉武帝“打卡”山西,写下绝调传千古
诗画山西|汉武帝“打卡”山西,写下绝调传千古
①辞:韵文的一种。
②黄落:变黄而枯落。
③秀:此草本植物开花叫“秀”。这里比佳人颜色。芳:香气,比佳人香气。兰、菊:这里比拟佳人。“兰有秀”与“菊有芳”,互文见义,意为兰和菊均有秀、有芳。
④佳人:这里指想求得的贤才。
⑤泛:浮。楼船:上面建造楼的大船。泛楼船,即“乘楼船”的意思。汾河:起源于山西宁武,西南流至河津西南入黄河。
⑥中流:中央。扬素波:激起白色波浪。
⑦鸣:发声,响。发:引发,即“唱”。棹(zhào):船桨。这里代指船。棹歌:船工行船时所唱的歌。
⑧极:尽。
⑨奈老何:对老怎么办呢?
白话译文
秋风刮起,白云飘飞,草木枯黄大雁南归。
兰菊秀美,散发着淡淡幽香,思念美人难忘怀。
乘坐楼船行驶在汾河上,行至河中央激起白色波浪。
吹起箫来打起鼓,船工唱起了歌,欢喜到极点的时候忧愁就无比繁多。少壮的年华总是容易过去,渐渐衰老是没有办法的事!
诗中山西
汾河,古称“汾”,又称汾水,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汾河流经山西省的忻州市、太原市、吕梁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6市的29县(区),全长713公里,流域面积39721平方公里,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汇入黄河。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被山西人称为母亲河,在山西省的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地位举足重轻,有许多地名(汾阳、襄汾等)、产品名(汾酒)与汾河有关。
后土祠,是中国民间广泛信仰的神祗,总司土地之神。位于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是中华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现存后土祠,虽不及唐宋时之壮观,但其布局严谨完整,仍为国内最具规模的后土祠庙之冠。
作品赏析
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是中国文学史上“悲秋”的名作。诗共有九句,可分作四层。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为第一层,点出季节时令特点。这两句状物描景,有色彩形象,有流动感,念来自然平易,而句式结构又十分紧促干练,起、飞、落、归这几个动词的组合,直给人以物换星移的紧迫感。此后曹“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和唐诗“秋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等诸如此类的佳句,无不受到《秋风辞》的启示,而兀出一定的继承、借鉴关系。
三、四句“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为第二层,是作者的因景联想和中心情思,兰草的秀丽,菊花的清香,各有千秋,耐人品味。春兰秋菊自有盛时,作者观赏的情趣和心态可以相见。接着作者由对花木的观赏,引发起对佳人的怀念,这种由物到人的移情,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是常用的手法,如屈原《离骚》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之句。“怀佳人兮不能忘”里的“佳人”不仅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对事业的追求心愿,正象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的高洁一样。
五、六、七句“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为第三层,是泛舟中流的生动描绘,诗情复又一振,极写武帝泛舟中流、君臣饮宴的欢乐景象。汉武帝与群臣祭祠后土之后,坐着楼船渡过汾河,但见河中心翻滚起白色的鳞鳞水波,这时楼船上宴饮正酣,箫鼓齐鸣,乐工歌伎们唱着舞着,与那艄公划船的声音上下相应和,不绝于耳。这一层每句均包含两个动词,依次泛、济、横、扬、鸣、发的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呼之欲出。
八、九句“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为第四层,是作者此次行幸河东,乐极哀来的深沉感慨。过分的欢乐之后,又带给人哀怨的心绪,青春难再,老之将至,因而不得不及时行乐了。这一描状自然景物后的思想归结,仍没有摆脱了古代骚人墨客的低沉情调。正象汉武帝本人一样,既有平南越、斥匈奴、兴太学、崇儒术的文治武功,又有敬神仙、请方士,因横征暴敛至使“流民愈多,盗贼分行”的过错(见《汉书》卷四十六《石庆传》),所以这首《秋风辞》既有不少自然流畅,使人成诵难忘的秀句,又有叹息人生短暂的虚无色彩。
此诗语言清丽、明快,句句押韵,节奏快,乐感强,在艺术风格上受楚辞影响较大。全诗构思巧妙,意境优美,音韵流畅,很适合于传唱。
名家点评
《韵语阳秋》:“高祖《大风》之歌,虽止于二十三字,而志气慷慨,规模宏远,凛凛乎已有四百年基业之气。”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至之宗。”《诗薮·外编》卷一:“帝王诗歌之美者,非当时臣下所及。”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本期参考资料:
任克良编《拜城诗词选编》
李寅生著《中国古典诗文精品读本》
霍松林著《霍松林选集》
姜葆夫选析《汉魏六朝诗歌赏析》
黄绍筠著《中华古典诗歌吟味》
贺新辉主编《古诗鉴赏辞典(上)》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