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之路上一支劲旅
——沁水县土沃乡南阳村创建产业扶贫示范村纪实
乡村振兴之路上一支劲旅
——沁水县土沃乡南阳村创建产业扶贫示范村纪实
这里是革命老区,是国家级康养基地。曾经受交通条件的制约、产业发展的滞后,一度被列为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近年来,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的指引下,却势如破竹,成为了:
南阳村位于沁水县西南部,总面积20平方公里,有228户,609人,是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近年来,南阳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沁水县委“一个统领、三五支撑”总战略,在土沃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当地资源、敢于攻坚克难,主动打好脱贫攻坚战,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崛起之路。
发挥两大资源优势
拉动产业发展引擎
南阳村有两大资源禀赋:
一个是“红色”资源。这里曾是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陈赓大将担任校长,在抗战时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革命史话,素有沁水“西柏坡”之称,现为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个是“绿色”资源,这里是山水画派鼻祖荆浩故里,境内有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享有中国森林氧吧、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国际暗夜保护地、中国森林康养基地美誉。
两大资源为南阳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得天独厚的根基。南阳村,围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推进乡村振兴”这一总目标,聚力盘活红色和绿色两大资源,实现了老百姓的增产增收和集体经济的日益壮大。
在红色产业上,南阳村坚持党建引领,加快抗大、陵园、党性教育基地建设,通过“外请+内联+村建”的模式,盘活红色资源优势,利用电商、微商等新媒体,叫响叫亮“古驿商道、红色南阳”品牌。
在绿色产业上,充分挖掘康养休闲资源优势,依托投资亿元的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康养基地建设,随着南阳至荆浩故里6.5公里的水泥道路通车,旅游业正突飞猛进,游客接待能力大幅提升,村里16个农家乐得到规范管理,各种饮食小吃和产品推销多达50余家。
按下“快进键”的南阳势不可挡,一场接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型主题活动相继在南阳村举行: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穿越赛;第三届山西沁水赵树理文化旅游嘉年华开幕式,每场活动都人气爆棚,前来参加活动的人数接近1万余。追觅红色文化、接受革命教育和慕名荆浩先哲、体验休闲康养的人,从天南海北,蜂拥而至,每年高达20多万人次。
2019年,“山西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花落南阳村,南阳旅游产业的呈现井喷之势。
做好四大产业文章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南阳百姓期盼,是脱贫攻坚之需要。南阳村立足村情、因地制宜,逐步发展壮大小杂粮、种植、养殖、务工等四大基础产业,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农业加工+种植园区+养殖园区+光伏发电”四大产业风生水起,在做精、做细、做品牌上下功夫,全面拓宽村集体和农民增收渠道。
在小杂粮加工上,盘活村集体帮扶资金85万元,购买小杂粮加工设备,以租赁的方式让嘉禾农业开发公司运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在种植业上,规划建设100亩樱桃采摘园区和无花果采摘园区,目前已建成樱桃高标准连栋大棚2栋,建成21标栋无花果采摘大棚。今后,围绕农林文旅康总体规划,将继续加大产业发展力度,打造休闲采摘品牌,全力发展近郊休闲旅游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在养殖业上,以养蜂和养鸡为重点,建设蜂蜜园区,年产蜂蜜1500斤,为游客提供优质的蜂蜜等产品;引进新品种柴鸡1500只,发展散养柴鸡产业,预计年产鸡蛋1200余斤。
在就地务工上,依托太行洪谷芝樱庄园建设项目、环境卫生整治项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带动230余人在就业,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
在集体增收上,依托帮扶单位国网沁水县供电公司的扶持,投资50余万元,建设安装100kw光伏发电,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万余元。
如今的南阳,已摘下“贫困帽子”,犹如当年抗大校长陈赓将军的“尖兵劲旅”,继承着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途中驰骋疆场,努力打造全省产业扶贫示范村,将南阳村打造成全市一流、全省闻名、叫响全国的红色康养小镇。
南阳,在沁水高质量转型发展中,必将再一次书写新的篇章!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