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小康】黄花地里的小康图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0>>脱贫攻坚>>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开栏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广阔的山川田野,赏乡村美丽田园风景,听老乡小康奋斗故事,看农民生产生活巨变,亲身感受和体验农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心用情书写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非凡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7月14日上午,记者在黄花馥郁的香气中,来到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该村有机黄花基地一片繁忙景象:路上,一辆辆旅游大巴和私家车源源不断地拉来游客;地里,凌晨就起来摘黄花的农民仍在抢收,还有的已经用电三轮把摘下的黄花拉到装满塑料筐的卡车前,正忙着和经纪人过磅算账。
  “往年现金结算当场点票子的场景,变成了扫微信用手机支付。黄花这朵‘致富花’开得农民腰包鼓鼓、心花怒放。”刚刚收购完黄花的唐家堡村村民蔡军说。
  蔡军是一名退伍军人,2004年从武警北京总队退役后,在外地一家企业打工,并做到了车间副主任。2008年听说家乡要大规模发展黄花产业,他毅然放弃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把家里的水浇地全种成黄花,目前已获得了不小的利润。
  “当看到全区的黄花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时,我就敏锐地意识到卖黄花利润更高。”蔡军告诉记者,他先去福建找客商,从为客商代收黄花挣劳务费,到自己收购黄花菜、注册合作社、打品牌做小包装精品菜。市场的路子越走越宽,他又和朋友一起投资240万元,盖起了1000平方米的仓储库房,并建起了小杂粮生产线。他说:“今年黄花行情看涨,我们还准备大干一场,让企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紧挨着唐家堡村的下榆涧村更是黄花的主要种植区域和集中销售地点。过去因为全村人多地少,靠种玉米养不活这么多人,所以一直有种黄花、种菜和做买卖的传统。如今,全村有一百多名黄花经纪人,收购了方圆200里以内多一半的黄花、玉米和小杂粮。
  该村黄花经纪人杨旗告诉记者,村里以黄花销售为龙头,带动黄花种植、采摘、脱毒、冷冻、晾晒、收储、加工、分包、销售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收购完本地的黄花,我们就远赴陕西、甘肃去收购。过了农忙,我们村的年轻人就去上海、福建销售黄花。通过销售带动,下榆涧村形成了一个辐射全国的黄花集散地。”杨旗说,他就是下榆涧村黄花经纪人的代表,现在唐家堡村的集体企业花倾城就交由他来经营。
  沿着黄花基地的忘忧大道再往东的村子是贺店村,69岁的村民谢文说起种黄花的好处就打开了话匣子:“我大女儿1996年以全县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山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大同第三人民医院工作。当时一年学费8300元,而家里只有3000块钱。看到光靠种地供不起孩子了,我把女儿送到太原后,一天也不敢耽搁,到城里当了保安,后来又干过食堂勤杂工,不管怎么折腾都挣不下几个钱。这时二女儿也要上高中了,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不得已让孩子早早辍学。到老三上高中时,老大已经参加工作,爷俩合力才供老三念完大学。”
  谢文说,自从种了9.3亩黄花,境况大不一样了,这黄花成了“摇钱树”,其中6亩进入盛产期,一年就收入三四万元。自己种了一辈子地,也没挣过这么多钱。老谢说,种一亩黄花能脱贫,种三亩可致富。
  如今在搞好自家生产的同时,老谢还在唐家堡黄花主题公园担任起了义务讲解员。他说自己心里亮堂堂的,对未来充满希望,想继续发挥老党员的余热,给党的事业添砖加瓦。
  进入七月份的采摘季后,看着有机黄花基地游人如织,看着马路边购销两旺的黄花市场,看着景色宜人、设施齐全的美丽乡村和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小黄花已在大同市的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赵志成 杨生贵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