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最”理念抓搬迁 精准扶持奔小康
——山西省垣曲县晋海花园安置区后续扶持工作汇报
“四最”理念抓搬迁 精准扶持奔小康
——山西省垣曲县晋海花园安置区后续扶持工作汇报
垣曲县是山西省省定贫困县,国土面积162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88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其中农业人口16万,贫困人口33489人。“十三五”期间,易地搬迁2955户9190人,涉及深度贫困整自然村搬迁133个,全县共建设13个安置点。
晋海花园小区共安置650户2352人,我们坚持“四最”理念,全方位做好后续扶持工作,努力打造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安置点。
把最好的政策用起来,解决好公共服务问题。
垣曲县面对辖区97.2%是山地丘陵,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现状,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推进城镇化进程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引导贫困群众向县城聚集,“十三五”期间9190个搬迁群众中有7625人集中安置,占比82.97%,全县13个安置区有8个在县城;“十一五”以来,全县从农村搬入县城人口达3.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改变了搬迁群众的居住环境,县城建成区面积由8.1平方公里扩展到16.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县城和国家级园林城市,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把最全的设施配起来,解决好社会融入问题。
晋海花园搬迁群众来自10个乡镇95个村,生活习惯不同,风俗文化各异。为了让搬迁户尽快融入新生活,我县全力打造“十有十到位”安置点,“十有”指的是配套设施,包括党员活动室、业委会办公室、物业中心、卫生室、幼儿园、警务室、文体活动室、就业服务点、便民超市和休闲广场;“十到位”指的是公共服务,包括党员阵地、产业支撑、就业保障、物业管理、治安联防、活动场所、议事组织、工作经费、民调机构和困难帮扶。同时,印制了《搬迁户服务手册》,在不改变搬迁户户籍,并保障其政策补贴、收益分配、社保权益、转移支付、脱贫政策等旧村权益五个不变的前提下,拥有了一个和市民一样的培训就业、看病上学、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和生活便利的身份证明。
将最优的服务做起来,解决好社区治理问题。
晋海花园党支部38名党员来自10个乡镇22个村,为规范党员管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县委出台了对搬迁党员的管理办法,明确了乡镇和社区对党员管理的双重权限。在支部的组织领导下,安置区按照“自治、法治、德治”的理念,选举了楼道长、楼长和业主委员会,聘请了物业公司,设立了社区网格,任命了网格长;参照村级组织管理办法,建立了“一约五会”,及时解决困难问题,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协调人社、卫健、文旅等职能部门积极开展就业对接、免费义诊、送戏进小区等服务活动,群团组织和志愿者定期到小区开展生活技能培训;在传统节日,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帮扶单位和帮扶人每月开展一次“服务进社区”活动,帮助搬迁群众适应城市生活。
用最准的路子富起来,解决好就业致富难题。
按照“巩固旧村产业、扶持就业创业、菜单式选择、保姆式服务”的工作思路,建立了培训、就业、产业、帮扶四本台账,逐户逐人摸清底数,跟踪服务。通过土地流转、大户经营、合作社代管等模式,巩固产业收益,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核桃合作社36家,晋海花园的搬迁户参与度达到79%,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从事特色种养殖的搬迁户109人,月均收入达到2300元,旧村产业全面得到巩固提升。同时,规划建设了经济开发区、蔬菜和苗木种植园、香菇示范园、生猪产业园、特色农产品加工区等,为搬迁群众提供务工岗位,并定期举办就业对接活动。晋海花园搬迁户共有劳动力1270人,除因上学、服役、残疾等原因无法就业的246人,其余1006人已全部就业,小区扶贫车间就业58人,月收入1800元以上。
垣曲县立足搬迁群众实际,加强后续扶持,因户施策开展产业就业规划和技能培训,不断巩固旧村产业,及时建立新的社区治理体系和办法,搬迁群众已经掀开了新生活的篇章。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