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在这里宛如玉带绕绝壁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0>>中国梦•黄河情>>千里走黄河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险,绝,奇,美!

真是不知道黄河还能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第十八站,它又变换了容颜,好似百变大咖,每一面都让人惊艳绝倒。

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站在双山之巅,连没有恐高症的也颤颤巍巍,脚下是笔直如削的200米深绝壁。一条玉龙从天而来,给这坚硬的悬崖温柔一绕,形成一路走来绝无仅有的峭壁黄河奇观。

我看黄河多奇美,料黄河见我却寻常。

不知道4500年前,大禹拉着儿子启,站在这里时在想什么,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惊呼震撼,所以父子俩才双双把都城定在这块土地?

不知道2000年前,卫夫人是不是也从绝壁黄河得到启发,才会告诉学生王羲之,书法其实也没多么神秘,你只要把“点”写得像“高峰坠石”就行了。

5000年前,嫘祖织就的丝袍,除了献给轩辕黄帝,是不是也曾披在这里的天空上?

行走在河东大地上,总是历史和传说交汇,神话和现实接轨,谁让它就是古中国!

几千年文脉绵延,连青铜制造都不曾断。我们在宇达看到了当今世界最前端的青铜制造水平,国礼品质、工匠精神在这里一览无余,单关公造像就卖出8亿元人民币。

比巨额财富更令人动容的,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不懈努力。

西村有个复转军人,觉得窝在山沟沟里的村子太穷了,1989年开始带着村人一起,修路通电,种树种花,整村搬迁到了平原,但家乡的青山绿水要留住,以前的土窑洞都开发成了农家乐。我们去时,看到的是比城里小区还美的山庄田园。

这是采访团一路走来最希望看到的中国农村。

风光再美,历史再久,文化再厚,都比不上人民的殷实日子满足笑容更打动人心。

乡村振兴靠啥,政策很重要,资金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人,是热爱家乡的人们,愿意把几十年的芳华全部为她奉献。

第十八站,夏县,让我看到了他们。

山西晚报记者 谢燕

1、金楼山下小村庄。

2、绝壁黄河上的悬空“桥”,天然形成。

3、夏县西村朝阳沟。

4、夏县祁家河乡双山黄河绝壁。

5、司马温公祠,司马光墓位于夏县段水头镇小晁村北鸣条坡岭间,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司马温公祠内的余庆禅院,为北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创建的司马温公祖茔香火院,内奉彩塑金妆大佛三尊,高达3米左右,并配有彩塑韦陀、胁侍菩萨等,东、西两侧为十六罗汉,均为宋塑。

7、夏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书表演《歌唱“十九大”》。

8、禹王城遗址全景。

9、禹王城遗址的守庙人史松令,在遗址周边发现的从夏到汉的各代陶器瓦片。

10、祁家坡村村民文艺演出队演绎省级非遗“蛤蟆嗡”《麻辣妹》。

11、堆云洞嘉康杰雕像。

12、采访团在夏县任家堆古渡口合影。

摄影:山西晚报记者 马立明 胡续光 王晋飞

扫描二维码,观看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飞越夏县视频。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