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新时代 奋进你我他】小康路上我自强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0>>脱贫攻坚>>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讲述人:侯建峰
  记录人:张丽媛 高淑虹
  脱贫档案:侯建峰,49岁,宁武县迭台寺乡西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肢体和智力二级残疾。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通过金融和技术支持,获得种植养殖收入、入股分红,顺利脱贫。

  咱西沟村在山区,地广人稀的。可这地不行,种啥啥不长。平常年景也只能种点土豆、莜麦啥的,产量都不高。大家是空有一把子力气没地儿使,更别说我这有残疾的了。
  2008年一场车祸让我变成了这样。当时,我和植物人差不多。媳妇既要管我的吃喝拉撒,还要照顾家里和孩子,忙得团团转。我倒下了,家里没有收入,为了给我看病,把能借的都借遍了。庆幸的是,经过治疗我的病情渐渐好转,能简单说点话,慢慢走几步;媳妇也开始在附近打点工,多少挣点。可看她一次次累病,我这心里急啊。
  2016年,我听村里人说,村里多了个叫驻村第一书记的新“官”,正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我还在好奇,第一书记薛磊就来家里了。聊了几次,了解了我家的情况后,薛书记建议我养牛,说这样既能创收,又方便媳妇照顾我,还能间接地做自我康复训练。
  “买牛就要钱,这几年欠的债还没还清,哪有钱买牛?”我当时就蔫了。薛书记苦口婆心地开导,我和媳妇决定试试。于是,薛书记帮我们担保,筹了3万元买下7头牛,开始了我的养牛事业。
  后来,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队员就成了我家的常客,还第一时间告诉我,国家出台了三年免息扶贫小额贷款。之后,他们四处奔走帮我办下5万元的贷款,联系购买了3头牛,还盖了宽敞的牛舍。
  牛多了,我发现自己养牛的技术不够了。经常来家了解情况、解决困难、送生活必需品的帮扶责任人王秀珍,让我安心,说这事他们想办法。没多久,队员们的单位省测绘地理信息院就把省里的畜牧专家请到村里讲课。我学会了如何防治牛病、配制牛饲料等好多知识。
  现在牛儿就是我的聚宝盆,大牛下小牛,小牛长大牛。如今,除了卖掉的6头,我剩下的19头牛预估值20多万元。靠着它们我还清了欠债、买了三间房和一个小院。
  不仅如此,在工作队员的指导下,我参与的村级光伏发电项目、贷款入股的乡里新大象生猪养殖项目,年底都有分红。加上种地和采山蘑的收入,我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去年我还被忻州市残联评为“小康路上我自强”残疾人自强模范。
  我每天走过村里的水泥路去放牛,看着扩宽的河道和新修的桥梁,心里老美了。说心里话,村里的帮扶队员就是我的亲人,没有他们的费心费力,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

记者感言:

  脱贫增收、致富奔小康是每个贫困群众最大的心声。在脱贫攻坚一线,许许多多扶贫干部找问题、寻方法、挖资源、拓渠道,助力贫困群众脱贫摘帽。他们留在贫困群众眼中的是忙碌的背影,烙在贫困群众心中的是暖心的帮扶。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