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村里硬化道路,安装太阳能灯,兴建文化广场、大戏台、阅览室、爱心超市等基础设施,发展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

张宝山:吹响洛阴村脱贫致富的号角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0>>脱贫攻坚>>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00804_4332bb5dc8b109f68c516a7507d5fb0c.jpg

20200804_53681820793eea9c8896df03466dea0d.jpg

20200804_212768d13746e538685217da6bf5f095.jpg

20200804_157bde03b73e6592a6b08a6868500e44.jpg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拍摄:李晶  制作:张婷


  帮助村里硬化道路,安装太阳能灯,兴建文化广场、大戏台、阅览室、爱心超市等基础设施,发展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5年来,太原社会科学院驻阳曲县东黄水镇洛阴村扶贫干部张宝山协调回扶贫资金1500多万元。如今,这里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19年年底,该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村里纷纷开盖新房 工人忙不过来
  从太原市区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山西晚报记者来到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的南洛阴村。
  7月15日10时,村口两侧的田间,到处是忙碌的身影。进村,不出十来步,就能看到盖新房的农户们。
  “贫穷、落后的村庄被日新月异的新村取代,附近的姑娘们都争先恐后地想嫁到我们村,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太原社会科学院驻洛阴村扶贫干部张宝山说,洛阴村由南洛阴村、北洛阴村、西洛阴村三个自然村组成,共有540多户,其中,南洛阴村有270多户,现在盖新房的有50多户,由于建筑工人有限,不少农户盖新房的计划不得不延后。
  张宝山介绍,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亲眼目睹了这个时代的变迁,他们最有发言权,所以他希望老人们为洛阴村今后的发展建言献策,也让后人们记住他们为洛阴村奉献的青春。
  不用再到几里地以外的其他村磨面了、坑坑洼洼的黄土路变成如今的柏油路、晚上出门30米一个太阳能灯、想看啥书可以到图书室去借……村里点点滴滴的变化,暖了村民的心。
  张宝山先后协调50万元为洛阴村建成传统豆腐坊、石磨坊、机磨坊,并自费9000余元为帮扶村购买不锈钢豆腐机一台。他与队友一起不辞劳苦、四处奔波,先后从对口帮扶单位争取专项帮扶资金累计500余万元,用于洛阴村主干道路、街巷路面硬化和200盏太阳能路灯安装,改善了全体村民的出行条件。
  与此同时,在东黄水镇领导的支持下,洛阴村修建水冲厕,建起了大小会议室,改建可以容纳50人的食堂,协调晋源区政府驻阳曲县扶贫指挥部11.6万元,建起爱心超市,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向贫困户捐款、捐物送温暖、献爱心等,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与好评。
  加大文化扶贫力度,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张宝山为洛阴村协调经费23.2万元,打造文化广场宣传栏,重新维修旧戏台和新建文化广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为建设特色文化村奠定坚实基础;多方协调各类图书5000余册、半新桌椅板凳100多套,以及购书专项资金6000余元创建起村级公共阅览室,协调润世华集团为东黄水镇联校捐6万余元的校服和学习用品,为村民们带来高质量精神文化食粮。
  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宝山送给我的100只小鸡,我当宝儿来养,精心喂养的小鸡长大了,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我送他鸡蛋,他都不收。”脱贫户张变林说,2015年,公公、婆婆相继去世,留下五万多元债务,爱人体弱多病不能下地干活,两个儿子正在上学,家庭收入只靠卖玉米、小米等农作物。也是那一年,张宝山开始在洛阴村驻村帮扶。了解张变林家的情况后,张宝山多次上门看望、沟通,讲党的扶贫政策,同时帮助办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发展养殖业。如今,张变林不但成了村里养殖专业户,还清了外债,还在县里给儿子按揭买了房子。
  张宝山自费8000元为贫困户购买笨鸡,制定庭院养鸡规划和种植业方案,帮助其自力更生,脱贫致富。此外,张宝山积极帮助贫困村民销售小米杂粮25万余斤,直接收入125万余元,并成功将村苹果、家禽、鸡蛋、蔬菜农产品销售,共达2万余元,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
  在张变林的小院里,院西是6个猪舍,南面的库房里堆满了金黄的玉米,窑洞里,天然气、自来水、暖气设施一应俱全。“如今,爱人在村附近的焦化厂务工,一个月挣2000元左右,两个孩子也有了自己的工作,一年光卖猪就能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这日子有了奔头,心里乐开了花。”张变林说,这得感谢党的好政策,为大伙派来一位好干部。在大伙眼里,这个时刻佩戴党徽的干部,脸上总是面带微笑。
  “佩戴党徽,是要时刻提醒自己的身份;面带微笑,是要农户感受到党始终和人民在一起。”张宝山说,谁都是血肉之身,怎能没有忧愁和悲伤,可工作时,他必须面带微笑,让农户们感受到党的温暖。这么多年一心扑在扶贫上,孩子高考、照顾父母都是他心中的愧疚。
  时间久了,人和人都会有感情。一次,张宝山去看望刚刚失去儿子的脱贫户赵秀兰,对着泪流满面的赵秀兰说:“我就是你的儿子,以后有啥事找我。”
  一次次的嘘寒问暖,一次次的真情付出,帮扶到期的张宝山还是被大家留下了。“下半年,制箱厂、电商平台马上就要开工了,村集体的收入还得再提高,村里的发展还需要年轻人,还应该有一部完整的村史……”对于张宝山而言,虽然农户们的收入从以前每年不足2000元到现在年收入超万,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2019年底,洛阴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可他还有许多计划没有完成。
  脱贫政策在村里家喻户晓
  洛阴村有132户330建档立卡贫困户。“刚来这里时,为了尽快完成贫困户信息核查任务,确保数据信息详实准确,我带领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一行,采取‘白加黑’‘5+2’的工作方式,每天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对家庭和人口基本信息进行核查。”张宝山说。
  累了席地而坐,渴了捧水解渴,饿了方便面充饥,困了长凳打个盹儿……用时一个多月时间,张宝山全面准确无误地完成了全村535户1348人的家庭和人口基本信息核查工作任务。
  扶贫必须扶智。通过送戏下乡、农民讲习、群众户院会等形式,广泛宣讲解读精准扶贫政策,让脱贫政策家喻户晓、脱贫措施人人皆知。
  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张宝山主动与群众进行交流沟通,从一点一滴细节入手,时常到贫困户家里嘘寒问暖,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心理思想状况,鼓励其通过劳动脱贫。
  脱贫户郭保梁,因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二保梁”,以前的他衣着邋遢、蓬头垢面,是村里有名的光棍汉,与他交谈沟通时爱搭不理,偶尔冒几句,不是抬杠就是戗人,对扶贫工作充满了不信任。
  “无数次的上门谈心,讲国家政策,慢慢地,郭保梁感受到了诚意,开始把我当成朋友对待,并愿意听我的建议。”张宝山说,如今的“二保梁”,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邋遢、被人小瞧的光棍汉了!现在的“二保梁”剃着短短的平头,红扑扑的脸上容光焕发,一身整洁的迷彩服是他最常见的扮相。作为村里最尽心尽责的专职护林防火员和治安巡查员,“二保梁”不仅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更拥有了一份最令他珍惜的自豪感。
  据悉,张宝山在阳曲县东黄水镇洛阴村扶贫期间,先后任分队长、第一书记职务,2018年获太原市扶贫工作队优秀分队长,2019年获太原市扶贫优秀第一书记,2020年获太原市担当作为先进个人等荣誉。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如今,洛阴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号角已经吹响,美丽乡村谋发展的蓝图已在绘制。每当想着村里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发展走向正轨,村民们以后出行更加便利,生活更富裕,张宝山的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喜悦。

山西晚报记者 李晶

  链接
  阳曲县:脱贫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阳曲县是省城太原市的近郊县,属省级贫困县。全县有41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818户18282人,通过精准帮扶、攻艰克难,截至2019年年底,累计减贫7788户18210人,4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8.15%降至0.06%,全县剩余未脱贫人口30户72人,14项退出指标均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省政府于2018年9月7日批准该县退出贫困县。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54元,增幅13.1%。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全县125名市派工作队员全部到岗开展工作。疫情期间,配合村委开展防控物资保障、卡口值守、重点人员排查、宣传教育等工作。北小店乡23名第一书记和扶贫队员组织送菜送温暖活动,为全乡群众捐赠5000斤爱心白菜。市检察院为杨兴村送去500斤84消毒液,保证路口、牛场等场所消毒需要。东黄水镇分队为值守卡点送去1万元的口罩等防疫物资,确保了疫情防控的物资保障。同时,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帮扶责任人APP注册,帮扶责任人可及时从后台了解贫困户信息,便于因人因户施策,开展精准帮扶行动。对全县18282名贫困人口开展产业发展需求、外出务工意愿及就业服务需求摸排,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实效性。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