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九曲黄河 品读山西历史”之四——走近洪洞 寻根问祖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0>>第二届全国主流媒体山西行>>媒体聚焦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9月25日,“游山西·读历史”记者团,走近洪洞,抚摸历史的年轮,寻找祖先曾走过的足迹。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两千年前的《汉书》,极好地诠释了中国人对老家的特殊情感。在山西,“安土重迁”早已深深刻入骨髓,写入人们的性格。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位于临汾市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间应该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历时约数百余年。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大槐树下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省、500多个县市。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

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涉及1230个姓氏。有人说,到山西不是来旅游,而是来寻根。山西的一方水土,承载了天下华人关于老家的记忆。如今,人们来此寻根问祖,仿佛还能看到祖先背井离乡,被迫迁移时骨肉相离的场景。

一棵古大槐树,魂牵许多代,几个世纪以来,洪洞县古大槐树迁民遗址,被海内外众多华夏子孙喻为“家”、称做“祖”、看做“根”,成为众人心中的故乡。(王东东)

(责编:林晓庆)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