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转观念谋发展、向创新要动力、以振兴谋未来——

激活“潜力板” 广开致富路(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0>>脱贫攻坚>>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广东北部山区,公路在石灰岩地貌上盘旋。转过山头,清远市石潭镇联滘水西村(简称“水西村”)的绿水青山跃然眼前。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清远考察时指出,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充分发挥粤东西北地区生态优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从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到如今的“乡村生态农业旅游村庄”,水西村走向小康生活的发展之路,映射出村民生活之变、发展观念之变,也成为粤北地区把短板变成“潜力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样本。

转观念谋发展

“两张规划图”背后的故事

今天的水西村,生态农庄名声在外,芦笋种植打响品牌,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村民有期待,发展却没思路、致富没抓手。

困局如何破解?村委会墙上的两张土地规划图,揭示出水西村的脱贫“密码”。这两张规划图,一张“支离破碎”,一户多块土地,丢荒严重;一张“浑然一体”,自留耕作区、机动耕作区、发展经济种植区一目了然。两张图,记录下农村综合改革前后对比。

“改革思路,就是整合土地,盘活资源,以产业化吸引企业入驻。”水西村村民理事会副会长刘逢明介绍。跟着他的脚步,记者走进连片蔬菜大棚,这里整齐划一的大棚、自动化的农业设施,见证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成果。据统计,2019年水西村产业营收约900万元,带动村民收入150万元。

通过改革整合涉农资金,盘活荒山、荒地等沉睡资源,以产业化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粤北地区走出一条蝶变之路。

“全面小康离不开可持续的产业,同时还要通过改革确立有效的制度。”在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的连樟客厅,党总支书记陆飞红背靠一面写满“我们的愿望”的墙壁。“希望能让孩子们上学方便点”“希望能够建一座大点的桥,方便游客进来”……村民们的愿望,正在成为发展的落脚点、改革的着力点。

清远市委书记郭锋表示,“面对群众所需所盼,我们选择改革再出发”。近年来,通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财产收益同权化等改革,清远乡村正在力争月月有变化、年年有不同。

向创新要动力

“乡村新闻官”激发内生动力

2个多月时间,发布30多条短视频,累计收获近500万次点击量,游客数增加四成……这是水西村的“乡村直播”带来的成效。

刘逢明的另一个身份,是村里的“乡村新闻官”。2018年底,刘逢明入选清远市首批“乡村新闻官”。经过培训和历练,如今,直播间里的刘逢明滔滔不绝,介绍起当地特产来如数家珍。

自2018年以来,清远市推出“乡村新闻官”做法。“乡村新闻官”面向基层一线传思想、传文明、传文化、助致富,激发内生动力,促进乡村发展。迄今,清远市已聘任超过1000名“乡村新闻官”。

通过互联网平台,“乡村新闻官”大显身手。前不久,英德市“乡村新闻官”肖立鑫接到信息:长岭村的冬瓜严重滞销。他迅速赶往村里了解情况,现场拍摄了图片和视频,当晚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短短5天,累计销售滞销冬瓜174万斤。

“乡村新闻官”激发起村民通过电商创业的内生动力。连樟村村民陆奕和对此感受颇深。2018年,他一家人靠卖麻竹笋维持生活,收入徘徊在贫困线以下。随着连樟村实现5G覆盖,陆奕和承包山地种植麻竹笋,与别人合伙开起了益肾子育苗场,从此告别贫困。

向创新要动力,技术培训不可或缺。“有志者,跟我来!”在英德电子商务产业园,免费电商培训项目长期招生。项目负责人介绍:“希望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兴农惠农。”据了解,英德市累计培育电商扶贫企业56家,打造电商扶贫产品特色品牌33个,2019年扶贫产品销售金额达1355.9万元,直接带动超过600户贫困户增收。

“‘乡村新闻官’不是‘官’,而是政策的宣传员、乡村的服务员、特色产品的推销员。”清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崔建军说。

以振兴谋未来

“在家门口捧上金饭碗”

“在家门口致富奔小康,幸福感更强!”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新桥村党总支书记、“乡村新闻官”吴灿开的话,说出了村民们的心声。在他背后,整齐划一的红砖小楼,见证着乡村振兴的足迹。

“以前全是泥砖房,厕所都是旱厕。”33岁的夏伟敏说起以前的村容村貌,不停摇头。这几年,新桥村用好生态优势,做好乡村振兴文章,吸引来企业和游客,也吸引了夏伟敏这样的村民回乡创业。

“去年营业额大概20万元。”凭借自家两层楼十几间客房和一家人的辛勤努力,夏伟敏的收入比在城里打工时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越来越多的粤北山区农民认识到,发挥好生态优势,就能在家门口致富。

离夏伟敏的民宿不远的地方,阳光玫瑰葡萄种植产业园、兰花种植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红色教育基地也在稳步推进。“未来我们要建成‘新桥十景’,吸引更多游客。”吴灿开充满信心。

在清远的乡村,群众最大的期盼就是乡村更美、产业更旺、收入更丰。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当地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开办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探索建设乡村振兴学院,科学谋划一系列培训课程和讲座,主动送教上门,为培育新型农民提供支撑。

“脱了贫不满足,一定要致富!”“在家门口捧上金饭碗,步行就能上班。”“期待乡村更美丽,游客都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透过村民们的朴实话语,不难感受到,在通往小康生活的路上,每个人都充满劲头,美好的日子更有奔头。(本报记者 白龙 盛玉雷 刘泰山)

(责编:褚嘉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