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节菖蒲酿出一味避疫去毒的美酒
九节菖蒲酿出一味避疫去毒的美酒
沿着黄河走了70天,到了黄河在晋的最后一站——垣曲。也给大家讲了一路各地的美食,到了举杯欢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恰逢垣曲当地产一种已有两千年历史的菖蒲酒,美酒和美食向来是不能分开的,这一站,我们就说说美酒吧。
据传,远古原始部落时代,垣曲县皋落镇是皋陶氏的驻地,那时,皋陶部落的人已擅酿酒。到汉代,皋落镇一带便有了菖蒲酒。《后汉书》记载:“孟陀,字伯良,以菖蒲酒一斛遗张让,即拜凉州刺史。”公元前168年,孟陀取菖蒲酒献于朝廷官员张让,成为菖蒲酒走出深山的开始。在《争类统编》一书中也有:“美酒菖蒲香两汉,一斛价抵五品官”之说。
唐宋时期,菖蒲酒在民间广为流行,不仅深受长安、开封达官贵族的喜爱追捧,也为长江以南的普通百姓喜爱。早在春秋时期,江南士民在端午节就有喝菖蒲酒的习俗,到北宋时此风更盛,苏轼、欧阳修、梅尧臣的诗文中皆有关于菖蒲酒的内容。
每年从垣曲发往外地的菖蒲酒数量很大,供不应求,皋落村、神后村、白鹅村、西阳村等都建有菖蒲酒坊,皆奉皋落村的御隆菖蒲酒坊为天下第一菖蒲酒酿造坊,并流传有御隆菖蒲酒坊的酒“真”、神后村正德菖蒲酒坊的酒“浓”、白鹅村铭泰菖蒲酒坊的酒“甜”、西阳村红一阁菖蒲酒坊的酒“香”的说法。
宋时古人为什么要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呢?因端午节正值盛夏之时,最易感染疾病,传染病特多。名贵药材菖蒲被道家视为“辟邪之物”,而菖蒲酒有避疫去毒之用,故端午节饮菖蒲酒之俗,也就代代相传下来,风行成俗。
1938年8月,朱德总司令与驻垣曲莘庄的卫立煌会晤时,喝过菖蒲酒。邓小平途经垣曲十八兵站进入太行山区时,也曾品过菖蒲酒。
菖蒲酒色泽金黄酒体透明,之所以珍贵,主要在于它需要九节菖蒲这种名贵中药材。九节菖蒲在历代本草书籍中均指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所谓“九节”,是指根茎之环节紧密,有“一寸九节者良”的说法。九节菖蒲生长在海拔2000多米高的历山之巅,采集仅限于农历“小满”前后十天左右。过早,菖蒲浆不足,质差;过迟,菖蒲苗枯萎难寻。一个熟练工人一天只能精选三至五斤九节菖蒲,酿造过程更有其独特的繁琐之处。目前,垣曲县菖蒲酒的酿酒泡制技艺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就让这菖蒲酒成为“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令人沉醉的结束吧。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