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旅游+扶贫蹚出一条脱贫致富“阳光大道”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0>>“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山西站)>>陵川

时 间
2020
11/24
17:43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晋城频道讯 几经峰回路转,一路颠簸一路歌,放眼望去,云雾中的太行山脉,崖群峰丛,静谧安详。大美陵川地处晋城市东北部,太行山南端绝顶。整体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势,东北部最高峰板山,海拨1797.9米,南部最低点甘河破屋海拨691米,平均海拔1058米。这里集雄、奇、险、秀于一体,是八百里太行最精华之所在。

 

 

陵川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民俗风情,但因缺乏有效开发和运营管理,导致百姓守着金饭碗,却过着穷日子。如何实现“穷区变景区、景区变富区”,让百姓守住绿水青山,又过上脱贫奔小康的新生活?

 

 

近年来,陵川县围绕“避暑胜地、清凉陵川”品牌,充分发挥自身太行山水、生态环境、气候资源、文化历史等旅游资源优势和毗邻中原、辐射东南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全力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避暑休闲旅游片区,以王莽岭景区为依托的古郊乡太行山水旅游片区,以棋子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的六泉乡生态休闲旅游片区,以黄围山景区、武家湾景区为依托的马圪当乡休闲度假旅游片区,以凤凰欢乐谷景区、上云台景区为依托的夺火乡红叶景观片区,形成了全域规划、全景打造、全业培育、全民共享的大旅游格局,带动5乡镇48个贫困村乡村旅游全域发展,带动3000余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蹚出了一条“旅游+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阳光大道。

 

沿着平整的乡间小路行走在古郊松庙村。多彩的墙绘和正在建设的民宿、络绎不绝的游客让整个村子活跃了起来,“松庙村很美,夏天最高气温只有26摄氏度,号称中原地区的后花园……”第一书记郭高鑫饶有兴致地带着记者四处观看,描述着松庙村这几年的巨变。

 

 

松庙村位于棋子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中间,紧靠太行第一山国有林场,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但长期以来受制于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始终“养在深闺人未识”。2019年,陵川县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推进中,抢抓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陵川段全面开工建设的历史机遇,推动集中连片贫困乡村的整体提升,提出了驿站进农村的理念,而松庙驿站位列其中。

 

为此,陵川县聘请中国乡建院顶级团队,从特色产业布局、村庄风貌管控、特色景观打造、基础设施配套、乡村环境整治等方面,高水平、高标准编制了《松庙村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规划》《松庙村整体改造规划》,明确提出“太行山研学基地”发展定位,以展示乡村风貌、还原乡村特色、留住乡村记忆为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以此为契机,松庙村与风景道投资方合作建设公路驿站,以改造29户‘空心房’为突破,通过“集体回购+土地银行”的方式,与农户签订协议,新建避暑休闲度假区,并委托专业团队运营。青年旅社、度假木屋区、2.8公里登山步道、精品民宿区已初具雏形。

 

郭高鑫介绍说,松庙村在2017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现在的目标是把松庙驿站建设好,让村民更加富裕起来。接下来松庙村还将开发建设体检中心、康养培训、中医理疗、药膳药浴、慢行道、按摩道、骑行道、游泳池等康养项目和产品,最终完成50个特色小木屋建设。同时,与山西中医药大学合作,挂牌成立康养服务基地和国医大师工作室、治未病协作中心等内设机构,在饮食、功法、技术、文化产品等八个方面为松庙提供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推进康养产业深度发展。

 

 

外荒村位于上云台景区内,是夺火乡勤泉村的一个自然村,因为“一户一个村,一村连两省”,而被当地人称为“天下第一村”。从三四十年代开始,这个村子里便只有赵杨富一户人家居住。靠着这一家几代人的坚守,这个几近荒芜的村庄不仅得以保留,而且还成为了一处世外桃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驻足。

 

外荒村曾经通向外界的路,是仅有两尺宽的羊肠小道,虽经赵杨富一家几代人的打造,成为了三轮车道,但始终没有成为连接外荒村与外界的真正桥梁。近年来,陵川县在全域旅游上持续发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2011年,借力于全县村村通工程与投资商的投入,一条长13.5米、宽5米的乡村公路成功开通,外荒村也因此打开了通向外界的大门。道路的开通、全域旅游的兴起,不仅使外荒村迎来了旅游的黄金期,也开启了赵杨富一家人的新生活。每到周末或节假日,赵杨富一家都会因游客的到来忙得不亦乐乎,农家乐生意也做得风声水起,实现了年均收入过万。

 

 

 

与外荒村相连接的11个自然村都享受到了旅游红利,一户户贫困户开起的农家乐、民宿,吸引着城里人自驾到此感受着“避暑胜地”的魅力。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最美乡村”。

 

庄上自然村的冯学明2013年底列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现在与同乡2人合作承包经营勤泉土特产销售中心,同时还经营着农家乐普通客房15间。“自经营起农家乐,每年的收入在10万元左右,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家里人都高兴。”冯学明笑着说。

 

 

张刘锁是谷窑自然村村民,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后,他的女儿和女婿回来办起民宿。他说:“现在和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景区开发对我们农民大有好处。以后一定好好经营民宿,给游客最好的服务。”

 

据统计,勤泉村11个自然村用于接待乡村旅游的农家乐床位近300张,每年接待来上云台观光旅游的游客约2-3万人,既有40-50元/人的普通农家乐,也有100元/间的标准间民宿,也有300元/间的林间民宿。乡村旅游及其相关产业正在成为引领一方致富增收奔小康的新路径。更让当地干部们欣喜的是,村民们尘封已久的发展意愿豁然激发,村民自力更生谋发展致富的信念更加坚定。

 

“小乡村,大景区”,在陵川县一个又一个乡村经历美丽蜕变,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陵川县的青山绿水呈现出“日月同辉满天星,全县处处是美景”的全域旅游画卷,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享受陵川县乡村旅游与度假的悠闲与自在。更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摘下“穷帽子”。

 

2016年以来,陵川县投入旅游扶贫项目资金1373万元,在28个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44个,带动1000余户3000余名贫困群众增收30余万元。古郊乡马武寨村29户农家乐经营户中,贫困户经营户24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夺火乡勤泉村18户农家乐经营户中,贫困户4户,户均年增收20000元;马圪当乡灵岩寺村8户农家乐贫困户经营户,户均年增收30000元。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和可观收益,进一步激发了更多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来实现脱贫,充分发挥出乡村旅游的新兴产业活力、强劲造血功能和巨大带动作用。

 

借力“美丽资源”,文旅融合成为陵川县乡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陵川县坚持龙头带劲、全局发展,实现旅游资源全整合。把旅游扶贫产业发展融入全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去谋划,全力打造王莽岭龙头景区,通过舞龙头、聚人气,广辐射、带全局,带动精品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示范村、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实现农林文旅康整合发展,促进乡村旅游资源全面整合。目前,共打造国家4A级景区1处、国家2A级景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休闲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红豆杉自然保护区1个,带动建设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12个。

 

 

同时,陵川县抓住用好脱贫攻坚政策机遇,大打基础设施翻身仗,先后投资44亿元率先在全省开始“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建设。“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境内全长78公里,联通王莽岭、黄围山、武家湾、凤凰欢乐谷、上云台等主要景区,贯穿东部4乡镇32贫困村,极大地发挥了旅游公路拉动经济、促进脱贫的引擎作用。同时,对“太行一号”风景道沿线乡村进行集中联片提升,共打造旅游驿站5个、旅游集镇综合服务功能区8个、乡村旅游村50个、生态观光农庄15个,先后完成了古郊、夺火、马圪当等东部旅游乡镇和各景区的通水、通电、通讯、有线电视的光缆建设工程以及移动、联通的通讯设施建设等基础工程。

 

面对日异月新的旅游市场,为进一步规范全县乡村旅游行业,陵川县出台了《陵川县民宿行业自治公约》(试行)、《陵川县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与评定细则》,成立了陵川县旅游协会,通过协会组织和制度建设规范引领乡村旅游项目的健康发展。同时,强化乡村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并组织旅游企业和旅游扶贫示范村负责人参加省文旅厅举办的文旅融合发展、旅游景区创建提升、乡村旅游培训,进一步提升旅游企业管理水平和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目前,陵川旅游已经拓展到晋、豫、冀、京、苏、港、台及韩国等国内外市场,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69亿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次约占接待游客人次的65%,乡村旅游总收入占全县旅游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如今,走在陵川县,只见街道两旁的酒店、客栈、餐馆、超市密集,往来的各地游客熙熙攘攘,一座由旅游带动的县城呈现勃勃生机。王莽岭、棋子山、黄围山、凤凰欢乐谷、武家湾等一众青山绿水已渐为人知,并有蜚声中外之势。秀美的风景,清爽的气候,美丽乡村的振兴, “造血式”的旅游扶贫,令这片曾经贫穷艰苦的山区变成了美丽富裕的生态宜居小城。(孙爱国 白冰)

(责编:李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