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在这里跳出龙门
黄河在这里跳出龙门
我们走到了晋陕峡谷的终点。
从偏关老牛湾开始,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走过了3市11县,也走过了黄河最长的这段峡谷——晋陕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沿途630公里,看遍水位落差600米的壮观,终于来到龙门。
4100年前,大禹治水至此遇阻。
45天,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的采访之路,可以说是重走大禹治水之路。一路上,我们走过不知多少禹王庙,听过不知多少大禹传说。
传说大禹治水13年,在河津就呆了4年,这是他治水工程最艰难的阶段。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千年前,李白留下这样的绝唱。
4年后,大禹终于率领先民凿开龙门泄洪水,放出这大河一泻千里。以此为转折点,往南一直到潼关,大河失去峡谷约束,河床宽浅水涨水落,河道摆动剧烈,从此有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
被劈开的壁仞高耸,垂直于大河两岸,形成万里黄河最窄处景观。
更为险峻的,是绝壁上的梯子崖。上山好歹还有一条挂壁石阶路,待攀过峰顶下到桃花谷底就几乎无路可走,得像山羊一般,在大石间腾挪跳跃,逼得人不得不矫健起来。见我们狼狈,景区的工作人员主动帮忙,又是拿摄像机,又是背三脚架,仍然健步如飞。
说是景区,其实还在建设中。见有游人来,也不拦,只提醒哪里目前不能去。山谷里,远远地听见有此起彼伏的笑声,他们也会跟着笑起来:“那里搞了一个抓索,很好玩的。”
沿黄走来,让采访团最感触的有两类人。一种是文化学者或爱好者,这些对家乡充满了热情和骄傲的人,向我们竭尽全力地推荐,恨不得所有的好地方都让我们跑一遍;一种是投身旅游项目的投资者,他们对省内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的旅游前景充满期待,每一位都会把自己的发展往这个上面紧靠。梯子崖也不例外,他们盼着沿黄公路改造升级,蒙华运煤专线早日建成,大货车就不会再从崖下呼啸而过了,这条路将成为专用旅游公路。
我突然想到了禹凿龙门后,那个鲤鱼跳龙门的美好传说。那些不惧险阻逆流而上的鲤鱼,纷纷拼尽全力飞跃这黄河天堑,以期脱胎换骨化身为龙。
古代中国文化和现代中国发展,和谐而奇妙地在这里合而为一。
出峡谷,跃龙门!
让人不由地想为这些百折不挠的人们呐喊一声:加油!
山西晚报记者 谢燕
1、正在建设中的108国道禹门口黄河大桥。
2、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与“吾人问津”志愿者团队在黄河龙门合影。
3、参加过央视《星光大道》栏目的王理博演唱河津小戏干板腔。
4、在国家级非遗项目吕氏琉璃烧制基地,手工匠人卫勇胜正在做龙吻模具。
5、山西晚报记者采访高禖庙守庙人马长喜,70岁的老人守了13年的庙。
6、梯子崖上正在施工的玻璃栈道。
7、河津市连伯村,国内最长运煤专线蒙华铁路即将建成,如琴弦般立在大地上。
8、禹门关。
9、樊村玄帝庙,明万历建筑,村中任氏先祖所建。
10、高禖庙。
05—09版摄影:山西晚报记者 胡续光 王晋飞
扫描二维码,观看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飞越河津”视频。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