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在这里碧波荡漾
黄河在这里碧波荡漾
站在米汤沟大桥上,我傻了眼。
这是黄河?这居然是黄河!
碧波荡漾,水清如玉的大河几乎不为人察觉在流淌,优雅之极。
这还是我们一路走来看到的那条大河吗?曾经的咆哮怒吼浊浪滔天皆不见,且不说这个,连“黄河”之“黄”都没得一干二净了。
为啥?
抬头一看,就是答案。
站在已经废弃的半截米汤沟大桥上,对面就是三门峡大坝。平陆境内的黄河,四分之三都是三门峡库区水,黄河在这里流速缓慢,河道宽阔,大量的泥沙得以沉积,黄河水就变成了让人惊叹的模样。
让人惊叹的不只是黄河清波,还有河边依山而凿的古栈道,栈道全长4032米,石壁上留下千年纤绳磨出的深痕,落脚处仅容一人站立,看着脚下的一个又一个小漩涡,似乎仍能听到号子的声响。
穿越时空,还能听到马队的铃铛和马蹄声声,踏在布满车辙印和马蹄窝的青石路上,这里是虞阪古盐道,自古河东池盐的外运“国道”,不仅有着分界古虞国和晋国的“国门”锁阳关,还是伯乐相马、唇亡齿寒、老骥伏枥等成语发生地。
离它不远,就是古虞国城墙遗址,三千年前夯土层清晰可见,黄土中粒粒料姜,给人讲述商代宰相傅说版筑的故事。人们说,没他发明的这套筑墙术,就没有中国长城的修建。
在河东采访,我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总是回音铿锵,遗迹随处可见,让人一不留神就恍惚起来,觉得几千年时光,触手可及。
同时,现代文明又强势地会把人拉回当下。我们站在河东最古老的关帝庙上,看到了远处高高的烟囱,那是复晟铝业的排气管。黄河边引进了首个国家级智能制造工厂,曾创下签约五天就动工,一年就建成的惊人纪录。这家民营制造企业千余套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装备能力远远超过国际水平,这也代表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没承想,在河东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我们见识到了中国制造,体会到了中国骄傲。
采访团离开平陆的那一天,正赶上县里接受国家扶贫开发第三方评估机构验收检查,县里的干部称之为“国考”,这是对他们一年来全县140个贫困村脱贫工作的大考。平陆不平沟三千,一年来,全县干部无休,县里干部4+1,乡里干部5+ 2地下村入户。县委书记郭宏笑着说,我见贫困户的次数,比见自己爹娘多得多。
希望所有的努力都不被辜负,希望平陆的明天和三湾的大天鹅一样,展翅高歌,一飞千里。
美丽的山水可赏,美好的未来可期。
第十七站,平陆,祝福你!
山西晚报记者 谢燕
1、米汤沟大桥与对面的三门峡大坝。
2、傅相祠,为纪念发明版筑技术、由奴隶到宰相的傅说而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傅氏宗亲都会来此缅怀先圣。
3、复晟铝业生产控制调度中心,心脏式主体设备全是国产,在这里7个人就能管理全厂生产情况。
4、黄河古栈道上纤绳痕迹已经深入崖壁。
5、平陆大天鹅景区每年有万余只天鹅从西伯利亚来此越冬,这里是全球最近距离接触大天鹅的地方。
6、有着十三飞瀑十三深潭的老龙潭,最深处的三潭三瀑由百丈高崖飞降而下。冬日里,潭水结冰,恰似美玉,飞瀑边也冻了很多冰凌,晶莹剔透。
7、马泉沟柿饼加工。平陆马泉沟的水化柿无核,放入冷水、开水、茶水和牛奶中浸泡后,用筷子轻微搅动便可自行化开溶解于水中。更为特别的是,这种柿子树离开马泉沟后结的柿子就很难融化。
8、修整后的地窨院成了民俗文化的展示场所,村民们穿着富有乡土特色的花棉袄,在窑洞里展示着剪纸、蒸花馍、纺车等传统的民俗文化。
9、在离天鹅最近的1号观鸟台上,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拍摄天鹅戏水。
10、采访团在茅津古渡与平陆高调演出队成员合影。
摄影山西晚报记者 马立明 王晋飞 胡续光
扫描二维码观看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飞越平陆视频。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